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合同法违约责任研究管理论文
合同法违约责任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合同违约制度是合同法中最重要制度之一。本文对我国合同法 中违约责任制度概念、法律特征、归责原则、违约责任构成以及违约责任免除范 围等基本规定进行论述。合同法确立严格责任作为合同归则原则与国际间经贸交 往的归则接轨,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是我国合同法制度的重大进步,有效保护 守约方的利益。关键词:合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不可抗力 前言 违约责任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合同的当事人 之间的合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不仅可以促使合同的当事人双方自觉全面地 履行合同义务,起到避免和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的预防作用,而且在发生违约时, 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三个合同法(《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 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为基础,以《民法通则》为指导,吸取了行政法规 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移植和借鉴国外立法,摒弃了三个合同法过于原则、过于简 单的缺陷,是一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市场交易规则,较为完备重要法 律。违约责任制度无疑是合同法中最重要制度之一。我国合同法对以往的违约责 任制度进行完善,不仅在总则中设专章对违约责任作了一般性规定,而且在总则 的其他章节和分则对违约责任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应承担法律责任。我 国的合同法律制度规定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主要包括承担继续履行合同、采取 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三种形式,这三违约责任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形具体适用, 既可以单独适用,还可以同时适用两个或全部责任形式。违约责任以财产责任为 核心。是在长期的市场交易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法律机制定约后必须履约,必须遵 守合同的义务,违约必定是守约方权利的侵害,从公平的原则出发,有侵害必须 要给以补偿。
二、违约责任的内容合同法规定违约责任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让违约者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通过补偿和惩罚所承担的财产支出,维护守约方当事人的合同权利。合同 法规定须根据违约的具体情况让违约方承担下列之一或者全部以下三种违约责 任 1.继续履行合同 违约方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按时完全履行合同,令相对人不能实现合同预 期利益,相对人如果发现违约方具备履行合同义务的条件,并且继续履行对自己 有利时,有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以恢复自己合同的权利。
2.采取补救措施 主要指在已经出现质量违约的情况时,违约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合同因 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导致的损失,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恢复合同的全面 履行创造条件,为对方实现合同权利而完成必要的工作。我国合同法第111条规 定,合同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 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在依照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受损 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 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的违约责任。
3.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指由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 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由于当事人的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给予必要的补 偿是整个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赔偿损失要根据公平原则和等价的原则 进行。既损害多少赔偿多少,没有损失就无须赔偿。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当事 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当然,违约责任的补偿性也不是绝对 的,在特定情况下违约责任也体现出惩罚性,如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 违约金高于但不是过分高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的,高出的部分即具有惩罚性。根 据第113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 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1倍。英美法系较之大陆法系更强调违约责任的补偿性,这体现在其对实际履行 的态度上。英美法系上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首要的违约救济是损失赔偿,而非实际 履行。实际履行作为平衡法上的救济方式,是以公平正义原则为指导的,即以所 谓衡平法院法官的良心为准,需要个案酌量。同时,它又作为一种补充救济方式, 总以例外的方式存在,所以其适用的条件通常以其不适用的情况表达出来,法律 经济分析学派对英美法系的以上做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若他不履约而增加的收益 超过对方因其履行而可获得的利益,那么他的违约行为就是一种有效益的行为。
即所谓:“有效益违约”(EfficientBreach)。这对合同双方而言没有损害,对整 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是有益的。
“有益违约”主张只要赔偿守约方可期待利益即可不实际履行,其假设的前 提可期待利益是确定的,这些都使该理论受到许多批评和反对。反对者认为,可 期待利益的确定本身便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可期待利益赔偿中的种种限制, 如损失的可预见性、确定性等,使守约方基本上无法得到充分补偿;
另外违约后 的交易成本并不一定比实际履行中的交易成本低,往往导致极不效益的后果。因 此他们主张扩大实际履行的适用,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补充。不过,目前美 国合同法上仍将损失赔偿作为首要的救济方式,虽然许多法院对实际履行的适用 的确出现日益灵活放宽的趋势。
