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 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 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 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 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 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 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 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 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 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 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 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 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 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 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 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 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 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 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 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 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 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 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 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 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 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 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 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 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 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 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
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汪精卫两个 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 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汪精卫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 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 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 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 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讲 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 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辩是非、真伪,懂得善 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 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而想乙观念的心理 过程。它不仅是人们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情 感、意志过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 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 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如《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一课, 内容多,难记忆。对此可用联想手法,让学生把国家这个“大家”想象成为家庭这 个“小家”,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你应履行哪些义务?”通过一比一问,使得问题具体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又如,对我国古代指南针、造 纸、印刷、火药等四大发明,学生易把发明的次序弄错。对此可用联想手法启发 学生记忆:猎人打鸟,首先瞄准方向,然后再扣扳机,火药最后发射出去。指南 针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药在“最后”。只有先发明纸,然后才能印刷,故造 纸在前,印刷次之。这种联想看似滑稽,但对记忆确有好处。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 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矗。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 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结起来力量大》一 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 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 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
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为配合《人生观》一课 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小品让学生表演。某宾馆来了几位客人,陪同人员向服务员 介绍:“这是 市长的儿子,那是 局长的女儿,……”。服务人员极为反感, 义正严辞说:“他们是不是没有职业和姓名?捧出当官的父母,难道身价就变了? 我们可不吃这一套!”学生真情表演,教师现场点化,启发发问:“这里体现了哪 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学生经情境的渲染,通过热烈讨论悟出了:短短的场景却 是一场人生价值观的剧烈交锋,即以等级、地位、权势,还是以劳动贡献作为衡 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 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 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 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尽管启发 的方式不只以上几种,但其教学主旨是一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 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 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 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任务。
注:①南宋理学家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达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 能之貌。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参见孟承宪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逊,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