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世界行销的产业战略已经成为了多数国家民 族电影生存的最大威胁。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但中 国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还是处于弱势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特别是 在电影的对外传播与竞争中,中国与那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尽管中韩 两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进程存在很大差异,但同处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两国电影也存 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两国电影的比较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也具备 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文详细比较了中韩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细致剖析了两 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差异,努力在比较研究中为两国电影的相互借鉴提供参考性意 见。关键词:跨文化营销 中国电影 韩国文化产业 绪论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愈发激烈,竞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世界 各国的竞争已从“硬实力”逐渐转化成“软实力”,“软实力”在国家力量中占据着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软实力,不仅是一种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种向心力。
电影诞生百年,一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也是一 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电影承载者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电影 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传达着这个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国家族民族的文 化安全乃至核心价值构成了威胁。进入21世纪,电影在全世界的传播处于不平衡 的竞争状态,特别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在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这 是一种很可怕的文化统治。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意 识、宗教仪式以及文化意识,甚至语言,淡化甚至重写这些地区的传统和文化, 从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记忆,促使其与输出国的信念和价值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世界行销的产业战略,已经成为多是国家民族 电影生存的最大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其他电影若是国 家及地区都有民族电影生存的危机意识,开始进行本土化大战战略探讨。
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也 在日益扩大。中国文化是否能够作为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一起,在全球范围内获 得肯定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 中国特有的东方美学风格等文化差异形成了较强的国际市场期待。虽然具备以上 优势,但中国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还是处于弱势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对外 输出特别是在电影的对外传播与竞争中,中国与那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除了有外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因外,中国电影本身的问题也是导致市场畸形发展 的重要原因。
尽管中韩两国电影的产业发展进程存在很大差异,但同处东方文化语境下 的两国电影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对两国电影的比较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参 照价值,也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具有哪些先 天优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会经历哪些困难,中国电影该如何走向世界,本文将 通过与韩国模式的对比探索一条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道路。
第一章 电影跨文化营销概述 第一节 世界市场电影跨文化营销 一、何为电影产业 在进行电影跨文化营销策略的分析之前,首先要知道我们研究的主体―― 电影产业。那么什么是电影产业呢? 所谓电影产业,它是文化产业的一个产业分支,是利用生产和组织模式来 生产和传播、流通,为会社提供舞台化的电影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一种社会产业。
电影本身的商品和服务属性,注定了必须要采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将它推向市场, 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提升票房价值,并在这全程的营销活动中形成以应聘为中 心的品牌,再用这个品牌来带动电影相关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另外,在电影制片、 发型、放映及后期等一系列的营销运作中,吸引目标客户的目光,提升自己的销 售业绩和知名度,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由此可见电影产业营销是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企业重中之重,涵盖到电影产 业运作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于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内忧外患”的中 国电影产业而言,电影产业的跨文化营销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的竞争力,以 及国家软实力未来的走向。
