相关热词搜索:
马王丹
上海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714
摘要:目的探讨2010版GMP药品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应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中国2010版的GMP的特点进行阐述,并与以往的质量管理理念进行比较,发现2010版GMP的科学性和优点。结果2010版GMP内容较98版更加完善,要求更高,内容涵盖范围广,但仍具有不足。结论药品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实施2010版GMP具有科学性,对药品实际生产的质量有保证,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度及药品质量。
关键词:2010版GMP;药品;企业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72;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108-01
2010版GMP的深度和涵盖范围与98版相比均深且广,与国际基本接轨[1]。新版GMP的实施加强对药品生产管理的体系建设,从细节上建设有效、实用的管理体系,增加对药品管理质量的要求,增设风险预估、偏差处理、变更控制、质量的回顾性分析、纠错以及预防措施等,将对质量的管理充分渗入到药品及其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笔者对2010版GMP在实际药品生产管理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与同行进行商榷。
1 2010新版GMP优点
1.1 接轨国际,禁止企业欺骗、虚假,要求诚信
2010版GMP的修订是根据世界卫生贸易组织推荐的标准完成,以欧盟、美国等GMP为基准,力求中国的GMP与国际认可的水平相近,针对药品生产管理的标准升级方面,新版的GMP将国际上先进的GMP内容进行分析,修订时融合吸纳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与欧盟标准、美国FDA等相比更加严格[2]。目前,中国的药品生产供应体系已经相对完善,药品质量显著改善,但医药企业欠缺诚信的问题仍无法杜绝。GMP的第4条规定,明确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此规范,坚守诚信,禁止欺骗、虚假行为。若企业受检中,发现存在任何欺骗、虚假行为即为不合格,无法通过考核。
1.2 延续旧版合理规定,增设新内容
2010版GMP实际执行中包含1个基本点,8个附录(5个新增,3个沿用)。在98版的基础上将88条内容增加至313条,且针对质控和质保部分采用浓缩内容的形式,其包含实际内容极为丰富[3]。2010新版的GMP对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漏洞。对软件要求进行细化,严格药品生产、管理更加严格,对药品生产企业员工的能力、资质等明确管理制度和措施均进行细化规定。引入质量风险管理,对供应商也进行审核,同时对偏差、变更等细节也相应有章节规定;明确质量授权人、设计确认等关键的概念,强化企业进行对应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1.3 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指标细化,洁净区级别实行ISO国际标准
2010新版GMP与98旧版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无菌药品企业的要求,更加注重生产的无菌、净化要求。2010版GMP根据ISO国际标准对洁净区的分级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取消旧版中对洁净区的划分,加入动态连续监测,对洁净区的微生物、悬浮粒子等均加以监测,即在生产过程中均进行监测[4]。附录中也提高了对部分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增设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技术,对强化企业无菌药品生产操作、环境控制、检测、灭菌、除菌工艺等关键环节的管理。
2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实施2010版药品GMP存在的问题。
2.1 需求设计中用户项目部分难以满足
(1)设备供应商,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用户项目的形成实施简而无实;(2)药械采购商,只注重设备、仪器、设施等的价格和质量,对日后的操作和验证所需文件的支持几乎不考虑。(3)仿制水平不同,2010版GMP附录中对无菌药品所涉及的设备种类多样,而目前国内所用设备大部分是仿制欧美的技术,尤其是德国,设备供应商不同,仿制水平不同。有的设备供应商仅是对组装设备进行研究,而对产品工艺、关键点控制等了解不足,提供设备时,无法为用户提供具有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2.2 风险的管理未能接轨国际
2010版GMP中与美国cGMP、欧盟GMP接轨的内容占90.0%以上,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发现,GMP接轨国际并不意味着中国制药企业可以与国际接轨,药品GMP接轨国际与中国实际国情的接轨并不在同一层次[5]。中国制药企业在生产、风险管理、质控等方面,还需大量的人力、财力、观念转变等工作需要完善。其主要误区分为思想上和实际应用两方面,(1)思想误区:认为风险的评估归属于质量管理部门,事实上,风险在各个环节、岗位等均存在,物管部门、生产部门、仓库部门、工程设备部门、销售部门等均需要及时反馈各类风险的数据。(2)实际应用误区:基于2011年的企业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看来,制药企业理解和掌握的风险评估工具,掌握和应用的水平均较低,大多企业对不同类型、情形的风险点,均是采用简单而不实用的评估工具进行分析,导致此项工作仅是形式工作。
3 改进管理体系的建议
药品生产企业需健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企业需在组织机构中明确各部门及其人员的质量责任,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和员工身上,考核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实际经验和科学知识相结合对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程度,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审核风险,与存在风险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沟通,保证药品质量。完善变更控制程序,控制变更,处理偏差,必要时进行对应的验证,证实变化的因素不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即可实施。完善药品质量回顾性分析程序,从药品原料、生产流程、质检、持续性、运输、销售、临床应用等方面出发,全面搜集信息,分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书面程序进行评价,对其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提升质量管理力度,保证药品质量。
综上,2010版GMP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较旧版有显著的提高,与国际接轨,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争取达到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天宇,王博妍.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61-162.
[2]钱亚楠.实施2010版GMP对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影响[J].药学研究,2013,32(12):736-738.
[3]沈红宾.浅谈2010版GMP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带来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4(7):106-106,107.
[4]罗京京,胡士高,陈菡等.2012年安徽省药品生产企业GMP跟踪检查及飞行检查缺陷项目分析[J].安徽医药,2014, 18(3):585-588.
[5]庞凤华,曾亚仑,吴传斌等.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实施GMP的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3): 2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