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证券投资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期货市场论文
  • 债务市场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保险学论文证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证券金融 > 金融研究论文 >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大一思修... 正文 2019-09-20 09:50:31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大一思修论文范文3000

    相关热词搜索: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篇一 《公民道德建设伦理研究》 摘要:“公民社会”是中国知识界的新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则是提高全 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公民道德是我国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确立公 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遵守公德规范的状 况,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 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公民道德的建设中,必须正确理解、认真处理好公 民道德规范的基本点和重点,以及公民道德建设与“三德”建设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民 公民意识 公民道德 公德规范 公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涉及广泛的社会改革运动。目前,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核心和首要的问题就是公民道德教育问题。在进行科学的公民 道德教育之前,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公民所处的社会条件和公民道德现状,研 究公民道德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合中国国 情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和运行方式。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公民及公民道德、公民 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公民道德规范伦理建设三个方面来论述公民道德建设 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公民及公民道德 1、公民概念的历史与现实 “公民”意味着在政治共同体中平等地、共同地履行义务与享有权利的 主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早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城邦的 治权属于全体公民,“公民”代表着政治和经济上的一种特权地位。亚里士多德提 出,公民应是参与政务活动、享有对正义的治理、政治权利必须建立在对组成国 家的各要素的贡献之基础上的人,他主张公共善,但又指出公民追求公共善并不 是利他主义行为,因为公共善不是靠公民撇开自身利益而实现的。兴起于古希腊 中期、盛行于古罗马时代的斯多葛派提出了“世界国家的公民”或“宇宙公民”的概 念,他的人类平等思想标志着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飞跃,为近代人权观念和近代 公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关键要素。及至封建社会,世袭的领主分封制将权力以王权为中心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领主以对君主的忠诚来换取最大利益。就整 个国家来说,君主是最高的主宰,以下则是臣民;而在各个领地,领主则是主宰, 依次划分,形成各个等级的臣民关系。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平等的呼声越 来越高。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第一次提 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公民的权利”的主张。后来,1791年法国制定了宪法,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公民的权利。强调“公民的权利”以抵御国家权力对个人 权利的侵犯,这与古代公民权利相比,是一个根本性进步。此后,公民及其权利 便不断地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范围也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广大人民事实上已经具 备了“公民身份”。关于“公民”概念的内涵,我国宪法作了这样的规定:“凡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籍成为划分公民资格的 唯一标准,因此国家全体社会成员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较“人民” 和“国民”外延更广泛的概念,是构成国家和社会的最小单位。公民具有主动性、 能动性,是地位平等的法律和道德主体,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对国家、社会和 他人履行义务。

    2、公民道德的概念及其定位 要进行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对公民道德的概念、性质有一个清楚的 了解。

    公民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宪法规定使得我国 的公民道德,就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所应该遵循、具备的道德。可从三个方面 对公民道德加以界定:首先,公民道德可以从我国所属的领土或地域上来界定;
    其次,公民道德还可以从规范对象上加以界定,公民道德规范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因此可以说公民道德实际上就是全民道德,这是由宪法和法律所决定的;再次, 公民道德还可从其属性上加以界定。公民身份是对于国家而言的,而且是由国家 法律所规定的,因此公民道德可以划分为政治道德的范畴。公民道德与国家政治、 法律的一致性,是公民道德作为政治道德的基本属性,公民道德的政治性是其主 要的属性,公民道德的一般社会性则是其次要的属性。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道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说道德是一个 阶梯,那么公民道德就是这个阶梯最初的等级。公民道德的没一个规范都是定性 的规范,给公民指出了一般性道德要求;同时,每个公民道德规范也都有更深刻 的内涵,有的甚至是没有止境的。公民可以首先实践公民道德的一般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进而可以实践公民道德的深层次要求,做一个模范的公民,公 民道德就是要达到崇高道德的起始点和入手处。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公民的基本伦理关系 公民的伦理关系涉及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三个方面: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国家是公民最有组织力的社会归属,因此公民 与民族或国家的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伦理关系。公民与 国家的伦理关系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公民对所属民族或国家的忠诚;其次是公民对 国家权威的服从,即公民对国家法律和国家所倡导的公共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
    国家是公民的集合,没有服从国家制度安排、遵守法律和基本公共道德的公民, 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公民的安居乐业,因此服从各个国家不是抽象的对权力 的服从,而是一种关涉到每个公民基本利益的理性选择;最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 治。

    谈及公民与社会的伦理关系,我们应该从公民个人与社会的整合这一 整体视角,探讨其中所蕴涵的伦理意味和价值合理性,即基于人格平等的尊重、 普遍的契约责任、完善有效的法律机制三个方面来解析公民同社会的伦理关系。

