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1500 大学... 正文 2019-09-20 09:52:34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1500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篇一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存在 的问题,从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性、整体性理想信念 教育内容设计和新途径开拓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 养对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时代 性和全面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体系 途径 [作者简介]阮美飞(1977- ),女,浙江鄞州人,宁波大学,副教授,硕 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崔杨(1984-),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卫生 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智能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 络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日新月异的变 化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最终真正成长为一名社会 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标。同 志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 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可见,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都应 该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政治导向、理 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大学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也是确 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国外思想意识 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挑战,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 理想信念的选择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因而,在大学阶段要采用生 动活泼、新颖有趣、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选取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内容,构建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体系,开拓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完善,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的 必然要求。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能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密切联系,对坚持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热情和信心。在生活和学习 上,他们自尊意识突出,思想活跃,成才愿望强烈。

    然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但也产生了如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产 生了一些不信任感。二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 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表现出了功利化,主要表现为理想定 位偏低,过于强调实际功用,过于偏向个人享乐,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忽视了社 会理想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三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呈现脆弱化。在面临巨 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时,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处处争强好 胜,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们在困难面前,容易萎靡不振,缺乏自我调适能 力。心理素质上的脆弱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瓶颈。

    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被渗透的渠道 当前在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西方文化也通过一些新的 方式和手段逐步进行渗透,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而当前高校的理想信 念教育在内容上比较空洞、抽象和教条,教育方法比较传统,致使理想信念教育 的说服力和实效性不强。因而,一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盲目的崇拜,认为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进而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利用多种 途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渗透,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渗透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高校学术交流的便利,以学术讲座和沙龙等形式进行渗透。

    西方国家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向中国派出一些教授,把宗教理论、美国大众心理学 等内容糅合在一起,传播西方文化和文明,以实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渗透。

    第二,以合作培养、留学为幌子,以留学生或交换生为媒介进行渗透。西方国家把接收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作为一项战略投资,采用各种形式对中国留 学生和交换生进行思想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民主自由和物质文明,以达 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甚至还利用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组织策反活动。

    第三,利用西方节日或文化吸引学生。利用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 日文化,采用生动、有趣的节日活动来吸引大学生,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西 方文化,产生对西方文明的向往,甚至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利用汉语和文字,通过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体进 行渗透。现代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动政治打击、推行其话语权和价值 观、神化其政治制度、阴谋策划政治颠覆的基本手段。其中,互联网已成为意识 形态渗透的重要战场,成为开展舆论战的重要利器。2011年初爆发的“茉莉花革 命”就是西方采用新型手段的典型体现。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深入大学 生群体,第一时间掌握思想舆论动态,加强主流舆论传播,积极传递正能量,果 断而有效地处理反动言论和信息,这些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维护国家安全 有重大的意义。

    第五,利用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以资助为幌子进行渗透。西 方非法势力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名,美化其在我国的外在形象,使大学生 潜移默化地接受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渗透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价值 观,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安全。

    第六,以解除心理疾病的方式传授不良信仰。当前一些大学生心理素 质水平不高,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这些大学生应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样可以防止一些不良信仰在大学生 中传播,腐蚀他们的理想信念,将他们引入歧途,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积极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一)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优化的工作格局 宣传部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谋划、 指导协调的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各级党委(党 总支)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大 学生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教育部门要把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工、共青团、社团等组织应发挥好密切联系学生的作用,自上而下共同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优化的 工作格局。

    (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学生工作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

    1.掌握主动权,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 作主导权是教育部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要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

    2.掌握管理权,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当前,社会思想意 识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竞相发声。其中,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既有进步的, 也有落后的,还有敌对势力的蓄意抹黑和恶意攻击。一是要注重总结意识形态工 作的规律和特点,要经常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有效加 以应对,防范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文 化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新要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敏感事件和复杂难题敢抓 敢管。

    3.掌握话语权,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 态领域的前沿。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学校新闻宣 传、文化舆论导向等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要掌握话语权,做到正确舆论导向, 体现党的主张与大学生的时代心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与加强改进 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培养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社会人才。