三、违约责任的特点 违约责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产 生的责任,这包含两层含义:1、违约责任产生的基础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 合同关系,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则无违约责任。2、违约 责任是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没有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承担违约责任。第二、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 间产生,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负违约责任。第三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违 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违约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偿合同当事人因违约行 为所遭受的损失。从合同法所确认违约责任的内容,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 施、赔偿经济损失,都体现补偿性。第四,违约责任可约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 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 四、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综观各国立法实践,对违约责任原则的规定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 任原则。我国合同法确定了严格责任原则。合同法107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 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这就是严格责任原则。在违约形态方面,《合同法》第107 条规定了“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两种形态,这承袭了 《经济合同法》第29条、《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8条、《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 相关规定,符合我国传统立法中两分法观点,即将违约形态划分为不履行和不适 当履行。这种划分能够涵盖所有的违约形态,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 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违约形态体系。其次,归责原则 方面,《合同法》第107条、120条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这和《涉外经济合同法》 第18条,《技术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是一致的。在严格责任原则下,只要不存 在免责事由,违约行为本身就可以使违约方承担责任。因此严格责任更有利于保 护守约方的利益,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克服信 用危机。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只有在不能证明其对违约行为无过错的情况下,才 承担违约责任, 所谓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违约发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 责任,应主要考虑违反合同因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和过失。
合同法中把归责原则确定严格责任原因有:第一,严格责任的确立并非自合同法 开始,在民法通则以及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中也有关于严格责任的规定。
第二,严格责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强合同责任感优点。在过错原则下,只有在不 能证明其对违约行为无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而过错属于主观心理状态 其纯在与否的证明和判断,较属于客观事实的行为和免责事由更为困难,严格责 任更利于降低诉讼成本。严格责任原则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因为违约责任在本 质上是以合同义务转化而来的,是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不履行合同时追究其违 约责任,是在执行当事人的意愿和约定,因而应该实行严格责任。实行严格责任, 有助于更好地同国际间经贸交往的规则接轨。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都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反映了国际上合同法发展趋势。
当然,严格责任作为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项总的原则,也不是绝对的,针 对某些合同违约的特殊情况,合同法分则也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例外,如第 189、191条的赠予合同、第303条的客运合同、第320条多联运合同、第374条的 保管合同、第406条的委托合同等。但这些只是一般原则的例外,并不能改变严 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主导地位。
五、违约责任的构成 1.主体条件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了有效合同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凡是违约责任必然是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的法律后果。违约责任是与 侵权责任完全不同的两种法律关系,违约责任的主体必然是有效合同的当事人, 是有权独立主张自己利益和独立参加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主体,而侵权责任的主体 可以是任何法人主体、合伙主体和自然人,多数侵权行为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 并无合同关系,少数侵权行为是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是无效合同关系或者侵权 与违约法律竟合关系。
主体资格是主体进行各种法律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主体资格不合格的或 有缺陷的,就不能构成有效的合同,当事人也就不用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主体 资格由自然人和法人两种主体构成,其中自然人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 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不符合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能力条件的,应当由其法定 代表人或监护人代为行使订立的权利,或者承担由合同生效而产生的合同责任。
法人作为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是指该法人的章程规 定其可以为某中合同行为,至少该合同行为没有违反国家对限制经营和凭一定条 件和资格经营的规定。
2.违约行为 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履行合同,包括 两种情况;
第一,作为的违约,指义务人应当以自己的主动行为完成合同规定的 义务`,例如;
完成提交货物、完成一定的工作的行为。第二,不作为的违约, 指少数合同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以自己某些不作为的承诺作为合同成立的基 础,例如,保密合同的当事人或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其基本内容就是规定根据合 同的信息必须保密,如果违反合同规定的条件泄露了需要保密的信息时,就可构 成违约责任。
