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电子人才培养应用电子论文
电子人才培养应用电子论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面向的岗位群是:①电子设备的生产、检 测与调试、服务岗位;②电子设备系统的工程安装、调试、维护岗位;
③电子企 业产品的检验、质量分析、售后服务、销售等岗位;
④电子企业公司的电子产品 的开发设计、技术支持、生产管理岗位等。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高职教育特点,我们构建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职业能力的课 程体系模块,分为:理论模块、实践模块、考证模块、生产实践与毕业设计模块。
其中理论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子模块和专业技术课子模块,专业基础课如电工技 术、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技术课如电子产品生产工 艺、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线路等,课程主要采取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式教学,项 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从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 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等 综合能力。实践模块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子模块(主要是校内实训)及技能竞赛 培训子模块,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中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 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要求,同时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证模块主要针对学生考取相应资格证书的教学。生产实践与 毕业设计模块包括顶岗实习子模块和毕业设计子模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我们确立了理论教学 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应用能力指标体系“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理念。在重 视基础理论够用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 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大力推行Multisim、Protus、 Matilab等仿真软件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对 主干课程合理规划,形成从“基础+认知”出发,打造“综合+顶岗”的课程布局。
保证基础理论课够用,专业课管用,专业基础课适用,突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 应用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2.以“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或案例分析等手段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过程。从而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等进行一体化的综合改革。例如,在培养方案中,《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单片 机应用技术》《电子线路CAD技术》《电子产品维修》等专业课都采取了项目 教学法,并配置了专项实训;
《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子测 量与仪器》等课程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配置专项实训。
3.以“就业教育”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定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内外实训基 地建设为保障,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点抓好实验、实训、 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建设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 践水平,另一方面还可考虑开放设备和场地,引进企业来料加工,为工学结合创 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企 业兼职教师到校任课,和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电子产品维 修、质量管理等,并编写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
选派教 师到企业学习实际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还可对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学 生的实习工作也可安排在这些合作的企业。另外,在专业群能力体系的构建上, 有意加入其他能力培养的环节,如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单片机开发设计能 力(硬件、软件设计等)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团 结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不但会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更使得学生拓展知识面, 就业不再限于“点”,而是铺成了“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领 域。
4.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改革的理念是“以实践强化理论”。根据“2+1”办学模式,确定了顶岗实 习36周甚至更多,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岗位训练,磨练意志、锻炼手艺,基本可 以做到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的“无缝链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以企业生产加工活动 为背景,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加工等各个环节亲自完成,主要工作在现场由企业兼 职教师指导完成。学生通过实践之后,对专业知识形成的新的认识、新的解决方 法都将成为毕业设计的良好素材,一改过去由教师提供毕业设计题目、素材,学 生被动做设计的格局。学生在了解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后,便可根据实 际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新素材来自主地做好毕业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到不拘一 格,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极大的锻炼。
5.考试、考核模式改革大胆改革传统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光考核理论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实 践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评价学生素质时,一改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成绩的做法, 考核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和操作技能,考核方式除传统笔试外,还可采 用口试、实验实训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在实践考核中可采取更多方面、更多层 次的评价,可以从理论分析、动手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给予学生进行评价,还可对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等方面 进行综合性评估。同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相结合的灵 活开放的考核评价方式。
6.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改革 依托学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毕 业证+必修职业资格证书+任选职业资格证书”的“1+1+X”多证书制度。为 学生开展以高级维修电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工为主的多个工种的校内职业技 能鉴定工作,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100%。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模块改革 中,不再孤立地针对考试进行培训,而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鉴定标 准中的相应项目及评价体系引人到相应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来,并根据技能鉴定要 求及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任务来设计实验实训的项目,从而加强对学生职业技 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训练,并获取相应资格证书。
7.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
通过将大赛内容和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把一些与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 划,同时分析大赛对知识能力所需,将其融入相关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比如:电 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线路CAD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等课程。实 现“以学促赛、以赛促学、赛学结合”。该教学模式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力,还能把抽象、难学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现实的项目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提高职业大赛成绩的同时,还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综 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结语 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会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应用电 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人才培养工作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当然,为了适应电子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我们还应 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陈静 工作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