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篇一 《浅谈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 要: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工具,对大学生的成长 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样, 随着青少年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的网络,为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近年来,网络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 所重视和利用,并已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与观念。人们 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涵盖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价 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 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 思想道德和心理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样,随着青少年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 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的网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也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即时的参与性,成 为高校师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文化阵地。网络传播技术不仅对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 而深刻的响,而且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具有使用便捷、传播面广泛、传播形式灵活多变、信息多媒体化、 互动性、信息的共享性等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 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表现在:网络通过多媒体集成技术,将文字、图 片、声响、动画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枯燥的简单说教转变为丰富的视觉盛宴,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表现力,增强了工作的生动性、实效性;
网络广泛的传播性可以极大地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益面,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互相借鉴教学经验,随时了解世界 各地的教育动态和信息;同时,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受者与传者地位平等, 双向互动,这非常符合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心理特征,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网络的发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网络的发展扩大了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通过网络手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 随时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学生也可以 在网络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种灵活、快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只能 在固定的时空中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等对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空,使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网络的发展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再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 利用网络平台建设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只需少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以少量资金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建设 成本非常低廉。而且建成后的维护、更新成本低廉,一次建设可以终身享用。另 外,互联网将全球范围内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信息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 地拓展了高校师生的视野。通过建立全国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成员间可以 互通信息、相互合作,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四)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充实、更宽泛 传统条件下,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咨询等提供给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涉及面往往也相当狭窄。而网络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则是海量的,涉及面更加宽泛,可以涉及几乎所有问题。
(五)网络的发展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教师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自由性,大学 生可以直接而真实地表述自己内心的抑郁与苦闷,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在网络 的点击中寻求心理的释放与依赖。他们在接收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也不再受传 统的教学进度或计划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随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 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当前大 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引导、沟通和化解,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 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过度接触会造成认知麻痹, 从而影响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势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钝化, 并且产生一定的信息技术依赖;由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互动的减少, 得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孤独感更加严重,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对网络的依赖越 来越强烈;上网挤占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使得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 习成绩下降;缺乏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能力,还会出现情绪异常、焦虑过度、观 点偏激等一系列反应;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上受到一些社会垃圾的污染,导致人生 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扭曲、变形。
(二)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适应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过于狭小,重视问题“解决”,忽视问题“预防”;
在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之外而孤立运行;少数高校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缺乏实质性内容;
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料严重不足;心 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整体质量还不高,结构不合理。
(三)网络时代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受众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政府易于控制信息的传播。而网络传播则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改变为双向传播,受众 的主体地位增强,因此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大学生如若没有相当的是非 鉴别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其道德素质将会受到巨大 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 操,这是在新的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所要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四)网络时代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载体主要是书籍、广播和电视, 其途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对老师言听计从。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格局, 增加了大学生的自主权,使得大学生对权威产生怀疑,教育者对大学生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正在弱化。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和技术缺乏了 解和运用,无法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就不能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真实 心态,更无法解决大学生因网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 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篇二 《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伴随着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 值观念的冲击,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 情绪问题、恋爱心理等方面。从扩大高校心理咨询的网络覆盖面、充分利用教育 和教学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作用等发面,构建符合网络信息时代特点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带领社会进入网络经济时代, 信息化社会使得人们可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社会各层面的信息。当今 社会的飞速变化,观念日益更新,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等 思潮的冲击,对于人们的心理及其健康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发展历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优 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疾患发生、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各高校积极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符合网络信息时代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和谐 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家庭的期望、 社会的责任和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大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信 息爆炸和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享 受过分的宠爱,他们的思想成熟更早,对社会事件和现象有自己见解,自我意识 更强,喜欢尝试新事物。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脱 离了父母和家庭的束缚,在网络信息包围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如果缺乏正确 的教育和引导,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当代大 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存在于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人格、情绪、 恋爱与性心理、网络心理、择业心理等。