3.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 合同履行是一种客观事实,合同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客观上也使对 方的权利不能实现,为了维护对方的合同权利,就要让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 约责任主要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三大内容。继续履行是为了 恢复对当事人的权利,在此情况下合同法并不看重违约方主观上有无过错,而是 看重违约方有无履行能力,如果具有履行能力,对方要求继续履行的,必须履行 合同的。既使不能按时履行,而且履约方主观上并无过错,例如出现了不可抗力 的情况,只要不可抗力的情况消失后当事人仍然具有履行能力的,对方就有权要 求履行合同义务。从此角度看构成继续合同义务的责任并不需要主观上有过错。采取补救措施是违约责任的第二种形式,多为对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标准的补救。
赔偿损失是违约责任的第三种形式,根据财产法的原则,当事人由于自己的不当 行为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责任。
六、违约责任免除范围 违约责任免除是指当事人的行为虽构成了违反合同,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 或当事人的谅解,无需承担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给对方的损失。
1不可抗力的概念 不可抗力是指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生效后,由于出 现了当事人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时, 对约定的合同如何处理的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情况的范围 1)法定不可抗力的情况 根据我国合同法,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 况。具体地讲,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之外,且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构成不 可抗力的事件繁多,例如严重的地震、水灾、风灾、雨灾、低温高温等人力所不 能或很难抗拒的自然突发情况,而这些情况在订立合同时是不能预见的或不能确 定的。当合同履行中出现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并妨碍合同的正常履行时,当事人 主观上并没有过错,既没有不想履行合同的心态,也没有想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心 态,而是实际上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此情况下无 须承担责任。
2)的不可抗力情况。由于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 况有所预计,并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那些情况属于不可抗力情况,当出现这些情 况时就可以免除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责任,包括其他的违约责任。
3.不可抗力的例外 1)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并没有完全阻止或妨碍合同的履行,或当不可抗 力的情况消失后,合同可以继续履行的,当事人不得以发生了不可抗力的情况不 履行合同和拒绝承担违约责任。2)当发生不可抗力情况时,当事人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但是没有采取措施,而是消极等待,致使不可抗力情况导致的损失扩大的部分应 当承担违约责任.这是我国合同法律制度中关于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 则和协助履行原则的精神。
七、完善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和确立责任竞合制度 所谓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 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技术 合同法》第1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由于上级机关的原因,不能履行技术合同义 务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另一方赔偿损失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再由上级机 关对它因此受到的损失负责处理。”《合同法》在此基础上,将引起违约责任的 上级机关扩大至一般的第三人,其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 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 律规定或者约定解决。”另外,《合同法》第64、65条也对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做 出了规定,使该项制度趋于完善。择请求权的制度。这种选择不仅是总结我国立 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结果,而且是对世界上先进立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由受害 人选择请求权,选择对其更有利而对加选用。《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 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 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 律的形式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做出规定。责任竞合现象是伴随着合 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就已经产生的现象,是法律无法消除的客观存在。从各国立 法和判例看,在处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方面,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即 禁止竞合制度、允许竞合和选择请求制度、有限制地选择诉讼制度。从《合同法》 第122条的规定来看,我国是采用了允许竞合和选择受害人有利的方式提起诉讼 和请求,既充分尊重了受害人的意愿,同时也可能加重不法行为人的责任,有利 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总之,违约责任制度是保障债权实现及债务的重要措施,它与合同债务有 密切关系。合同债务是违约责任的前提,违约责任制度的设立又能督促债务人履 行债务。没有违约责任制度,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就会落空。因此违约责任制度是 保障合同当事人实现其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措施,有利促进合同的履行和弥补 违约造成的损失,对合同当事人和整个社会的交易活动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1.徐杰《合同法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谭莜清主编《合同法释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3.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4.徐崇禄主编《建设工程合同应用》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