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剖析冲突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剖析冲突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 是我国冲突法的墓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 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冲突法补充性原则 所谓最密切联系原则,又称最强联系原则,最有意义联系原则,就是要求 在处理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或涉外民事案件时,不按原来单一、机械的连结因 素来决定应适用的法律,而应考察与该案或该法律关系有关的各种因素,找出与 该案或该法律关系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加以适用。本文试就最密 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作些探讨。
一、我国冲突法及其原则 在国内和国外,冲突法常常称做国际私法。而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学者 们的主张是有分歧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都认为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内 容。所谓冲突规范,是指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 系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因此,它又叫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
冲突法是为解决法律冲突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法律部门,它源于14世纪意 大利的“法则区别说”,在此后的四五百年时间里,产生过许多理论和学说。随着 冲突法理论的发展与逐步完善,这些学说有些已被摒弃了,有些则作为法律适用 的原则被固定下来,用来解决涉外民事案件。
我国冲突法作为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必然受到一些基本原则的支 配。这些原则既指导冲突法的制定,又将指导冲突法的实施。其原则有:
(一)国家主权原则 我国冲突法充分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首先,我国冲突法的制定与适用体 现了国家主权原则。我国冲突法是我国在实行对外开放、国家主权独立和完整的 情况下的自主立法,没有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其次,我国冲突法采用了 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来保护国家主权。公共秩序保留是冲突法中一项重要的维护国 家主权的制度。各国冲突法的立法或司法实践无不肯定这一制度,我国冲突法也 采用了这一制度。(二)平等互利原则 首先,平等互利原则要求各国民、商法律处于平等的地位。我国现有的冲 突规范,除少数单边冲突规范规定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必须适用中国法外,大多为 双边冲突规范,都可能结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具体情况需要适用外国法,体现 了我国在对外交往中承认外国民、商法与我国民、商法的平等共存。其次,平等 互利原则要求中外当事人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的合法权 益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例如,对于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冲突法规定合同 当事人有权自主选择应适用的法律,但这种选择不是当事人哪一方的独断选择, 而应是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
(三)国际条约优先原则 我国立法明确确立了国际条约优先的原则。《继承法》第36条在确定涉外 继承的法律适用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条约、 协定办理。”后来,《民法通则》在“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这一章中再次专 门肯定了这一原则。众所周知,“条约必须遵守”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我国 冲突法确立的国际条约优先原则是与这一原则一致的。
(四)国际惯例补缺原则 鉴于我国的冲突规范不多,缔结或参加的含有冲突规范的国际条约较少, 我国立法确立了国际惯例补缺原则。《民法通则》第142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 国际惯例。”这表明,我国法院在处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如在法律适用问题上, 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对案件所涉问题未加规定,可以借用国际 惯例来处理案件。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外,我国学者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能否成为我国冲突法的 基本原则,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方法说一,认为是一种法律选 择的方法而不是原则。
(2)原则说,认为该原则是进行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涉外民事关系或涉 外案件都应适用与其有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地方的法律。(3)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准 据法选择中的补充原则,只有在当事人没有明示或默认的法律选择时,法院才可 能依最密切联系地来选择准据法(4)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准据法选择中的指导原则,对准据法的选择起指导性作用。
正确认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关系到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这一原则。笔者认为,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我国涉 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它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仅次于法律适 用的基本原则,即仅次于传统的冲突规范。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 冲突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冲突法始终的、不可动摇的、根本性的原则, 是冲突法的其它制度和原则赖以存在的依据。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是 过分提高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夸大了该原则的作用。
1.该原则只适用于准据法的选择过程,并没有贯穿于冲突法的始终。
2.依最密切联系原则选出的法律会因为其与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社会公 共利益和国家主权相抵触,而不被法院地国采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法院仍然 适用这一外国法是不可能的,一国法律也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规定。在实践中,法 院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借助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反致制度等来排除适用依最密切 联系的原则选出的法律。因而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可以被国家主权原则推翻的。它 总是要让位于国家主权原则,而不可能与国家主权等原则一起成为冲突法的基本 原则。