二、何为电影营销电影营销可分为三个层次:电影产品的营销,电影品牌的营销和电影行业 企业文化的营销。电影的产品营销包括电影产品质量,宣传策略,定价,院线等 方面,主要通过电影的拍摄制作,上映当期设定,票价策略制定,终端院线管理, 广告宣传,促销推广等方面来实现的,这是最低层次的营销。
电影品牌营销本质上是电影媒介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 评价以及这种品质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它具有文化独特性,效益综合性,品牌 延伸性和消费忠诚性等特征。如何塑造以及经营电影品牌,这是一个在中国电影 营销发展中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电影品牌营销也需要受众为中心,借助一品 牌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手段,通过对电影品牌定位、推广、维护以及品牌延伸这个 完整的过程来实现。② 电影企业文化营销,就是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特色来强化企业形象以及 企业的营销特色,通过电影营销行为来传导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企业的 精神文化来完成对企业形象的塑造。③ 三、好莱坞电影跨文化营销 好莱坞电影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30年代,美国 正度就意识到,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都不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宣传美国政 治、文化和矿大经济影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文化产业中,电影作为 做国际化的媒介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好莱坞从一开始就在向全世界推销 着美国。美国电影很早就具有国际视野。20世纪第一个十年,好莱坞制片人就开 始在主要的国外市场设立办事处。二战以后,美国政府每年都会拿出部分资金来 对好莱坞影片出口海外进行支持。
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不仅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还因为它实现了世界范 围内的跨文化营销。跨文化营销比国内市场营销更具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
美国每年发行影片数量在450到500部左右,约有12部影片国内票房超过1亿美元, 36部左右票房超过5000万美元。除去高额的制片和营销成本以及放映商的留存份 额,大多数影片都无法在国内发行中收回成本,而高额的回报大多都是通过国际 市场获得的。
当一部电影有内容涉及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电影公司首先会对此国家或 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身份认知以及饮食习惯等一系列文化特质进行充 分的调研与分析,从选择哪部大片(导演、演员、剧本等)、上映时间(节假日)、 宣传方式(网络、海报、首映式等)、放映组合(影片、DVD等)等方面,根据该国际实际情况选择性,一切都以充分占有该国市场为目标。
第二节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概述 按照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的双边协议,中国政府承诺:“不对电影的 进口保持配额。此外,中国政府将允许中国公司在商业考虑的基础上,以利润分 成的方式,进口数量不限的外国电影。” 美国政府也提出要求:美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影片,经中国政府批准后,不 受数量配额限制,不受中国原有发行公司制约,可自主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中美 双边协议签署后,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军立即展开了对中国市场的研究,纷纷设 立“中国部”,招聘了解中国电影的业内人士及中国内地赴美电影人在期间担任中 层职务,并且对中国电影市场进行调查,一边对所生产的影片进行更适合中国市 场的调整。
2004年11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 外资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进入中国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市场。2005年4月,国务院 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公布后,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明确 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电影院和电影院线领域。在 这些政策的激励下,电影产业开发程度不断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当今经济全球 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更为严峻的竞争挑战。
另一方面,从1999年到2003年的五年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一直在10 亿元左右徘徊,但2004年电影票房收入忽然增加到了15.2亿,2005年达到20亿元。
而2006年则达到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8%,连续四年超过进口影片。从这些数 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市场似乎正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另一组数字却又足以令人深感担忧:2004年度中国电影产量达到212 部,而最终进入市场的国产影片数量只有40多部;
2005年度中国电影产量继续增 加,达到260部,而最终进入市场的国产影片数量不及65部。虽然中国电影的产 量虽逐年增加,但真正进入市场的却为数不多,并且70%的国产片仍处于亏损状 态。这些数据也证明中国电影产业目前的“繁荣”只是虚假的繁荣,其产业发展遇 到的困境正制约着其发展的步伐。
综合中国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中国电 影产业跨文化营销应作为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一、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经济年来持续发展,使得人们的购买能力增强的同时对精神生活 需求日益高涨。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国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进程加快,第三 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浪潮,如“娱乐经济”、“休闲经济”等, 这无疑给身在其中的电影产业创造了很多发展的空间。同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 各大产业内部竞争加剧、优胜劣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中国电影也不例外,电 影企业开始不间断的通过兼并和收购,进行强强联合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一些 大的电影企业已具备丰富资源及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