    (三)搭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整体性教育内容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内容体系设计上看,应遵从循序渐进、逐步深 入的原则。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融入时代 精神。高校应及时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 路线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心内容,分 步骤、分层次地将这些先进理论传递给新时期的大学生,这是构建大学生理想信 念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身心特征和面临的压 力不尽相同,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分阶段进行,因而高校应积极构建和落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性内容。

    在大学入学之初,开展引导教育,主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 习动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等各种新生教育,让学生了解理想信 念的内容,理解道德文化和组织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志向,进行身 份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身道德认知的发展。

    在大一阶段,开展适应教育,主要通过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基础 知识和大学生道德修养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的深远意义,理解道德品质的 内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高人文修养,加强道德建设。

    在大二、大三阶段,开展专业技术教育,主要通过加强心理安全教育、 突发事件应对和自信心建立等,让大学生理解主流价值观的内涵,深刻体会并坚 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增强专业技能,丰富社会阅历,实现自我完善。

    在毕业阶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就业教育、成才教育和职 业道德教育等,让大学生积极关注自己的未来与前途,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道 德的内容,促进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毕业后阶段,学校继续提供校友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通过校友 的培训、研讨、聚会、参观等形式,对毕业生的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进 行重塑与再塑。

    (四)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把握时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方面需要把握时机,适时掀起理论学习高潮,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另 一方面,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感、现实感和亲近感,使我们党“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大学生的思想。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应用网络教育、案例教学以及个 性化教育等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推波助澜。要搭 建好实践平台,红色革命旅游资源、烈士陵园、校史馆等都是可以设计成理想信 念教育的基地,引导大学生从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中、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和先 进事迹中强化个人的理想信念。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政治方向鉴别。大学生理想信念整体性内 容设计上要注意理论正误的分析,使大学生能理性、科学地批判各类错误思潮, 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比较、判断、选择中尽快走向 成熟,形成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从中国共产党追求理想、坚定信念、不断奋斗的发展历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 不怕困难、愈挫愈勇、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 树好先进典型,邀请成功校友回母校作报告,用学长们的先进事迹影响和激励在 校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远大理想信念同 自身的努力相联系,为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组 建网上团校、网上党校、红色教育网站等,开展理想信念知识的远程教学,并与 传统教育方式互补,增加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时代感。高校要加强开展各种社会 实践,使大学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 长才干、奉献社会,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 增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自身素质的信心,用自己的所学奉献社会、服务国家,努 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远大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根本一致的内在价值。高校应发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把个 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一起来,把个人成长成才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统一起来。以“中国梦” 为契机,切实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大学生学习生 活的各方面,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篇二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养探究》 摘 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校的法治教育作为构建法治中国的重要源泉,有助 于培育法治文化氛围,同时,高校的法治教育尤以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为重中之重。在构建法治社会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法治观念和 法律素养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 养的重要性,客观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寻求对大学生加强法治观念和法 律素养培养的途径,最终能够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治观念 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法治观念 法律素养 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李丽娟,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主要从事思政及法律相关教 学与研究工作。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民众的 法律意识,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民众法律意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 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他们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强弱直接关系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进程。虽然现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法律 专业,但是毕竟法律专业的学生占整个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少,所以不足以完成 培养多数甚至所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任。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 律素养的培养,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普遍提高,是当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 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大学生自身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 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和谐以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一项紧迫而 艰巨的任务。

    第一,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当今社 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只 有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立体交叉型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 的飞速发展和跟上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法律知识是这个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知 识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因此,大学生必须学法、懂法、守法,运用掌握的法律知 识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第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 标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具备系统完善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在立法方面奠定了有法可依的稳定局面和现实基础。1999年修宪把“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并且赋予它最高的法律效力,标志 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阶段,我们要更新法治观念,提 高全民的法治意识,着重于营造学法、守法、用法和执法的良好氛围。大学生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同时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只 有加强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才能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

    第三,高新科技产业的兴起和繁荣呼唤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和 较高的法律素养。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经济主体遵守 市场规则,同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所有 公民都应该学习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学生作为 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更应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 通常来讲,法律观念往往和一个人的法律知识储备和所受的法治教育 有关,丰富的法律知识可以促进正确的法治观念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为人法律素 养的全面发展服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表现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 题时能够理性地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能够睿智地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拥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怕胁迫和诱惑的坚强 守法精神。