二、网络信息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工 作范型。[2]国内学者从学校性质、学科、内容、形式、工作载体等维度对心理 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很多,这些工作对构建一个系统、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论认为,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 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 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应运用 系统论观点,构建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切实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辐射面 1.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 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求助者解 决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含义就是,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求助心理咨询 人员,咨询师帮助来访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目 前,各高校都有大多数的接受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是自发求助的,而也存在少数大 学生由辅导员推荐或建议其求助心理咨询。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如个体面谈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心理咨询等,增加心理咨询的服务 对象,切实给存在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新生入学时都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同时, 可以帮助识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将新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存在的问题反馈给 相关辅导员,有针对性的给予关注。而对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 压力,使生活发生明显或重大变化,无法通过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克服的大学生, 会出现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 行为障碍等一类精神疾病。很显然,心理危机已经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造成了很 大的威胁。要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必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各高校 逐渐建立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牵头、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配合、大 学生朋辈互助团体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 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和后期跟踪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建立,要求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扩大心理 健康教育队伍,对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班级活动。第二,根据心理普查筛选的结果对存在心理危 机的学生逐一访谈,建立心理危机学生档案,并将情况告知学生所属辅导员,共 同做好预防工作。第三,通过咨询对相关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在咨询中发现心理 疾病者应及时转送到医疗机构就诊。第四,与学校相关部门、辅导员和家长反馈 干预后的评估结果,借助学生工作人员和同学的作用随时了解心理危机学生的心 理与行为状况、进行安全监护,并定期跟踪咨询。
3.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收集学术界和各高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新研究和信息,结合学 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很多,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心理特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的作用 等。也有实证研究,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分析,创新不够。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最主要的目的是, 要找到大学生心理尤其是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的研究发现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取得的实际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开设心理学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调查在校大学生急需学习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有 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学课程,采取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课程 教育中应重视在讲授心理学规律和理论的同时引入心理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真正有所收获。除此之外,可推荐课后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心理学课程传授 心理健康知识以后,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能 及时寻求指导和帮助。从与当前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的心理问 题和大学生中的热点问题中等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心理行为分系列专题邀请心 理学领域的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2.植根社团协会活动,渗透班级团支部活动 学生组织是大学生的活动的基本阵地,也是大学生的大本营。各类社 团和协会集聚了学校中优秀的学生,在广泛的大学生群体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植根于社团和协会的活动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心理健康协会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周、心理健 康宣传月、心理拓展训练等大型活动,结合心理沙龙、心理对话、心理报刊、主 题辩论、心理征文等日常教育活动,举办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影片赏析 等活动,为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也是很 好的一种方法,目前已被牛津大学证实一种成功的自我教育的模式。[3]班级团 支部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如团体辅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对 学生的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专业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规定每个专业老师都要担任本科生导师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学业 上的引导。中国一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特点,对老师有较强的情感依赖心理,学业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多,交流沟通的频率较高,对学生 比较了解,容易接纳学生和被学生接纳。学生向老师倾诉的意愿可能性较大。加 之从业老师在知识水平和道德操守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学生当中有比较好 的信誉度,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的心理问题。
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调整自身的角色,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的交往和对 话关系,教师和学生双方是平等、理解的。只有尊重对方的差异性、完全接纳彼 此、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帮助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开设一个具有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实用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可 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要求功能模块设计合理,网站涵盖的内容应包括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能为学生开辟符合实际需要和特点的教育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应覆盖的内容 应包括:
1.书面学习资料 结合目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常识、心 理问题个案分析、相关主题实用论文、推荐的心理学书籍、心理电影分析以及心 理学科普专题课件资源等。可以通过提供其他相关心理学网站的链接,链接资源 应该是心理学界有一定权威性的网站,增加学生接触的资源的丰富性和正规性。
2.视频资源 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心理健康知识,搜集相关专题的讲座视频、电影电 视资源、热点焦点电视节目,如“心理访谈”等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解决心理 困惑的技巧,尤其是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技巧、情绪管理、自我管理、就业心 理等方面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在心理学角度的分析问题。
3.开辟在线心理测试服务 提供心理测试的目的是通过心理普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心理档案鉴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展开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测试结果应给予专业的解释和慎重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 可以给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可以自学的资源。4.开通网上咨询途径 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全面,对隐私的保密要求比较高,更倾 向于选择通过网上咨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想法。网上咨询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 过根据问题类型分成不同的BBS讨论区、聊天室,学生比较轻松地与其他人进行 讨论和交流,心理老师给予适当、积极的指导,也可以设置一个心理邮箱,通过 信件的形式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利用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邀请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专业人员开设专题栏目提 供个性化服务。
5.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辅导者通过专业心理网站向学生提供心理学 习资源,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心理教育活 动。[4]学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 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从事网络心理健康教 育的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网络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熟练运用网络工具,通过网站的互动功能更有效地开展网络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心理健康教育 机构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较少,经费的投入 有待增加。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了有效地发 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校应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根据具体情况 找到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