3.关于最密切联系地的确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 若干意见》第189条对涉外扶养关系的最密切联系地的规定:“扶养人和被扶养人 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 系。”《意见》的这一条规定借鉴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确定最密切联系地的方法, 但存在许多问题:(1)这种确定方法是通过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形式出现, 因此缺乏权威性;
(2)这种确定方法只限于涉外扶养案件,对其他案件中最密切 联系地的确定则没有规定;(3)语言措词上不够严谨,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 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应该是确定最密切联系地应该考虑的因素, 而不可能均为最密切联系地。由此可以看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过程 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之所以说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冲突法中是一个补充性原则,是因为:一 方面它在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不能与传统的冲突规范相提并论。
首先,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面广,可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
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可以避免传统冲突法中往往只对某种法律关系只规 定一个固定联结点去指引准据法的弊端,使法院能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某一 最适合于案件的法律。这一原则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灵活性、预见性与准确性。
由于该原则具有这些特点,其最先在合同和侵权领域内提出,但其作用显然已超 出合同和侵权领域,同样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其他领域。
我国《民法通则》对涉外民事关系的许多问题未作规定,如涉外动产物权、 涉外遗嘱继承、涉外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问题的法律适用。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立法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某些条文规 定的条件还不成熟,某些问题的认识未达成统一等。就目前的条件下,即使修改 《民法通则》后,同样不可能将涉外民事领域里的所有问题都加以明文规定。
涉外民事关系是一种超越一国范围的、具有多侧面和多层次特点的特殊的 社会关系,其法律适用涉及面广,性质复杂。如何解决法律未明文规定而实践中 已发生的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传统冲 突规范解决这一问题时,往往适用法院的法,这样难免使一些案件的解决有失公 正,如果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规定法律无明文规 定时,依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个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国冲突法立法起步较晚,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明确最密切联系原 则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使我国的冲突法更具先进性、科学性,使涉外案件的 审理裁决更为公正、合理。
其次,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本身固有的缺陷,它只能做为一条补充性原则。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条灵活的法律选择原则,它的作用是明显的,然而 由于它本身没有提供必要的严密而精确的分析方法,就使得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法官的分析和判断。这种做法潜在的弊端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精确 性,无法排除法官的地域偏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尤其是我国现有立法没 有对它加以必要的限制,更使司法实践的统一性受到很大的影响。需要明确的是, 在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上,传统的冲突规范代表着国际私法追求稳 定性、明确性的目的,它在冲突法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最密切联系原则代表着灵活性,只有配合、补充传统的冲突规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无法取代 它。
为了使冲突规范变得更加灵活而又不失法律选择上的相对稳定性,许多国 家在立法时,一方面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总的指导原则,在制定冲突规范时, 尽可能选用那些最能体现密切联系的联结点,同时又规定仅在立法上指定的联结 点不存在时,才允许法官依此原则去选择法律,以适当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这种做法增强了传统冲突法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领域的活力,提高了法律的可预 见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分析,使我们能够辩证地认识它与传统冲突 规范的关系,正确理解它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既不可将它的作用过份夸大, 也不可无视它的作用,它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法律适用的补充性原则。
三、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的国际私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国际上的先 进成果,最密切联系原则就是其中一例,我国在这一原则的采纳和应用上有这样 一些特点:
(一)范围广 (二)规定性和法官自由裁的灵活性相结 我国的实践强调了从形式上和实质上这两个方面来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
在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l0月19日通过的《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 问题的解答》第2条第6款对13类合同的最密切联系地主要依照特征性履行理论作 了推定,同时又规定“但是合同明显地与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有更密切联系时, 人民法院应以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处理合同争议的根据。”这一例外条款, 从实质上保证了规定性之下的适当灵活性。以形式而言,这一灵活性在确定最密 切联系的实践中采取了完全的法官自由裁量、有条件的法官自由裁量以及由法律 直接推定这样三种形式。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日益发达,涉外民事关系的日趋复杂,最密切联系原 则的提出对传统国际私法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一原则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相结 合,提高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预见性、明确性、稳定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