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论文篇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浅谈》 摘 要:当今大学生,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 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 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 和报复等交际心理障碍,怎么样才能消除这方面的障碍,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获 得他人的认可,成为大学生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812-2485(2012)04-010-2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 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将无法生存。只要走 上社会,就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 助,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 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 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 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 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 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 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 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 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 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我认识的不足,产生的认知障碍;(2)仅凭情感的好恶,来决定人际交往方向,产生不良后果,进而形成的情感障碍;(3)因人 格的差异,在交往中带来误解、矛盾与冲突,产生的人格障碍。其中情感障碍在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 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 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 学习差等等。这种同学在学校中为数不少。
其二,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 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 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 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
其三,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 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 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 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 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 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
其四,报复心理。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 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
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 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 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 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 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当然,大学生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有社交恐惧、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面对上述这么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们如何克服,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加强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容、互利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平等, 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次,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是 与对他人的包含、容纳和忍让,所不可分里离的。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求 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再次,人际 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 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 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第二,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
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 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 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 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 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第三,有技巧的进行人际交往。大学生若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优势地 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 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举止大方、坦 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 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 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 愿违;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 情愉悦;注意语言的魅力,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处 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得别 人的信认,产生使人乐意交往的魅力等等。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自己要有所改变,当代大学 生应该了解并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 能力,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论文篇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辅导研究》 [摘要]人际交往关系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具体生活问题,人际交往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辅导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 助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交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和实 施心理辅导教育,是当前高校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 心理 辅导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社会 适应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保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 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个性保持正常、生活具有幸福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顺利渡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它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尤其是人际 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努力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 神上的需要。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精神愉快,充 满信心,而且会使人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 大学生活。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不 断地增长,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是交流信 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 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开阔视 野,活跃思维。因此人际交往不仅是一种获得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也是 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不但能够使人拓宽自己的知识视 野,而且信息的沟通又必然成为大学生成功道路上的润滑剂。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对交往认识不够,缺乏正确指导。在思想上,对交往的认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在对问题“你有几位知心朋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知心朋友 在“5位以上”的只有26%。在回答“如果求帮助吗”的问题时,有高达75%的学生选 择“不会”或“不清楚,只有25%的学生选择“会”。在回答“学校有关提高社会适应 与社会交往能力的讲座多不多”的问题时,有高达57%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36%的学生表示“偶然举办”。在回答“周围的老师是否向你强调过提高人际沟通, 加强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的问题时,高达64%的学生选择“从不强调”,24%的学生 选择“偶尔强调”,选择“经常强调”的只占12%。可见,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 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二)交往中不够自信,缺乏积极主动性。
斯宾诺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命题:“我们的心灵有时主动,但有时也 被动;只要具有正确的观念,它必然主动,只要具有不正确的观念,它必然被动。” 调查中,有34%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较被动,6%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 的行为困扰较大;22%的学生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有4%的学生极易受窘。同时, 在回答“对于团体(学生会、社团)或非正式的组织,你是否参加”的问题时,有高 达62%的学生选择“不参加(32%)”或“偶尔参加(30%)”。
(三)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技巧。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虽然有时会表现为细枝末节,但却 体现着交往主体的精神和品性。在答“能否在他人面前自由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 思想和情感”的问题时,有高达64%的学生选择“不能准确表达自己”,还有18%的 学生选择“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仅有18%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善于表达自己”。缺 乏交往技巧,是大学生交往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回答“你认为自己或身边同 学人际关系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感觉自 己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懂得交际的技巧(24%)”, 而且“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看法(18%)”、“不能听取意见(16%)”。为此大学生应认 真学习交往的礼仪,应多参加一些校园内外的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 力。
(四)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与异性交往困扰。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然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在“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多项选择)”的分 析中,排序依次为:“随大流”、“寻求精神寄托”、“克服寂寞”、“满足生理需求”、 “寻找学习动力”、“追求美好爱情”。可见,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以及 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交往的问题。
