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
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究》 摘要: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不仅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社会责任感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 熟和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成长。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要任 务。要紧密联系社会、学校和家庭实际,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同时采取 有效措施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 在战略主题部分中明确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 感”[1](P5)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 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多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 质。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精神风貌,它所展现的,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 的高尚使命,是理想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集合, 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 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P1)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等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 后,各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呈现出蓬勃的生 机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大学 生们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富有责任的精神风貌。但与此同 时,我们也发现,大学生中“啃老一族”、“潇洒一族”、“网瘾一族”等还为数不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笔者在 高校工作二十多年,从事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和长期担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不管从教学还是管理的角度,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十分担忧, 也充分感到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迫切。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引导大学生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 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理想信念缺失。
在一些大学生中,缺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 念,实用主义盛行,注重物质利益和短期目标,重功利,讲实惠;由于没有理想 追求,幸福感降低,常常伴有空虚、失落情绪,由此带来酗酒、沉迷网络等;进 取心、上进心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喧嚣的影响,静不下心来学习,经常逃课,即 使在教室里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睡觉、聊天、玩手机等。
(二)生命意识弱化。
心理发展滞后生理发展,心理不稳定,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不成熟, 情绪化现象比较突出;抗挫折能力较弱,过强的自尊常常导致过分自卑,一些偶 然小事就可能产生轻生念头甚至付诸行动;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三)诚信意识薄弱。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
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在社会上引起较多的质疑声,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作业 论文抄袭,拖欠学费、贷款不还、求职材料造假等。
(四)公德意识淡化。
公德本是一个公民应该遵循的最基本最普通的道德规范,然而,在大 学生中,公德意识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随地吐痰、长流水长明灯、铺张浪费、 不爱护公共财产等现象十分严重。
(五)法律意识缺乏。不遵守校规校纪,违规违纪甚至触犯法律后方知后果严重;利用网络 虚拟化特点,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等,表现出对法律的无知,缺乏 对法律的敬畏之心。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三年级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演 变成故意杀人就是佐证。
(六)集体精神匮乏。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 位逐渐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重自我 价值,轻社会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强调个体,以“我”为主,当公众 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
以上所列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表现形式各异, 但归根结底,根源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有人用“自我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 感弱化,社会责任感弱化”来概括,也有人把大学生形容为“无兴趣、无所谓、无 意义”的“三无生”[3](P159)。出现这种令人忧虑的情况,从客观上看,既有严峻 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的挑战、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也有家庭环境教育的 不当和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压力和负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使-88-三明学院学报第28卷 大学生自顾不暇,相当部分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忙着考证、考研,对班级、学校 活动不闻不问,过多关注自我,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淡化了对国家和 社会的责任。其次,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享乐主义、个人 主义、金钱至上等,容易使大学生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追求个人价值、 个人功利,较少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再次,社会上一些不公平、消极腐败、 人际关系扭曲等现象,使大学生觉得理想信念虚无缥缈,从而表现出“无兴趣、 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最后,应试教育的副作用,使学生过分追求分数, 忽视社会追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以致于考上大学后,不少 人产生“任务完成,该及时玩乐”等思想,没有了目标追求,当然也就没有了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非理性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作 出一切牺牲,子女相应地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依赖性较强,习惯接 受,不懂得付出,家长这种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们从 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其次是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过分注重“功利”,在中 学阶段追求分数,在大学阶段追求毕业后有个好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不少 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对专业课、技能课重视,对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特别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长期以往,缺乏人文素养,造成人格的缺失。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虽然我国高校一直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教育中对社会责 任感的地位与教育内容缺乏明确的定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 和针对性,加上渠道单一、方式简单,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止于表面,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另外,大学教育也存在功利化倾向。不少高 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或工程,单纯追求人才培养的捷径和速度,违反了人才培养的 基本规律;忽视人才的全面发展,背离了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存在着急功近利 地培养人才进而导致培养急功近利的人才的现象。学校跟着市场跑,不少学校把 专业课、考研、应用技术的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导致学生注重个 人技能的提高,忽视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出现责任意识文化的断层。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 经验,往往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走向极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不能正 确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功利化的学习态度,没有把学习当作追求有意义生活 的最佳方式,而是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从而导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同时, 大学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即“心理断乳期”,新的符合社会 发展需要的学习、生活目标还没有完全建立,因而心理上会产生空虚、郁闷感, 行为目标也就不明确,对他们而言,社会责任就是外在的东西,无法产生崇高而 伟大的社会理想,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动力。
