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现行的高考考试标准明确提出:命题素材联系生产生活,凸显学科应用价值 如:“2013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春旱的事实材料”“去冬、今春我国东北地区气温、降水距平资料与该地区发生的严重春涝”“尼加拉瓜运河的修建规划”等都成为了2013年四川地理高考的素材。因此,走近生活实际,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将会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高效。本文就地理课堂中走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以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迅速让学生回到课堂学习中
每节新课前,教师总要需找一些好的素材进行导入,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好的导入能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导入新课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我认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最为有效,如在讲高中选修(6)教材大气环境污染一课时,恰逢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严重,我首先提问:“这段时间你们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PM2.5”“雾霾”等等,我继续追问“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危害和成因吗?为什么这段时间特别的严重?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吗?”同时,配合视频,给同学们视觉上的冲击,学生一下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讨论。在学生的兴趣激起后,我开始了课堂教学内容,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案例和素材作为导入新课的帮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一课可以“你在篝火晚上注意到火堆里的纸屑类物质的运动方向了吗?”或者播放“军港之夜”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海边的风向和歌词的对应,然后设问“军港夜晚是吹海风吗?”引入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教学;在讲授“水循环”时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让学生去感受和思考其中的道理,然后设问“这句诗句有对有错,你知道吗?”;等等。
二、以生活实际进行新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的课堂教学,气氛才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尝试,主动参与,这样的课堂才能向高效课堂靠拢。
案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片断
师:当我们走在城乡结合地区,你感觉到的风向是从城市吹来,还是从乡村吹来呢?
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这样的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那么为什么城市的温度总比乡村要高一些呢?这样的情况在白天和夜间何时更明显呢?……
总结:风由乡村吹响城市是由于热力环流所形成的,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的气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风由气压较高的乡村近地面吹向城市,高空则风向相反。……
其实,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片断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发现身边的生活地理素材并与教学内容合理的整合、运用。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思考地理问题。
三、将生活实际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延伸地理课堂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课,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进来,有助于延伸地理课堂,把书本知识生活化,活动化,让知识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地理原理。
首先养成收集生活地理课程资源。生活地理课程资源非常广泛,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在学生的衣食住行中都能体现地理知识。衣:服饰的变化与季节更替有关。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换,人们的服饰也随着之变化。特别是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服装。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女性的连衣裙、短裙等,春秋季节的休闲装、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夹克等。食:造成“南米北面”饮食习惯差异的地理背景是南方高温多雨,水田为主,种水稻;北方降水较少,旱地为主,种小麦。四季瓜果蔬菜的变化或各地区所产瓜果蔬菜的差异都和季节(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有关。住: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电视新闻报道的汶川、海地、智利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百年未遇的大旱,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中国最美湿地的颁奖典礼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地理,认识自然环境的素材,更是地理新教材选修(5)(6)的绝好资源。神州飞船、嫦娥探月等新闻事件又替我们上了一堂有关《宇宙中的地球》的课程。美国的许多科幻大片,如《2012》、《地心末日》、《超级火山》、《大海啸》、《龙卷风》、《彗星撞地球》等也都很好的向我们阐释了相关地理知识;中央台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边疆行》《东非草原动物大迁徙》等等记录片以及电影《超强台风》等等。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可极大的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豪感。同时,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中的歌词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青藏高原》中“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形象表明了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周杰伦那首学生喜爱的歌曲《爱在西元前》中的“玄武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风化了千年”等等都是我们讲授西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素材,欧得洋的那首《孤单北半球》中“用你的晚安陪我吃早餐”是因为时差,“你让我看到北极星有十字星作伴”、“你的望远镜望不到我北半球的孤单”是因为南北半球看到的星座不一样——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解答,同时告诉同学,如果不懂地理,歌词都看不懂。还有《我们新疆好地方》更是直白的把新疆的地理景观介绍了个全。更有甚者,网络歌曲《猪都笑了》又把全国多数省区做了概括介绍。
其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有了丰富的生活地理课程资源,接下来就怎么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去感受身边事件和现象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我在讲授河流地貌的时候,就组织了高一的学生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实地观察了“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当然,鉴于目前学校的实际,可能组织野外地理教学会有些困难,但其实,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草坪、操场等等都能进行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组织学生观测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位,在操场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观测正午太阳高度和方位等;在学习水土流失成因及解决措施时,可以利用学校的沙坑,做流水的侵蚀实验,在讲授交通对商业区位的影响时,可让学生调查成都市商业区的变化等等。作为地理教师要能够深入研究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制订出实践活动计划,确定实践活动的场所、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具体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中国、世界地图,开展学具制作,定期制作地理板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作为开放性作业布置结学生,并成为地理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展利用校内外一切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起,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学生生活中去。生活中不缺乏地理,缺乏的是发现地理的眼睛,教师研究学生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地理眼”;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会增添一抹色彩,课程实施过程中,从与地理相关的生活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地理课堂真正活起来,建立起高效的地理课堂,真正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