(五)过分强调自我价值。“90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全家之力培养一个孩子。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缺乏兄弟姐妹的竞争,缺 乏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意识.很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心理优势,同时,自我意识的 发展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要和行为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希望形成自己独特的 个性,但经验不足、好冲动,善幻想等心理特征。过高的心理需求和较差的心理 承受能力之间时时产生冲突,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不尊重他人,虚荣心强,过分炫耀自己,对人缺乏真诚,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 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恐惧与逃避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自 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特别是希望在异性的 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形象。因此,这种对交往的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在交往中时 常显得手足无措,前言不搭后语,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大学生常常陷入焦虑、痛苦、 自卑 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嫉妒与猜疑心理。嫉妒有很多方面,有些大学 生在人际交往时,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别人,就会产生抱怨、憎恨,甚至愤怒等 复杂的心态。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是一种由主观臆断所产生的不信 任的情绪情感。
(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孤独与自卑心理。孤独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一 种心灵上的孤寂,找不到或者根本就不想找到知音,缺少心灵的默契。自卑,即 因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低地估计自己,轻视或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在学 习生活中独来独往,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有意远离集体,自我封闭。
(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敌视与冲突心理。人际敌视是指大学生在交往 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使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产生的。处于 人际僵局的个体之间几乎不再有人际交往。人际冲突是人际相处障碍的最高表现 形式。虽然大学生的人际冲突具有突发性,出现的频率也不高,但是发生冲突时, 个体的理智感下降,非常容易做出极具伤害性的事情,从而长久地留下心理创伤 或生理损害。
(五)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追求功利心理。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通常是指把交往作为手段,把利益作为追逐目的的一种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 中的功利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利益为 前提:二是交往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情感;三是交往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四 是交往手段粗鄙化。
(六)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欣赏与高傲心理。具有自我欣赏心理的学 生很不宜与他人相处。自我感觉奇好,喜欢出头露面,招摇过市,在各种场合都 希望自己是中心,对别人的反应极其敏感。
三、高校心理辅导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人际交往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今后适应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 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的形式应 打破传统讲授为主的形式,广泛采取活动课的形式,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 合,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交往问题。因此课程设置应根据大学生需要,按照素 质教育的要求开设,各高校都应开设心理健康课。
2.加强对高校班团活动指导,满足大学生团体交往需要。
建议高校加强对班团组织的指导,班团组织管理应吸收团体心理辅导 的技术,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展有益的团体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提 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组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吸 收心理学专业教师参加,或在学生处专门设立心理辅导科,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 健康与辅导工作。
3.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主动开展工作, 采取讲授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实施小组心理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形式改善大 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大学生交往问题主动开展咨 询与辅导工作应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任务。
4.对于学生认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面谈咨询,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开展。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是学生接受度高,喜爱度高的活动,学 生在团体中既能有效地解决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更促进了人际交往。围绕学生心 理素质内涵需要,开发相应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将团体辅导课程化,定期开展。
在调查中显现出来,学生对心理团体辅导的需求是希望主题化,有针对性,并且 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化规范化。
(二)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与成熟的问题,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 成长中的障碍,提高心理成熟度,增强认知能力、选择能力、适应能力,确立并 实现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大学生生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有疏 导渗透方法、表扬鼓励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过程 中运用较多、效果较为明显。
心理疏导渗透方法是指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通过采取潜 移默化、迂回灌输的办法。寓教于乐,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是一种 间接教育方法,要正确分析形势,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心理辅 导。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高职生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激励 高职生与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仿效,发展自己的健康心 理。
表扬鼓励方法是指对高职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和肯定的一种心 理学教育方法。运用表扬鼓励方法,要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诱导,对高职 生积极的心理行为适当地加以肯定,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性,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高职生要运用表扬鼓励方法,可以借助社会心理环境和高 职生的群体压力,造成先进与非先进在精神荣誉和物质利益上的差别。从而起到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被表扬者则可以从这种差别上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使积极良好的心理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典型教育法点击是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典型教育方法是指通过 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帮助高职生提高心理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将 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发高职生的思 想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及仿效。高职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艰巨而又不 容忽视的工作,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心理沟通、情感 投资、心理相容、晓之以理、平等信任、实事求是等原则,充分注重心理辅导的 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学校心理辅导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三)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应人际交往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 也是学生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 理的形成,需要加强自我调适。
1.正确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大学生在进行人际 交往时,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人际交往的特殊性、重要性,并在人际交往中,自 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扩大自己 的心理相容度,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摒弃那种对人际交往的无所谓的 态度。
2.树立交往自信心,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在交往中,大学生应 树立交往的自信心,根据新群体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对个人和他 人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估,了解自己在他人和群体中的位置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 价的差异,并在找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一旦遇到心理障碍时,要积极与辅导 员、教师及学院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解决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心理。
3.自觉优化自身心理,完善人格和能力。大学生要优化自身心理,及 时疏导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充分健全自己的人格,施展才华,表现自 己特长,使自己的人格、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 沟通,良好的心理与人格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克服自我中心过强、自卑心 理过重、狂妄自傲、怪癖孤独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心理。
4.掌握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应掌握 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要从自我做起,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用一种积极健康的 心态,坦然诚实地走进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中,掌握礼貌,主动与同学进行沟 通,平等待人,注重言谈举止,重视人际交往的语言把握。同时,要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对对方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
5.掌握正确的交往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是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一条 重要的道德原则,也是处理同学关系的一条基本公德规范。大学生都有独立的人 格和做人的尊严,渴望并追求平等的交往关系。因而在交往中要特别遵循平等交 往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首先必须自尊,只有懂得自尊自重的人,才会得到 别人的尊重。同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谦虚宽容的态度,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四、结语 高校心理辅导教育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素 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心理辅导的对象 是全体大学生,教育的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 和意志坚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还必须要有扎 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辅导技能的心理辅导教师。高校心理辅导是全社会、 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命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借助各方面的资 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只 有高校心理辅导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大学生才能实现 真正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