四、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 人民的社会责任感。”[4]作为高校、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培养 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角度,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大力提高大学生社会责 任感,应是责无旁贷。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 内涵。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 精神支柱。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理想,也 就失去了民魂国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理想, 为伟大事业的成功提供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 况下,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 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石,在我国整个 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决定着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 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二:《九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 摘要:当今大学教育以90后学生为主体,在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多的 学生过分强调自己权利的获得而对于自身应负有的责任却往往选择漠视。针对如 何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意在通过借鉴近代中国历史名人的 事迹,分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历史名人;教育;社会 0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在第一课堂知识教育不断发展的 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科,其紧迫 性和重要性也愈加突显出来。现今大学教育的主体为90后学生,而当社会上的其 他人群对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的普遍评价为自我意识强烈、自我为中心的时候, 我们就必须抓住根源,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即将形成之际,曾强他们的社会意识, 并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在一个人人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态度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方 向,社会责任感在激励着人们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成功。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因为一份社会责任感,投入到其为之献身的事 业中,创造了不可忘记的历史。青年是未来之光,国之栋梁,然而只关注自我却 漠视周围一切的思想状态却不利于他们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所以引导学生深刻理 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推动了近代中国之改革, 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行其“大道”,而终成为代表希望的“光”和承担 压力的“盐”。探索他们的改革之路,发掘这些历史名人的榜样作用,对于我们教 育和培养当今90后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社会责任有着很高的价值。
我们谈责任,讲责任的重要性,其实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态度总是很 重要,这一点是必须首先端正的。
1晏阳初:“革心”,换一颗公心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 家,他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 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 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 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晏阳初一生都在致力于平民教育,他希望通过教育提高平民阶层的人 的心智,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那自私的烂心革去,换一颗公心。有新心 而后有新人……”,从而达到强国的目的;另一个方面,他要聚集一批有学识、智 慧的人去实施他的计划,其实这都是在传播一种服务和自我牺牲精神,对于普通 人群和精英人士都在于教育和告知他们所应负有的社会责任。晏阳初聘请到国内 外高等学府的各科系的高材生和专家。首先为这些专家施行再教育“降压”,即“使 他们知识的‘高压电’能够使用于中国乡村的‘电压’”[1]。
其时,晏阳初的“再教育”是对学者的适应性教育,当他适应于这个环 境的时候,便会滋生出一种责任感的教育。那么,我们当今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时候也该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东西。大学生从几岁开始便一直接受教育,大 学是一种新的环境,学生所接触的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这时的教育便也 是一种“再教育”。
“让这些一流的人物们一起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他们 富于创造力;另一方面,他们特立独行、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不大顾及他人。
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平衡人际关系上……逐渐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服务和自 我牺牲的精神。”[2]“公”与“私”是相对的,社会责任感当属于“公”的范畴,想要 肩负责任,没有一颗“公心”是做不到的,所以革除私心是第一位的。《礼记·礼运篇》中亦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我们周围的学生中, 特立独行、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在少数,也许正在逐渐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的通病。然而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依靠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所 以在我们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急需要注意的便是对其私心的去 除以及公心的建立,而这公心的建立首先还在于如何能够让这些大学生们革去高 人一等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解到自己该是为这社会整体大众服务的,要 将自己寓之于平凡的世界之中。在平时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或实习的时候该是尽 可能的要求他们到基层去看一看,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而不是坐在课堂 上通过书本去了解,亲身的参与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充分把握社会全貌,将自己 融入其中找到自身最准确的定位,而并非闭门造车式的感官印象,这样更有利于 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样一份责任感会成为他们的财富,他们将在未来的 学习、工作、生活中找到尽心尽力的快乐,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社会都是很好的向 前发展的动力。
当我们的学生了解到肩负责任需要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社会,第二步要 做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要对这个社会付出些什么。