    这种公民与社会的伦理关系的实质是受到社会无差别对待的公民与其所共同归 属的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公民受到社会无差别对待的前提是其人格平等得到全 社会的尊重;而公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平等还在于他认真履行了合法的契约, 契约责任对社会整合而言又具有普遍性;为了保障契约责任的普遍性,必须进一 步引入完善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

    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公民在相 互伦理关系的基础上整合为社会有机体。基于此,首先应是一种诚信关系,即公 民对普遍契约的尊重;其次随着公民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深入,相互之间的误解难 免发生,这就需要相互之间通过理解和宽容来维系和巩固;最后公民的社会性决 定了公民之间必然会合力参与某项事业或发生竞争,这时就需要公民在互补性和 差异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2、公民道德与情、理、法 公民道德中的情、理、法既有分工又有统一。情、理、法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情是公民道德 建设中公民内在的道德感受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涉及道德情感、人生境界和幸 福体验等感性层面,公民对崇高道德情感的自足构成了公民道德最基本的道德心 理前提;理是公民道德建设中主导公民道德抉择的具有反思性的理性的道德认识, 主要涉及对公民道德生活的全局性、长远性和超越性的反思,公民对道德生活的 理性认识是公民道德最主要的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前提;法是公民道德建设中 外在的规范性的制度保障,主要涉及对基本的公民权益、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的 强制性维护,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自觉遵守是公民道德建设最根本的社会实现条 件。

    情、理、法三个维度又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规定,统一 于整体性的公民道德实践中。首先,在公民道德实践中,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 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其次,道德理性与法律制度也是相互规定、相 互渗透的;最后,道德情感和法律制度分别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道德心理基 础和外在社会制度条件,二者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目的都是保障、促进和推动 公民道德建设。总之,情、理、法在公民道德实践中是相互统一的三个维度,只 有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紧密结合起来,公民道德建设才有可 能在同时拥有内在的道德心理基础、理性的道德认识和现实性的社会保障的基础 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3、公民道德中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公民道德的核心问题。公民的公共权利,是指作为共同 体的平等成员所拥有的共同参与和共同主宰共同体的社会生活的权利。公民的道 德权利实际上是公共善所赋予的,或者说是公共善为公民所分有的结果。其内涵 包括:一,公民有得到他人公正地善待的权利,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合乎道德 的对待每个公民;二,每个公民追求高尚的生活是一种应该受到的鼓励的行为;三, 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有依据公共善的原则参与价值判断和道德抉择的权利。公民的 道德义务是在公共善的理想指引下、全体公民为追求公共善而必须行使的义务, 公民的道德义务对公民来说具有普遍性和无条件性。从公共善的理想和创造公共 善的需求出发,可以确定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就是诸如爱国爱民、利他助人、服 务社会等一些有美德的道德义务。

    公民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可以由公共善这一伦理纽带相互联结起 来,公民对其道德义务的履行是公共善的真正源泉。公民道德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社会各种制度的完善与保障,尤其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律 制度的规定,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公民的道德情感,而且可 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民主制的推进, 公民逐渐明晰自己的权利义务,体现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 的,只有在明晰了自己的权利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扮演好自 己的公民角色。

    三、公民道德规范伦理建设 1、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公民道德的主要规范来自于政治和法律的要求,又高于政治和法律的 要求。法律只是从制恶的方面给公民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而公民道德规 范一方面肯定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应然性,另一方面则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从劝 善的方面提出了更为积极的要求。

    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就是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所概括的短短20字,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 献”。其中爱国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公民道德中的主要伦理关系便是 公民和国家的关系,“爱国”是公民道德的最高原则,“守法”作为“爱国”规范的延 伸,和“爱国”一样规范的都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 责任的“底线”,不容公民超越法律之上做出不合乎公民道德的行为。爱国守法体 现着公民道德的特性,是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根据。爱国易于理解,这里值得一提 的是由法律的善恶二重性得出的守法的两重内涵,即守法和改善恶法。公民要把 完善不良法切实看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的履行这一权利和义务。不可 否认,这是我们当前看待守法问题时所缺乏的视角、是我国公民普遍缺乏的意识, 同时也确是公民道德建设很重要的方面。