二、政治法律环境 WTO的加入,给中国电影产业向海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政府 正在努力完善电影产业的法律法规,使中国电影的运作更为高效和专业。政府还 积极扶持一些电影相关产业,如电影产业营销服务机构,虽然现在还不十分成熟, 但相信随着政策的推进,中国电影产业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更有效更科学的开展 市场营销活动。
三、文化环境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载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种意识形态。中国是一个 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神秘的东方文化在全世界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中 国电影产业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在电影内容上多 下功夫,多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吸引世界观众的注意力。
第二章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现状 中国电影在对外输出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 电影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创作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都制约着中国电影对外 输出。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包括奥运会和世博会在中国的召开, 中国正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美学风格等特有的东 方魅力也提高了国际市场的期待值,两岸三地的广泛合作也带来了中国电影的资 源互补,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 受中国电影文化的交流空间,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具有十分广泛的国际市场和观 众基础。
比利时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曾在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说过,“世界越 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 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 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中国文化正在世界上掀起一阵热潮。近年来,中 国也在努力促进文化与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2007年,文化部、商务部、广 电总局联合出台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鼓励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 品出口。
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尽管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期待,但目 前为止,包含中国元素的中国电影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电影市场中还只是一种点缀, 并不是主流。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对外输出是过于强调“对外宣传”,长期依赖 “文化交流”资助,这样的过程与其说是商业行为还不如说是公益事业,市场化程 度太低。中国电影长期停留在小众“交流”或者电影圈“评奖”的精英传播阶段。这 样的情况到了2000年才有所改善。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虽然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良好的大环境,但是中国电影 的产业化发展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节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营销“4P”角度,即影片、价格、发行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 探讨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的问题。
一、国产影片票房与口碑的落差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中国电影制作大、宣 传多、票房高,口碑却不好,中国电影在国外电影节频频获奖,回到国内票房却 大多差强人意。中国电影产业目前正在向产业化迈进,口碑和票房的落差的确值 得深思。
表2-1 截至2010年5月2日的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排行榜(人民币) (前10 名) 名次电影内地票房观影人次发行年份拷贝数1阿凡达13.5亿2594.36万2010上映中600+数字/3D 220124.6537亿1480.41万2009600+950 3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4.28亿1378.74万2009700+900 4建国大业4.1504亿1300.99万2009750+950 5泰坦尼克号3.595亿约1800万1998280 6非诚勿扰3.248881亿948.97万2008700+数字 7赤壁(上)3.212031亿957.67万2008690+数字 8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771万2006660+数字 9十月围城2.903209亿860.81万2009650+数字 10变形金刚2.8232亿931万2007540 由表2-1看到,占中国电影票房前五的电影,有四部是美国好莱坞大片, 而唯一进前5名的中国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凭借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以及近 百位明星出演这两个噱头,首周四天半合计票房达到了12436万,刷新了国产片 首映周票房的纪录。上映一月突破4亿,一再刷新国产片上映纪录,成为内地影 史第二部突破4亿票房的电影。