2吴贻芳:厚生——在实践中学会服务于人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 长,也是中国第一个女校长。她毕生用服务于人的价值观念来教育学生,用实际 行动极大限度地诠释了金女大校训“厚生”。她曾讲:“当时学校用‘厚生’作为校训, 立意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 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学校用这个为 目标来教导学生,并通过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向这个 方向努力。”[3]吴贻芳提倡服务于人,她引导并鼓励学生投入到社区服务的实践 中去,并不断扩展服务项目。她曾于1939年在成都建立农村服务站,为,为妇女 和儿童提供教育和医疗等机会;抗战期间,金女大加入成都难民中心,提供服务 工作。学校迁回南京后,吴贻芳带领她的学生们在附近的一个镇上建立了另一个 农村服务站,她曾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个服务站被视为该地区 最出色的服务站,并成为这个县的模范样板。”[4]吴贻芳一生都在强调服务于人, 并以此教育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肩负起一份深厚的社会责任,例如,鼓励学 生参加到农村建设中去。她的理念与作为影响着金女大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积极投 身到社会工作中去,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功。金陵女子大学杰出校友,植物学 家胡秀英女士肯定了自己在金女大所受教诲深化了她在农村养成了舍己为人的 习惯。她曾写道:“道德最高的境界是忘记自己,服务他人。虽然世界各地的人 们语言不同,但是大家在这一点上的看法是相同的。”[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参与服务实践是吴贻芳培养学生“厚生”精神的重要方面。
而推观今日我们大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往往只在一小部分学生中开 展,比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而这部分学生亦有交叉,所以参与对象的范围就 更小。时间上也只有在固定的活动日进行,这样并不能在大多数学生中引起共鸣。
这样的服务活动更应该在大多数学生中展开,并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逐渐找 准自己的定位,了解自身的价值,明白服务的意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 担一份社会责任是可以使人生更充实的一件事,是可以幸福他人而快乐自己的。
说得直白一点,责任在于你为别人付出了什么,而不是别人能带给你什么。其实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一句空话,当我们为学生创造条件,当他们在书本 以外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并为他人解决了问题的时候, 也就有 了切身的体验和成就感,在无形之中承担起了这份责任,以及这份责 任感重要到足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也就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当代青年学生 时刻为“我”独尊的风气。在大学里得着知识和养分的同时,也该将所学尽可能回 馈社会。
天下为公之心,服务社会之才,责任感之养成,其必要性不仅仅在于 个人的“称其与否”,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于对国之贡献。
3容闳:心系中华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 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 生之父”。其时,容闳在美国留学多年,已然完全融入西方的生活,并没有迫切 地想要回国,对他来说,很多东西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圣经》中的一段话却总是浮现在他脑海之中,提醒着他“人若不看顾亲属,就 是背了真道……不看顾自己家里人,更是如此。”(《提摩太前书》第五章第八节) 对容闳而言,“亲属”是谁,“家里人”是谁,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然后,经过 151天的海上漂泊,容闳回到了祖国。
“我既然远涉重洋,深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 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好处……使中国一天天 走向文明富强。这将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容闳容闳是一直认为自 己肩负着这样的责任的,而这种责任的重要性是关乎着国家的富强的。所以我们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有为家的责任,为他人的责任,为社会的责任,由小到大,最 高的高度,也就是最大的责任是“心系祖国”。
我们一直在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其实最该用大学四年时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肩负的责 任的最终落脚点是国家,而其所肩负责任的重要性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所以, 爱国就是最重要的责任,心系中华是培养学生社会则感的根本和最终目的。
关于责任,关于爱国,每个人的表现方式都不尽相同,然而其深刻内 涵始终都是一致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 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 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其实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对爱国主义有自 己的理解和阐释。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 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论文篇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严重缺失现象。如何培养大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南华大学低碳生活 协会多年开展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发现,组织大学生开展 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平台。
关键词:低碳生活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途径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 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它是通过社 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其相应社会角色所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是对自己职责的感知,也是促进 个人道德行为完善的动力。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 和环境的责任感,由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等四部分要素构 成,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责任感的形成。责任认识是前提, 责任情感是基础,责任意志是关键,责任行为是体现。如何适时地提升大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 发现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平台。因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大学 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最后使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动,从而达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内化于心,固化于意,外化于形的目的。
一、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概况 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和号召,培育当代大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华大学于2010年6月成立“低碳生活协会”。南华大学低 碳生活协会成立以来,200多名大学生环保青年志愿者,他们自筹经费3万余元, 制作宣传画册、板报和调查问卷等,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 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 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大气监测和母亲河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 监测。3年共举行大型活动20余次,展出宣传展板50余块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 余份,进行环保意识调查300余人次。对母亲河――湘江进行水质监测8次,为乡 村老百姓进行水井水质监测20余次,为3个工厂,4个社区,两个乡镇进行大气监 测50余次。他们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 水,被人们誉为“环保卫士”。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南华大 学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低碳生活”理念的 传播与发展,同时引导大学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生态伦 理意识、低碳生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受到了中国共青团网、红网、衡阳日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爱到省厅和团省委的 表彰。