    爱国和守法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其他八个基本道德规范 中。只要以爱国守法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自然就会在与其他公民相处时做到明礼 诚信、团结友善,为国家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为了国家的繁荣强盛做 到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同时, 它自身有着科学、准确、严密的逻辑结构,有着坚实的伦理学学理依据,形成以 爱国为灵魂,以守法为基础,以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公共伦理准则,以勤俭自 强、敬业奉献为工作伦理准则,最后以奉献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体现了道德建设和道德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些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又具有新时代、 新形势条件下的新的特点,《纲要》提出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我国道德建设的 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表明我们党和国家更加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的道德 建设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大力倡导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公民道 德建设乃至对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无疑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公民道德规范与“三德”建设 “三德”意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目前我国公民道德教 育的着力点,也是公民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着力点。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强调要在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 生活领域中下大力气,通过抓三德建设,切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取得实 实在在的成效。这是因为: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三德”要求相辅相成,彼此 促进;二,无论基本道德规范,还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则、五爱基本要求,都 必须最终落实在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具体体现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上。只有当人们自觉践行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只有这些规范“成为全体 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时,公民的道德素质才真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结束语:
    的召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值此之际再提公民道德 建设问题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督促的重要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建 设的顺利进行,并为和谐社会的进步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 的伦理构建有效指引并发挥多个道德主体的作用,共同推动公民道德的进步。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篇二 《人生追求的价值坐标》 【摘 要】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面临很多方面的人生发展课题,如何引 导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些课题,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为了 给学生提供人生思考的方法论指导,我们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要求,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努力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价值追求;三个代表一、“三个代表”的内涵 把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先进性层次,就其内涵而言,即是“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要求。“三个代表”的价值追求分 别包括①物质价值追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阐明了我们党的物质 价值追求。②文化价值追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阐明了我们党的精 神文化价值追求。③政治价值追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 党的价值观的根本和灵魂,体现了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整合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地 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 济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社会实践主体、 价值实现主体的统一。因此,“三个代表”的要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 联系。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文化的发达 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另一 方面,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的社会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是由广 大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就要求劳动者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为人民谋利益的 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由此可见,“三个代表”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前提,又是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内涵,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创造和追求,是价值主体与 价值现实的统一,价值要求与价值追求的统一,价值内涵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二、“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 具体到大学生和大学生活,“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就是:
    1.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 开科学技术的直接推动。大学生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为发展先进生产力作出贡献。

    2.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 追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命健康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先进文化的发展 要求,获得人生发展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在发展先进文化中有所作为。

    3.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心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努力学习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创造利益的本领。这样才能有责任、有能力履行为人民 创造利益、谋取利益的诺言,并在为实现人民利益作贡献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三个方面,正是“三个代表”所蕴含的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要求, 构成了大学生人生思考的价值坐标,体现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主体性、人民 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途径 通过什么路径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达到人生发展的理想境界呢这也 是21世纪的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 的重要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对大学生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学习科 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 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四个统一”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是大学生在“三个 面向”的时空坐标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 本途径。21世纪的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 一些重要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既与邓小 平“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体现了“三个代表”的价值要求, 更富有时代性、针对性。

    1.处理好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 在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关系上,大学生要克服重此轻彼、 有所偏颇的现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避免只重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轻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现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 成才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则是成才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思想品德, 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对于要求入 党的同学,则更应用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培养自己,塑造自己。2.处理好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关系 在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关系上,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 件和手段,拓宽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还要重视向社会实践学习。投身火热的 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应用、检验和创新;也只有投身火热 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才能磨 练意志,砥砺品格。

    3.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关系 在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关系上,既要重视自身价值的实 现,更要努力服务祖国和人民。应该说,同过去社会长期轻视个人自身价值相比,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实现自身价值,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只有大学生的自身价 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才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4.处理好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关系 在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关系上,既要避免没有远大理想, 只顾眼前“实惠”的功利主义倾向,又要避免空有远大理想,不愿艰苦奋斗的倾向。

    大学生一定要牢固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宏伟理想,更要对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有充分的了解,要对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 充分的认识,要有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作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有面对挫折 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人生的健康 发展,外在的教育引导固然不可缺少,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完成 内化,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加强自我修养,首先 是学,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掌握关于人生的科学理论。其次是思,“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不学习,固然容易误入歧途,但只学习不思考, 也容易陷入困惑。只有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思考、分析、辨别,才可能去伪存真, 获得科学真理。再次是行,行成于思,在科学理论、正确观点指导下的行,才能 收到成效,利于修养。把科学理论、正确观点付诸于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 的素质。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是说,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而且坚持经常地反思自己,才能明确道理,掌握真理,保证行为不出差错。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思、行结合起来, 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就一定能在转型期的人生探索中,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 值观,走上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大一思修论文范文3000》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