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论文
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论文 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全文如下:摘要: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计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 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 国内并不大众的艺术领域。计算机艺术学科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新的 热点随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涌现,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认识和表现世界提供 更多更新的方式,同时,艺术的创新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 艺术 学科 美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并且在社会发展中 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使得电脑告别昂贵开始步入寻常人家,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计 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 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国内并不大众的 艺术领域。
一、计算机与艺术 科技的革新,从计算机到网络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的领域产生了极大 的变化,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材料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 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其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艺术运动,一部艺术发展史,几乎 就是一部近代科技史。194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计算机,计算机的 强大运算能力令人乍舌,尤其是计算机可以储存、反复修改,容易重新绘制及无 限复制等等功能,使得所有有关绘画的行为起了本质的改变。1952年美国学者 Ben F.Laposky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一个抽象的图像,1956年计算机实现了创作彩色 影像的功能,使得它的创作能力大大加强。1960年德国学者KAlsleben及W.Fetter 发表了最早的计算机绘图作品。1994年因特网开始盛行,人们对于空间的思考模 式随之改变,艺术的创作思维随着新型的创作手段出现,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 再需要为表现具体的现实的题材而感到困苦,计算机影像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因此,艺术家已把兴趣放在如何避免复杂的建构,因为人们想象的空间已经改变, 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已被纯粹的、无限空间的数字艺术所取代。
从那一刻起,敏锐的艺术家就试图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创作,例如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以字母、图形、叠印创作了最早的一幅数字艺术作品。东京 大学艺术研究室创作了计算机艺术图和计算机动画作品。随后,计算机艺术家小 组GTG成立,并且创作了许多数字艺术作品。但这些都是基于实验室的艺术探索, 直至1980年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桌面排版系统(DTP),计算机在艺术 设计领域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专业的计算机数字艺术与设计。苹果电脑也因高科 技创新而获得尊重。1990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设计算机艺术设计系,主要学习 和研究互动设计,努力使艺术与技术协同发展。现在,数字艺术已涉及艺术的各 个领域,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着变化。
目前,计算机对现代艺术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之巨,超乎想象。早期的 绘画技术持续到现今的计算机绘图上,大部分的计算机使用者,是把新的事物以 旧的方式来呈现。世界的内涵不会为观者凝结成一种不变的形式,而观看的方式 也不会永远保持同一种模式,它是一股鲜活有力的理解形式,最初计算机被认为 只是一个空间可视化的简单辅助工具,但现在它已经不只是一件工具,是一种创 作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美学方向,新的再现可能,甚至是一种新的创作 主体。数字艺术家深信虽然计算机本来不是为艺术创作的理由而发明,但它会持 续发展出特有的本质,继续为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工作伙伴。
二、计算机艺术学科的特点 1.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方式 计算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海量数据运算,有了这个特点计算机 可以将艺术作品的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可以逼真模仿任何传统的艺术 效果,而且快速高效。在艺术创作中,计算机可以随意缩放观察等优势,使设计 更加微观,不依赖工具,可以十分精确、规范。改变了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 圆规等工具,勾形、渲染等过程,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状况。计算机则 有多样修改方式,例如PHOTOSHOP软件中的“历史记录”和“快照”面板,可随意 双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3DsMax软件的“堆栈”功能则可从已完成的设计中的任意 一点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删除、更改旧命令,影响最终效果。传统绘图需要较强 的绘画功底,是线性的艺术思维方式;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是多头非线性的思维 方式,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计算机解放了手工时 代对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宽裕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独具一格的艺术传达形式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媒体平台和交流方式,交互是 计算机艺术独有的传达形式,它使得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受众的被动角色, 艺术作品具有了真实的生命力。改变了艺术作品与受众的交流形式,受众不再是 孤独的欣赏者,而是交互艺术作品的参与者。受众也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 程”,让受众参与判断与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出现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加强受众 参与感,提高兴趣。现在,计算机的交互性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计算机艺术作品 中,如Flash动画、网页设计、互动游戏等。