二、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 径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传统 美德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使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 养关注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理 想,一种合作,一种实践。大学生选择做青年志愿者的过程,既是一种抉择的过 程,更是一种升华的过程。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 益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又 体现了奉献精神。因此,青年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2.低碳生活本身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 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共识。一方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 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和海洋被肆意 地污染,野生动物被无情地杀戮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扩散、迁移、 积累和转化。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也被皮打破了。二氧化碳排放 量越来越大,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 城市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 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低碳”也进入了我们 的生活。低碳生活是目前全世界环保主义者倡导的、保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 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的节能环保的行为都对国家和社会志着重要作用。低碳生 活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加入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中来,是每个人 应负的社会责任。
3.宣传普及低碳生活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最近几年,地球上由于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和自然隐患越 来越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显得刻不容缓。低碳环保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已 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热点话题。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可持 续的发展,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担当起普及低碳环保 概念的责任。通过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一方面组织开展低碳生活知 识竞赛、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教育讲座、低碳生活的征文比赛、低碳生活问卷调 查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术报告等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 保习惯,增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和环境意识。同时,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街 道、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争做低碳 环保捍卫者,从身边小事做起”“构建文明社区,共创低碳生活”等活动,全面提 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向全社会进行低碳环保的宣传普及,这本身就是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三、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1.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责任认知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前提 和基础。大学生通过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厂矿企业、 学校农村。接触社会,亲眼目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亲耳聆听普通老百姓对 他们的殷切期望。亲身感受人生百态。通过参观、听讲座、座谈和学习原著,青 年志愿者们认真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刻体会到革命 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同时也了解 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增强大学 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民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强了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加了为国家的 富强、民族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 体验与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属于“90后”, 在家里多是独生子女,被长辈宠爱,对老百姓的疾苦很少知道和体验,很难产生 相应的情感。在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厂 矿和社区,走进农民群体、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真正走进老百姓当中,与不 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面与面的交流,开展低碳环保生活专题调查,向老 百姓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常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感受老百姓的疾 苦。许多青年大学生对那些欠发达的地区和那些生活还不富裕的老百姓产生了诸 多复杂的情感。面对贫困的人们,一方面,他们感到了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 到作为一名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肩上责任的重大。这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3.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磨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磨练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社会责 任意志,再外化为社会责任具体行为上。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中,青年大学 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 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 行大气监测和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监测。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问 题。如深入偏僻农村,由于交通不便,有时走村串户,要克服长途跋涉,十分劳 累疲惫和老百姓的不配合等困难。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经常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学会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志愿服务, 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信念不断深化。他们能够将外在的责任要求 内化为自我需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负责的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样循环往复, 大学生由坚定的责任信念最终会转化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4.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 责任意识行为 当大学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了社会责任的认知,并激发了责任 情感,磨练了责任意志,使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责任感内化于心后,最关键的是 要外化于行,要进行养成教育。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最直接有效的 途径就是把责任意识行为的训练纳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 学生的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反复表现和发挥,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 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就是通过组织大 学生青年志愿者不断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地接受任务,克服新困难,完成 任务。在这种反复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并形 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