    然而,就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现状而言,大学 生在法治观念的树立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诸 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屡屡见诸于报纸、电视等 各种媒体,如此一来,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就作者对几所高 校的调查和阅读的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现状如下。

    (一)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值得肯定的方面 1.在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是增强自身的法治观 念和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有调查显示,有80%的大学生被调查者赞成法 律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开设“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非常有必要,认可程度很高。

    2.在对法律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方面,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法律是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同时认为法律是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3.大学生普遍赞同“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 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建设 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法治教育是个宽泛的 概念,它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使得法治教育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然而,面对新形势下新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 的就是法治教育的健全,因此,就此而言,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

    1.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中国大张 旗鼓地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把依法治校,加强法治教 育引进课堂,设立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然而,不少高校的态度往往表现的是雷 声大,雨点小,对于法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致使高校的法治教育不能达到理想 的效果。同时,作为受教育者的在校大学生对公共课的认识存在偏差,都认为公 共课只是陪衬,上不上是无所谓的事情,以至于通过上课教学达到培养大学生法 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目的很难完美实现。

    2.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不牢固,法治观念淡薄。众所周 知,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知识的主要学习和掌握者,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等教育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专业课上,对于法律知识的摄取仅仅是通过《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实现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是他 们对法律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法律的精髓。

    由于没有掌握到法律的精神实质,就很难树立法治观念,也阻碍法律素养的养成。

    尤其在情与法、理与法相冲突时,不能用法律思维去正确地处理冲突,不能体现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认为违法就是犯罪,根 本不知道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被问到“如 果你的亲人违法犯罪时你怎么办”,有65%的学生会选择亲情高于法律。这些数 据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法律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欠缺,法治观念淡薄。

    3.大学生对法律事件的关注度与其自身的法律实践能力发展不协调。近年来,大学生案件的发生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从云南 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到清华大学刘海洋用腐蚀性液体伤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案, 再到浙江大学周一超因为考公务员落榜而杀害人保局工作人员案,无一不引起人 们的感叹和反思。在各种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下,虽然大学生对法律现象越来越 关注,但是他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当自己触及法律问题时,却往 往选择回避和放弃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被问到在商场购物后, 是否能够及时索取发票时,能够坚持要发票的大学生不足三分之一。当我们购买 的商品有瑕疵时,发票是我们向商家进行索赔的直接证据,但是当代大学生却很 少有这样的维权意识,他们觉得索取发票的过程是纯粹地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 义。正是因为大学生维权意识的薄弱才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的飙升,因此,加强 对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途径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 要依靠学校创造舒适宽松的法治教育环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从社会大 环境来看,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完 善,以权代法,以权凌法的现象还很多,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法律虚无主义 的思想,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营造大学校园法治环境的同时, 注重对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多宣传遵纪守法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以提升大 学生对法律的权威性认识,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提供一个良 好的外部环境。

    (一)全面深化改革中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 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 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生逐渐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从 而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作为法治教育践行者的高校,要把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 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从而保证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转变法治教育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脚步,针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无论是在教育目的、方法,还是在内容上都应该有所创新。首 先,在目的方面,要明确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法治教育不 仅要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这就要求高校的法治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 维系统化,完整化,而不能出现断代,隔层的现象。其次,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 育方面,要做到全面、周到、有重点地开设课程,不能出现轻民法重刑法、重公 法轻私法这样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私法的认知,为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法律 基础知识的培养。最后,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 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采用传统的知识讲 授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大学 生身历其境地去感受和运用法律知识。

    (三)通过法律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传统的大学教育停留在课堂上,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仅仅来源于教 师的传输,为了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组织大量的法律实践活动来提升 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第一,引进来。聘请一些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学,同时 帮助大学生成立一些自己的法律咨询和援助的社团组织,有了自己的组织以后, 可以经常开展法律的宣讲活动,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得到法律知识的普及。第二, 走出去。高校要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对学校周围的社会治安问题、婚姻家庭问题 和邻里纠纷问题等涉及法律的相关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让大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 法律知识去解决法律实际的问题,从中可以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最终 对他们法律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项 复杂而长期的任务。只要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携手探索,共同努力,就 一定能够使大学生主动地学习运用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这不仅对大 学生个人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中国法治制度的构建同样具有很重大 的现实意义。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1500 大学思修论文5000字范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