3.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效果 计算机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将图像、 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甚至是气味等多种传达形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 彩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虚拟现实是现今计算机艺术的精华领域,它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计 算机艺术的综合领域,通过高级人机界面,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 能,使人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可看、可听、可触、可嗅等感受的虚拟世界里,能 通过语言、手势、肢体动作、视线移动等方式与计算机实时交互,一切都与现实 的感觉一样。它不仅可以模拟现实,也可重建古迹,甚至是虚幻的世界,让人感 受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虚拟现实可充分满足艺术创作对感受的表现, 给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
三、计算机艺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科技正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也改着人们思考与创造的方式,计算 机对艺术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能更有效率地创作,也给艺术与设计带来了新的风 格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计算机艺术如此蓬勃的发展,是技术与艺 术完美结合的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开发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机遇、 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艺术的概念有了显著变化。同时,艺术的 创新也对计算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艺术家创 造精神财富,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自由地进行创作。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多种传达方式的综合应用,为视觉艺术的创新 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新的热点不断涌现。应用视频、动画、交互等综合手段 创造的艺术作品,丰富了艺术门类,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促进了 信息的传递,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达媒体,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艺术家可以在互联网上跨地域协同创作,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不再受地域的制约。
艺术是创新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甚至有可能根据设定条件自行进 行艺术创作。海纳百川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计算机毕竟是工具,艺术的价值 应是设计师富有的艺术才华和设计思想。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 高,才能设计出富有艺术魅力的有意义的作品。
纵观当今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可说是前所未 有的新美学创作年代,传统的美学概念及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属于21世纪 的新视觉美学体系,以包含瞬息万变的新美学思潮,是亟待建立的。而在这由“后 现代”转换为“后信息时代”的年代里,美学已不再被视为形式或是风格的问题, 而且也不再是对古今风格的简单解构与组合,而是哲学上的思考。
于新美学的建构与发展,除了充分了解媒体的特性,吸收科技上的新 技术,还有对东方传统智慧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对人们的 意识形态所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促使人们过于外求,而缺乏内省。在身处科技洪流 中,要想跳脱,是需要保持相当大的弹性。庄子应帝王篇里提及“至人之用心若 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说: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 任凭事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事物所 损伤。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将同一件事的两面当成两件不同的事,例如质量与能 量或时间与空间,而事实上他们是一体的,就像是科学与艺术。科学是人类对物 质世界的解释,但在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不仅只是透过人类的感官来收集数据、 归纳就可以形成科学知识,而是人类将所收到的数据赋予主动地解释,因此科学 知识并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翻版,它富含着人类的创造、想象,所以科学知识的 形成过程就和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一样。设计理论家SteveDiskin在《设计创意 “心”革命》一文中提到,“一片云可能暗喻着对美和真理的追寻。科学家看到的 是水分子的舞动;艺术家关注的是形状、颜色和光线……”而开悟的人看到的是 “云在青天,水在瓶”。如果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安 逸自在,适情适性,各得其所。就如科技与艺术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的理由,只是 形态不同罢了,本质是相同的,可见知识的开始在于懂得分别差异,而智慧的开 端,却恰恰是以平等心如实、如常的生活。
四、结语 当然,科技高度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危险与不安,计算机艺术有它的隐 忧。虽然计算机为艺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却也有不少令人难以驾驭的地方。第一:由于计算机也是科技的产物,自然有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如何 把过去的传统艺术,配合新的计算机媒材,加以融合表现出来,呈现附合时代的 新风貌而被接受,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用相同的软件和设备,如 果一窝蜂的跟着主流,则艺术创作则会划地自限,而显露大量复制和类似的肤浅 平面感,失去艺术的美感和深度。
第二:如同之前提到的,工具的方便,却造成个人风格的丧失,并且 失去敏锐度,因为一旦创作者习于依赖计算机的修改功能,创作的动力则渐渐退 去,例如:惯用PHOTOSHOP的摄影者很可能因此,不在意拍照的决定性时刻, 因为可以透过计算机仿真修改,不怕拍不好,但即使效果逼真,却失去艺术价值 了。第三:即是计算机艺术虽然有决然不同于过去的表现方式和媒材。但本质上, 仍脱离不了过去模仿、拼贴……等创作风格,如何走出过去的艺术观念,找到属 于计算机艺术的观念、想法和创作空间,将会是影响他是否能自成一派的重要关 键,而非只是为艺术带来新的表现法。
艺术的价值不在艺术品本身,而是艺术的哲思,有非常多科技艺术家 同时也是大自然的爱好者,不管用的是高科技或低科技,来自生活的智慧与大自 然的启发,才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素材。不论世界如何转变,也只有艺术家意志延 伸的作品,才算是“生动”的创作,也才有美学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