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心理课论文范文
大学心理课论文范文 大学心理课论文范文篇一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家庭、人际关系、 网络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引导 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增进心理适应能力;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调节,主动 适应环境;创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等。【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但是,当学生从忙碌紧张的高 中生活突然过度到“无人问津”的大学生活,他们从或温暖,或严苛,或冷漠的家 庭,来到集体宿舍,诸多生活的变动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各种不适应。随着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如果这种不适应不能及早调整并得 到缓解,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指大学生的基本心理活动 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与协调, 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于剧烈的生理变化期,生理发育极为迅 速,但由于社会经历少,经验不足,加之大学生特有的随性和想象混在一起,导 致各种心理矛盾。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 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 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 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 中,做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 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1、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校园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 体,他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 渐成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适应不良 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环境的改变,加上现代大学生过度依赖等不良 个性品质,会有部分大学新生出现焦虑、抑郁、沮丧、紧张不安、无所适从等情 绪问题,甚至还出现旷课、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寻求刺激等行为问题。面对新 的一切,心态转变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对大 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其学业,还可能影响到他们走向社会以后 的适应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交往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生存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父母的过度呵护甚至溺爱,造成了当今大学生“唯我独尊”的个性, 包容心和合作性较差。对于过集体生活来说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刚刚走入大学 生生活的学生缺乏独立空间的生活,还有些学生具有害羞心理,自卑心理和戒备 心理,这促使他们很难以适应,不懂得同存异以及灵活变通的人际交往,反而成 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3、情感问题 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与了更多的关注,各方面也 出现心理困惑和阻碍,根据调查表明,恋爱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常见的心 理困扰。主要表现为,单相思;失恋;恋爱动机不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 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心理;恋爱中的感情纠葛,三角 恋爱、恋人之间的矛盾、误解和猜疑等;有的甚至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 留下终生遗憾。
4、心理素质问题 现今大学生面对挫折不知如何处理,很多家长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 理生活中一切事务,导致孩子不能独立生活,面对一点点挫折就承受不了。另一 方面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大学生有着强烈 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实现需要较强,他们希望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不愿接受别人的教育。有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厌倦态度。随着说服教育次 数的增加和程度的增强,学生的对立情绪更激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难免会遇 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部分大学生在困难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有些甚至承受不了 挫折产生厌学、退学甚至自杀等心理。
5、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 大学生消极的网络心理,追求感官刺激,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网络 上虚假信息,垃圾文化,腐朽思想严重损害了网上环境,大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信 息的毒害和误导;由于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人的孤独感逐渐强烈。
6、家庭教育问题 当他们在成长中应试教育和家庭溺爱坏境的影响,造成的心理承受能 力较差。
(1)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独立意识普遍增强。然 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父母宠爱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父母, 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有时甚至走上了自我 毁灭的道路。(2)家庭教育出现偏差是导致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 原因。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造成学生成长环境的 扭曲;二是由于过度溺爱或过分严厉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父母的管教态度、家庭 气氛、手足关系等家庭成长经验,深刻影响个体日后的人格独立与心理健康。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大 学校园应该是充满温馨关怀、充满活力与希望,能够提供每位学生在此学习与成 长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重视学生的各种能力协调发展、尊重学生各项意见,安全 的、性别平等的友善之地;是一个学生能够快乐学习、自我成长的健康环境。因 此,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构建完善、迅速的信息反 馈机制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排查。同时, 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 真正的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生人际 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并非只对问题学生或是危机事件中 的学生服务,当学生在心中有困惑、生活感到不适应、希望自我探索以及帮助自 己不断迈向自我实现等情形时。
3、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调节,主动适应环境,乐观地面对现实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终解决问题还是 要考学生自己。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辛 昕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乐于交往。心理 学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性支持。大学生还要合理安排学 习和课余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明确的规划,并按照规划来认真执行,合理的 开发自身的潜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成长。大学是学习不 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身心的自我完善,因此要增强自己的受挫能力,提高免疫 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作为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的未来的一代精英,大学生完全有 能力通过自我学习与训练,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达到维护自身 心理健康目的。
4、创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严格发展党员条件,注重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培养与提升。虽然大学 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发展党员问题上依然要严格准入条件,防止 出现“滥竽充数”现象、尤其要考查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正。既要注重“发展”,也要 重现培养,保持和提升党员先进性,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提升党 员良好形象。作为党员从课堂到课外,时刻做到心系学生,关心学生,体察学生 情绪,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 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 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 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 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 的基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应更多的 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健康向上的文 化氛围和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 董 博(1983-),山东鄄城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 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课论文范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综述了中国大学 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论 述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防护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了接 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选择,尤其是 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世 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心理尚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步入大学校园,对于大 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初次尝试独立生活。面对生活环境的突 变,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人生理想和现实矛盾等诸多问题,许多人因苦无 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困惑、焦虑、失望和痛苦之中。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 浮现出来,形成心理问题,更有甚者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