近几年的几部大制作影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三枪拍 案惊奇》等票房一路走高,但是观众口碑却一路走低。不仅如此,某些影片在海 外市场销售也是举步维艰,《无极》更是遭到了国外发行商退片的尴尬局面。现 在的中国电影太过商业,甚至于商业情节完全挤占了文化情结,所有人都将利益 放在了首位,从而忽视了影片本身的质感,电影情结渐渐西化、采用国外的故事 蓝本甚至根本称不上有情节,而在演员选择上,采用了更多的人气明星吸引眼球, 忽略了其本身的演技带给电影的影响。这样的电影别说输出海外市场,即便是在 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不会受欢迎的。中国电影渐渐丧失了民族文化独立性。并且, 大部分中国影片的海外市场定位不明确,几百部影片如同一部影片,目标市场不 清晰,叙述方式、题材、类型等都不够国际化。
二、票价过高 票价过高的现象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过高的票价抑制观众需求。即使是在 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也只占月收入的1/200,在韩国一张周末 电影票的价格占平均月收入的1/125,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却达到了1/25,过高的价 格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电影院看电影在中国其实成了一件比 较奢侈的消费。如果电影在国内也无法做到“普及”,那么电影的出口也会面临着 一定的困难。三、发行渠道单一 好莱坞电影遍布全球,几乎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就成份额,加上很多国 家处于保护本国影片的考虑,引进非美国影片的数量极少,所以中国影片插足海 外市场份额非常有限,目前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最主要渠道是合拍。中国电影实现 的海外票房主要来自合拍大片。从当年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 主流商业大片,到最近的《赤壁》、《梅兰芳》等都采取了合拍形式,这些影片 在投拍时已经按其投资结构分割了全球版权,提前进入海外市场。
中国现在每年生产四百多部电影,投资高昂的商业大片毕竟是少数,大部 分还是中低成本影片,由于资金受限和营销意识薄弱,摄制完成后,很少有营销 推广的预算,有的电影连印刷海报的钱都没有,这些影片在国内市场能见度都很 低,更遑论国际市场的能见度。
四、 后电影产品开发落后 “后产品”开发是中国电影产业格局调整之后的一个重要链接以及终端环 节,其开发的力度和盈利率直接影响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和协调运作。一个成 熟的后电影市场不仅仅能以丰富的“后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更重要 的是它能促进电影投资背景的多样性、电影市场机制的完备性、电影运作系统的 规范性,使中国电影产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价值链条。
五、政府政策不完善 中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电影在寻求出路的同时,没有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缺少发展的动力。中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政策支持中国电影 的发展,中国电影的管理还缺乏完整充分的法律基础。另外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一个文本的规则可依,一部戏能不能通过审查都是靠审 查委员的经验和当前的政策方向来把握。同样的情节,也许上个月可以通过审查, 但是这个月就不行了,同样的题材,也许上个月还能拍,这个月就不能拍了。甚 至,同样的情节,在引进的国外大片里就可以,国产电影里就不能通过审查了。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不光是国家广电总局的课题,因为电影涉及到相关部 委的内容,都要先由相关部委审查通过。而久久不见出台的分级制度,也另中国 电影银幕上一片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毕竟这类题材相对稳妥,比较容易通过审 查。毫无疑问,不适当合理的审查制度不但会影响我国电影的创作质量和数量,还会使我国电影的题材无法创新,当“武侠时代”过去,也许中国电影又将陷入危 机。
第三章 韩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韩国电影产业现状 韩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一样,面临着一个美国文化霸权的共同课题。在韩美 自由贸易谈判中,韩国就屡次遭遇美国提出的市场开放要求,要韩国政府将本土 电影市场的保障措施“电影放映配额制”从原来的146天大幅降低或完全取消,由 此引发的抗争也决定了两国谈判的多次磨合。直到2006年,韩国终于做出让步, 同意将电影配额制骤减为73天。
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市场的开放,韩国政府实施了政策扶持和相应的资 金支持,所有业界从业人员全力以赴,终于使韩国电影日渐呈现出兴盛的态势, 韩国电影产量大幅增加、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提升、影院建设稳步发展、海外出 口收益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影产量大幅增加,投资体系改革 好莱坞电影的入侵,给韩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好莱坞电影 的企划、产业垂直整合、全球营销等特点,也带给了韩国电影很多的启示。1998 年以来韩国电影每保持了强劲的生产力,每年产量都节节攀升,到了2007年韩国 电影从1998年的43部发展到124部(见表3-1),上映119部,上映率高达95.9%。
表3-1韩国电影制作数和发行数(1998―2007)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制作数4349596578808287110124 发行数4342625282657483108119 二、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提升,电影收益大幅增加 1998年韩国电影本土市场占有率仅为25.1%,到了2006年本土市场占有率 高达64.2%,到了2007年韩国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市场占有率下滑了13.4%,市场 占有率止步于50.8%,基本保持主导地位(见表3-2)。
表3-2 韩国影片市场占有率(1998―2007)②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国片市场占有率(%) 25.139.735.150.148.353.59.359.064.250.8 三、影院建设稳步发展,观众人数呈增加趋势 韩国政府和电影企业界加大对现在多厅影院和银幕配置的建设,这促使了 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从1998年开始,韩国电影逐渐减少单银幕的传统影院,扩建 多银幕的现代性影院。到2007年,韩国电影院数已经增加至348家,电影银幕扩 增至2058块(见表3-3) 表3-3 韩国电影影院数和银幕数(1998―2007)③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影院数507373373344309280302301306348 银幕数50758872081897711321451164818472058 韩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热情高涨,观众人数成倍增长。1998年,韩国电影总 观众人数仅有0.5亿,发展到2007米欧按已高达1.58亿,相对于韩国总人口4900 万德技术,人均观影已经达到每年3次以上,比较美国人均每年观影4-6次、澳大 利亚人均每年观影4-5次的标准,可以说韩国人均观影次数已经基本达到世界电 影发达国家水平。
