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毛概关于教育的论文
毛概关于教育的论文 毛概关于教育的论文篇一 《关于教育的思考》 摘 要:教育古已有之,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占 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教育与学习有 着怎样的关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阐述作者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关键词: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1 有关教育 教育,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部落,也是为了生 存,将狩猎、采摘等各种生存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人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虽然有些动物也存在学习行为,但因为人脑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类的学习和动 物的不同。教育,不是一门纯粹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门人为的科学,那么在教 育领域中是否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里可能更多的是适合与 不适合的问题。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是一种自己创造 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改造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存在,即人是具有主观能动 性并具有实践性的。所以,人类懂得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自己,更好地启发自 己的智慧,更好地发展自己,这就是教育,是一种人类自发地发展自身的方式。
2 教育的目的 然而,教育就是人类发展自己的唯一方式吗学习的范畴应该比教育大 得多。接受教育只是人发展自身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的科学知识、生活规范等 等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它们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不能因此就用这一切去抹 杀一个人除了接受教育之外的所有发展的可能性,从内容上和途径上都不应该。
教育自身不是目的,什么才是教育的目的呢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每一个人以及全 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快乐,引导、启发他们发展自己,当然不是只考虑个体的幸 福,最重要的是要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考虑,要使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因为这些 都是促进更大部分人类生活幸福的因素。教育的目的在很多教育学家的思想理论中都有所体现,教育学的思想 来源于古代哲人博大精深的哲学、社会思想,并且从较早分化出来的社会学、心 理学以及经济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 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标。14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等人提倡教育目的是使人类天赋的身 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即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 上的多方面发展,以便使人能够从事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独立活动。
今天,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化、专业化,教育亦是如此,各种观点、 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得不从人本的角度去考虑教育,教育 不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一种金属元素,亦不是一道数学方程式,而是面向人的, 而人是最复杂的,是不能被简单处理的。
马克思曾经谈论过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会快乐地去劳动,而不是迫于生 计被人逼迫地去做,因为人类需要、想要去劳动,难道学习不是这样吗人类有聪 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如果让他们闲置应该是不符合人类的天性的,人类需要 去学习,唯有如此人才是快乐的。
3 教育与学习 教育与学习,两者的范畴都非常大,教育别人与受教育,学习文化知 识与学习生存技巧等等,这里专指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如同做一道菜一般,教 育可能是油、盐、味精之类,而学习才是真正的蔬菜,教育的作用应该是用来启 发、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位耄耋老人在 给一个孩童讲授人生道理和知识,这是一种教育,如果这世界上只有这两个人, 那么老人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孩子又从哪里去学习这些人生道理和知识呢这 是一种矛盾吗如何才能使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之间更好地和谐起来呢 现代学习理论很多,分成了许多不同的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的学习 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认知 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下转 第29页)(上接第4页)发现式的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 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
接受教育看起来相对于自由学习是被动的,自由学习的内容是个体选 择的,感兴趣的、想去学习了解的,包含着学习者的热情。显然,我们现在的教 育是过分强调了接受教育而忽视了自由学习,因为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此消 彼长的关系,同样的时间是更多地用来接受教育还是去自由学习,时间与精力毕 竟是有限的。
接受教育与自由学习应当和谐统一,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学习论是教 学论的基础。自由学习是需要教育的约束与规划的,自由学习的范畴太大了,如 果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学习,一方面一些应该学习的内容可能无法学 到,另一方面是不是想去学的就可以去学呢比如学习如何杀人放火、如何烧杀抢 掠,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的学习侵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有些知识需要学 习者在教育相关部门的规划下统一学习,因为学习者可能自己无法规划周全,或 者是涉及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并且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去学习了解的内容。
4 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光是在学习文化知 识,一位老师,一个观点,以及整个受教育的过程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客 观地讲中国的教育总是一味地强调灌输知识,使很多学生养成了一种习惯于被动 接受的性格。教育能够给我们什么我们希望从教育中得到些什么古代先贤亚里士 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有这样的论述“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教育,即提供 性属自由、内含美善的教育。自由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训练,而是促进 人的高级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人从愚昧和精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亚士认为自 由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闲暇和自由科学,他认为只有具有闲暇才能使人的身体 与心灵保持自由,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闲暇并不是无事做,而是有时间去自由 地发展自身,自由科学应当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学习、研究科学知识。亚里士多 德同时还把知识或教育规划为两类,一类是适合自由人学习的有助于发展人的理 性、切合人生目的的知识,一类是不适合自由人学习的实用的、实际功利的知识 和技能。我想亚士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教育本身,而是要 将教育目的、人生目的和社会目的有机地进行融合。
任何规范和社会安排都必须以生活的理由去解释,而不能以规范和制 度自身的程序合理性去辩护。以程序合理性(形式)去回避或掩盖实质合理性(内 容)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而当今我国的教育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育永远需要人们去探讨、去思考,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是不同的教 育却可以促使人发展为不同的样子,所以,要找到相对来说适合的教育。教育是 人为的科学,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的发展变化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毛概关于教育的论文篇二 《关于“教育问题》 摘要:教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对象,但并不是所有教育 中的问题都是教育的真问题。一个好问题的提出,不仅需要满足符合当今教育研 究发现的潮流,也要以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支撑为立足点,同时, 教育研究者作为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主体,在对教育问题的判断和提出都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问题的提出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不仅需要研究者 有提问题的意识,还需要研究者个体动机跟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育问题;问题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48-0068-02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这话源自爱因斯坦。他告诉我 们“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 主要依据之一。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种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 西,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下面我们分三部分来讨论。