根据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和王建中教授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 素”(16PF)、“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抽样选取北京市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6.51% 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根据调查显示:大学 生中有49.2%的人表现出焦虑,48.4%的人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还有31.7%、32.5% 和34.9%的人表现出冲动、消极和懒散。其他诸如紧张、偏执、失眠、孤独冷漠 和思维凌乱等都达到了20%以上。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分析他们心理 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活因素。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可以说是要 风得风,要雨给雨。但在大学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在丧失了对父母的完全的依赖, 由一家的焦点突然变成班级里平凡的一员,多少会给心理造成一些影响。而且现 在大多数学生上大学前都没有住校经历,没有与他人共居一室的生活经验。而这 种亲密接触显然就会产生一系列冲突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大都以一种 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但是这种自私自利,处处要人迁就,不以诚待 人,只会激化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 挫折感和自卑心理。
2.学习因素。
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事, 而且关系着全家的前途和命运。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1)学习压力大。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 大量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参加普通话培训、计算机过级、英语过级等。
有些学生为了保住高中时代的佼佼者地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学习负荷过大, 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必然导致他们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2)学 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大学各专业认识不足,对自己未来的 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因此,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兴趣,更有甚者抵触厌恶,产生厌学情绪。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如此这般敷衍应付日常的 学习任务,视学习为苦差事,更加重了大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心理上的迷茫。有些 学生明显感到学习时注意力不像中学那样集中,课堂上不专心听课,不能集中精力 思考问题。大多数人不再像中学里那样是佼佼者。承受家长太多和太大希望的大 学生,脆弱、敏感、孤独、心理压力大。
3.情感因素。
受西方开放“性文化”的冲击,随着青春期性机能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 醒,“恋爱”成为校园里流行的风气。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低龄 化。有些大学新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寻觅恋人。二是公开化。当前的大学生谈恋爱 已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校园里热恋的男女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相互依偎搂抱也 不足为奇。三是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无意谈恋爱,但同寝室其他学生都有男 (女)朋友,为满足虚荣心也去谈一个。四是轻率心理。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 感情体验,寻找精神刺激,填补空虚,打发寂寞的课余时间,奉行“不求天长地久,只 求曾经拥有”的情感体验。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行为的产生与其性心理 发展密切相关,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日渐增多,如:性意识、性行为、性压抑等。但 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及学校性教育普及程度不够,恋爱与性心理适应不良,给他们带 来了许多心理压力和困惑。
4.人际关系因素。
部分大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大学生远离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 始集体生活,多少会有一点孤独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由于个体生活习惯、性格、 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和谐。但是部分学生在很 多时候完全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不懂得谦让。还有些学生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而误解正是产生于这样不恰当的 沉默。这些不合理的做法,极易激化小小的不和谐,产生难以调和的冲突,使学生们 的孤独感进一步加剧,产生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出现反感和厌恨的心理,严重者甚 至出现暴力行为。
5.就业因素。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大学生毕业由国家分配逐渐走向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感荡然无存。就业压力很大,尤其是高校逐年扩招带 来的大学生人数激增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使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超负荷运转,既认同竞争,赞成双向选择,又担心大学生供大于求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竞争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既想考研,又担心失去就业的机会;择业时既考虑工资待遇、工作环境, 又担心个人前途的发展,等等,各种担心折磨着他们脆弱的神经,精神压力如此之 大使他们无法轻松地学习和生活。
这些学生大多数还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正饱受心理问题的影响,基本 上得不到心理专家的帮助,甚至下意识地排斥接受心理辅导。大部分人还忍受着 朋友、家人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教育工作者 有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有义务及时开展心理教育,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 理素质,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主要防护措施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 是教师们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会学生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帮助学生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人际交往技巧。
首先应该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将自己设想为对方角色,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心理上的角色互换是 消除猜疑、嫉妒心理的最好方法。如果能与别人进行心理互换,将自己置于对方 角度,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各种偏见和误解都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付出、互助互爱的精神。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 社会竞争激烈,没有朋友的帮助,光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但“欲取之,必先与之”,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去帮助别人。同 样,想要获得别人的爱,就先要去爱别人。人生之路难免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 到失败时,这时候往往对人情世故最为敏感,最需要友谊和帮助。如果先前经常关 心他人,帮助别人,这时候朋友们也一定会回报你温暖的安慰、及时的鼓励。
3.主动沟通。
任何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阴暗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学生们沟通,细致地了解学生所想,体贴地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 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他们真 正体会到错误,找出根源,激发积极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增进上进动力,进而把好的 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4.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
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如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人际关系测量、考 试焦虑测量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 因素测试及分析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类整理,建 立个人心理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 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 况,引导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成长,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 治疗,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 微观上防患于未然。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这不仅 可以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而且可以及时发现精神方面 有疾病征兆的学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的全体学生。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 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