四、电影海外出口活跃,收益增长明显 2000年以后,韩国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借鉴并实践好莱坞电影全球营销的 经验,开始是韩国电影海外的预售和推广,再加上金大中和卢武铉两人政府推动 的电影海外支援政策,为韩国电影的海外出口提供制度保证、设备支持、资金援 助等措施。因此韩国电影的海外出口日趋活跃,而且价格提升和收益增长明显(见 表3-4) 表3-4 韩国电影出口情况(1998―2007) (单位:万美元)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出口额3075967051124149530975828759924511228 增减率18%59%33%107%88%30%-68%-50% 由表格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5年七年间,韩国电影海外出口额由307 万美元增加至7599万美元,急速增长了24倍,但这样的海外出口优势在2006后出 现了明显的拐点,连续两年跌幅都高达50%以上。2006年,韩国电影海外收益在 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了三分之二,2007年韩国电影出口部数达到了321部,但收益额却仅有1228万美元,仅为2005年的16.16%,导致韩国电影海外收益额如此李 楼的主要原因在于极不合理的海外出口分布格局:韩国电影海外出口过分依赖于 亚洲国家,尤其过于依赖日本,这样的出口分布必然给韩国电影产业带来致命的 负面影响。
第二节 韩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经验及启示 韩国电影的跨文化营销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韩国每年对日 本出口的电影数占了出口总数的大多数。韩国电影最早的市场化运作可以追溯到 1913年,那时韩国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但是,韩国电影市场开发和营销方 式应该从80年代忠厚期算起。
一部电影的生产可以分为制作、投资、发行、放映四大环节,电影的跨文 化营销策略应该说是贯穿了电影生产过程的始终。在韩国政府的倡导下,韩国电 影的发行基本上是照办了好莱坞的发行模式,大搞营销攻势。豪华的电影院,红 地毯,盛大的首映式,众多明星捧场,武术疯狂的粉丝。
在韩国电影的跨文化营销过程中,投资其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投资是电 影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到90年代末,韩国电影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来自 于电影公司自身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情况到了市场开放以后就有所改变,很多电 影人组成了独立电影公司,这样的独立电影公司由于自身实力薄弱又开始依赖大 企业的资金支持,很多大财团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涉足电影投资的。在金融危机 之后,电影成了一个投资回报率相对高的项目,于是,很多大企业开始专门涉足 于电影投资这一领域,甚至还设立了专门的子公司。到了2000年前后,这些大财 团不再甘于投资拍摄电影,他们还和美国、香港等地的著名电影公司合作获得进 口电影的亚洲版权;
从2001年起这些公司开始开发自己的电影院线,甚至下设很 完整的电影公司。投资环境的改变,也为韩国电影输出创造了条件。
相比于韩国电影的资金来源,韩国电影投资公司的强大背景,中国电影的 拍摄资金就显得微不足道,目前,中国还是处于由电影公司提供资金的尴尬阶段, 只有少数知名导演拍摄的大片才能获得高额的投资,而即使是这些投资也大多是 采用广告赞助的形式,不仅金额不大,而且作为回报电影中必须出现相应的产品, 这样不仅限制了赞助厂商的选择范围,也会给电影本身的完成度带来影响。由于 中国的特殊国情,电影20%的投资回报率在中国并不算诱人,很多现代产业的资 金回报率非常高,汽车制造业在韩国的回报率不过15%―20%,最高也不会超过 35%,而在中国,汽车的平均的回报率都在35%―55%,所以问题就在于现在很多企业都对电影产业缺乏兴趣和认识,如果能拿出培育电影产业的态度来看待中 国电影产业,投资电影实现双赢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关键是要认识到电影已 经成为一种可以赚钱的产业。
另外电影制作的好坏在跨文化营销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韩国文化本身没有 特色,但是为什么韩国电影能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在于包装。对于文 化产品的开发,应注重特色化的创造。韩国电影通过再创造或创新,变成了有个 性的“韩国制造”,而韩国电影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中国和西方文化结合,再在此 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鲜明的韩国特色。这样的电影比同类产品更具识别力, 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例如韩国曾经有一部风靡亚洲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其实 没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是这部电影取材新颖,所有的情节、画面都具有韩国特 色,将韩国人擅长的爱情戏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有一部韩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 影《太极旗飘扬》很明显的将韩国的历史和好莱坞的大制作融为一体,大气中不 失精致,是很典型的一部好莱坞式的韩国电影。由此,中国完全可以在以“功夫” 为题材的电影中加入更多中国元素,如丝绸、陶瓷等,形成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 点的“中国制造”。同时为了打入西方市场,导演在电影的的意识形态上进行了西 化的包装,以适应海外观众的口味。