一、教育问题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为了更好的深刻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什么是“问题”出发。以下是几种对“问题”的定义:第一,要求回答或 解答的题目,相当于英语中的“question”一词,如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好几种解法 方法。第二,关键,重要之点,在英语中类似于“key”,如问题在于态度不认真。
第三,事故、麻烦,相当于英语中的“trouble”,如这辆两手车总是出问题。第四, 事物之间有关系性、重要性,引起注意、探究的疑难,相当于英语中的“matter”, 如思想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困惑不解的理论问题。通过对这种解释的分析、比 较,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问题”中之“问题”的含义应该是与第四种解释相吻合才 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妨在思考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的情况下,采取类比和移植的方式来给“教育问题”做出一个清楚明了的解释:“教育问题”即指教育事实 中客观存在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需 要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技巧和策略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加以解决教育矛盾和教 育疑难。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教育中的真问题,并不是任何与教育有关联的现 象或教育疑惑就能成为教育问题,而是在对当今教育发展潮流和教育事实深刻认 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站在目前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符合普世价值观的立场 上,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提出研究问题。
以上对教育问题的界定,笔者能归纳为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现象 简单的质问,还需要立足于价值、意义方面,真正的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使得 我们所处的境地有所改善和进步,同时,教育研究者在教育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教育问题的提出与探索解答都离不开教育研究者。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育问题意识是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职业素养,是教研型、创新型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特征,而教育学在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问题意识方 面具有重要使命。
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的生力军,一些师范毕业生学习了几年教育学, 熟记了一些教育原则和规律,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却感到其用处不大。这反映 出我们教育学课的一些缺陷,即注重理论注解与记诵,忽视师范生对教育实际问 题的发现与思考。如此,师范生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主动发现教育问题来改进教学, 更不可能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质疑、探求等创新性思维。进一步分析,教师停留 在书本理论的注解和学生的记诵上,有其深层原因,就如同中学教学受高考命题 左右一样,教育学落后的教学模式也受阶段性的学科抽考、统考的影响。这些命 题仍以名词、填空、选择、简答等知识性题型为主,以考查学生教育分析能力和 解决能力的主观性试题(或称开放型试题)所占比例极小。当前,整个国家的高考、 中招的命题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以努力体现学生创新素质的育人要求。而培养 未来教师教育理念的教育学课,其考试却仍沿袭标准化形式,可想而知,师生在 这样的考试下,束缚手脚,不得不远离教育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被标准化答案束手 手脚,人人都千篇一律,思维发散不出去。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研究生 要担起责任来,不要为了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而混个毕业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不畏强权敢于向任何权威叫板。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主动性,敢想敢为,富 有激情,个性鲜明,这都是作为一名教育研究生或者教育工作者该具备的特征, 因为这是引导我们参与教育问题讨论的良好条件。同时,在空间上希望能有更大的自由,尊重和保护教育工作者的问题意识,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学术 氛围,让我们能够展现个性,对教育问题畅所欲言。
三、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提出”更加重要,其原因在于问题提出者所提出的问题需具备 创造性与新颖性,同时还不失个性化特点。如果所提的问题不新颖或者没有创新 性,那样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的需要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同样, 问题的个性化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研究视角,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 教育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
1.内部动机对问题提出的影响。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或者活动本身的 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比如说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我们知道对于教 育问题的提出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更需要的是研究过程中莫大的耐心与激情。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因为对自己工作不感兴趣,整日提不起精神,更别提能好好工 作了。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始终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抱有热情与兴趣,不会感到 教育研究是一种枯燥的工作,反而当作一件乐事去做,同时他们会投入更大的精 力和耐心工作,这显然对创造性科学问题的提出有积极的影响。
2.教育研究者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对问题提出的影响。我们知道 当对教育现实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以解释与解决的任务历史地落到研究者身上 的时候,研究者即便缺少必要的经验基础与能力基础,也不能就此退却,而是应 挺身而出,勇敢承担。同样对于教育问题的提出,也许当下在缺少理论知识与经 验的情况,不能提出真的教育问题,但我们不能气馁,而是必须同时启动,且可 能必须始终伴随着一个主动适应、积极学习的过程,同时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 识,其目的在于扩充经验、增强能力、开阔视野,使原初提出的“假”的问题逐渐 转变为“真”的问题。
四、结语 由于教育主体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我们会面对成 千上万个复杂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真的需要我们一一解答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需要的是真问题。真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满足符合当今教育研究发现的潮 流,也要以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支撑为立足点,同时,教育研究者 作为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主体,也需要对问题充满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教育问题研 究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拥有持续性和创造性特性的问题。所以教育问题的提出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不仅需要研究者有提问题的意识,还需要研究者个体 动机跟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作为一名研究 者,我们不仅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还要有看待问题的批判精神,尤其在我们 阅读一些权威人士所写的论文、书籍时,不要只有顺向思维,对他们所提倡的或 者所论证的一味认同,我们要有敢于向权威挑衅的精神,不做“温顺”的接受者, 要做“叛逆”的学术者,需要明确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具备逆向思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