第四章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策略 第一节 电影产业策划阶段 举例来说,在一部电影制作之前,必须先对电影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如 果面向欧美市场,电影中必须首先了解西方人的需求,他们对东方文化的想法和 他们对东方文化的好奇,这些都要体现在电影中,一方面满足他们的好奇,另一 方面又不至于让他们觉得太陌生。如果选择亚洲市场,在电影元素的选择上则强 调能让观众产生一种文化的共感,另外,一部电影的投资方也是很关键的。以合 拍片为主完全按照国际商业运作模式进入海外国家主流院线是中国电影跨文化 营销最值得推广的方式,中外合资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个制作方式的组合,但其 中包含很多优势。通过双方主创人员的参与很容易在创作内容方面加入新鲜元素, 在工艺技术方面也会有较高的体现,加上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大范围合作 模式,所以前景更为广阔。如《集结号》、《长江七号》都是合拍片,通过合拍 的形式不同程度的进入了国际主流电影市场。借助合拍片的优势,中国电影借助 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发行渠道,这样弥补了自身条件的不足,扩大华语电影在世 界的影响。第二节 电影产品生产阶段 一 电影产品生产阶段的营销策略 在电影策划阶段,根据市场需求就已经确定出最具市场吸引力的剧本、制 作团队、导演和演员,这些就是的影片在策划阶段就具有了吸引观众的品牌创新 意识。在好莱坞电影中,单是大明星这一品牌效应就已经是一部电影的最大卖点 了。中国电影如果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具备所谓的品牌,比如,张艺谋导演的《英 雄》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不仅是因为《英雄》具备了中国武术这一中国电影最 原始的卖点,张艺谋导演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有很多在国际上非常出名的作品, 更有演员章子怡、梁朝伟、李连杰这些在国际上非常有人气的电影明星为电影加 分不少。当然也可以邀请本地的演员出演电影,增加亲切感和票房号召力。再拿 韩剧来说,曾经在中国非常有名的韩剧都集合了几个特定:画面唯美、风景优美;
演员外貌出色;
情节缓慢,内容符合亚洲人收视习惯。靠着这些元素的不断组合, 韩国在东南亚风靡一时。
二 电影后产品生产阶段的营销策划 电影后产品生产阶段包括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的生产,电影后产品所 涉及的范围很广,由电影这一核心资源可以引申出一条长长地产业链,包括书籍、 电影的录像带、VCD、DVD、电影原声大碟等后电影产品,还包括同名电视连 续剧、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动漫出版、邮票、彩信、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 电影衍生产品,这些可能远比电影本身带来的利益和影响力要大许多。例如,韩 剧在亚洲大受欢迎的同时,韩国的文化观光局就联合各大韩国旅行社推出韩剧景 点观光项目,为韩国挣进不少外汇,同时韩剧中所反映的韩国的饮食文化,韩国 的时尚,也成为了韩国财政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文化产品的魔力。
在电影跨文化营销的同时,好好发展这些产业链,能够更好的融入当地文 化,将属于中国的文化产品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方式传递给 每一个人。
第三节 电影宣传与发行阶段 电影的宣传与发行也是电影跨文化营销的重要环节之一。这需要尽可能多 的与多方媒体整合以力求得到广度和深度的宣传,并统一传达电影品牌和形象信 息,电影与商业品牌的整合营销也是一种方式。与当地一些大商家合作宣传,既可以减少宣传成本,又可以通过商家在该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宣传事半功倍, 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影展将中国影片推广出去。国际电 影节是展示世界各国优秀电影作品和技术成就的盛会,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迅 速提高中国电影的知名度,提高中国电影的影响,通过海外的电影节电影展来推 广中国电影是一条捷径。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电影节有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定位,掌握好各国观众的喜好非常 重要。例如,威尼斯电影节的定位是电影实验者和艺术家的摇篮,其宗旨是“电 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鼓励那些拍摄手法新颖,有法独特的影片,而德国柏林 电影节以注重意识形态、强调主题为自身定位,其口号是“和平、友爱”。从1994 年《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已多次获奖,这事国际 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肯定,一部部的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好评,为中国电影进 一步进军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中国可以自己创造条件,推广中国电影。
“北京放映”是中国电影 集团公司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于1996年发起创办,并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负责承 办的大型国际性中国电影对外推广活动。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邀请并接待境外电影 采购和国际电影节选片人来华集中选购和选看中国影片的大型国际活动。弘扬中 国电影文化,推动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电影交流,是“北京放映”一贯 的宗旨。“北京放映”已成为中国电影跨文化销售的重要渠道。
我们不仅要带着中国电影“走出去”参与国际电影盛会,毕竟世界上的电影 盛会数不胜数,电影展的名目也十分繁多,不如自己创造条件,将外商“请进来”, 最大限度的推销中国电影,将这些优秀作品带向世界。
结语 中国电影跨文化营销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通过电影将中国的文化推 广到全世界,这个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运作。首先中国电影想要走向全世界必 须建立自己的电影品牌。这是因为电影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 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能吸引广大观众,给所在集团带来巨额利润。电影品牌在 电影艺术与电影市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带动电影业的发展。而令人遗 憾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只有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寥寥几个电影品 牌,而放眼整个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导演也只有寥寥几位华裔导演,长此 以往将不利于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在文化产品的跨文化营销方面,韩国在这一方面较中国成熟,不仅在地域 上、文化上有着很强的参考能力,其商业化跨文化运作的经验值得我国电影行业 学习,把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学习不应当仅仅是商业化运作 技巧,更应当学习其电影产业化的意识。相信不出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重 要的电影市场和电影输出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