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探究... 正文 2019-11-22 07:35:28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森林生物多样性

    相关热词搜索: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 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 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 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 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 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原因 可持续利用 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 境和发展的研究 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 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 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 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 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 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 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 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 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 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 值最大。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 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 物、鱼类及动物产品;
    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 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 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 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 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 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 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 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 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 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 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 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 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 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 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 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二、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 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 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 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 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 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 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 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 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
    对生物资源 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
    环境污染严重;
    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 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 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 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 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 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 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 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 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 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 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 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 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 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 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 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 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 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 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 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 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 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2.2.3.1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 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 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 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 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 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 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 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 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 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 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 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
    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 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
    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 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 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 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 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 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 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

    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 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 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 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 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 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 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 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
    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
    旅游 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三、保护对策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 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 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 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 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 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 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 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 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 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 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 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 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 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 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 保护法》 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 等。另外,一些国 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 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 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 《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 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 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 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 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3.2 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 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 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 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
    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农业 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
    《野生 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 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 护行动计划》涉及到 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 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

    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 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 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 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 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 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 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 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 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

    推进科研与教育;
    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 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 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 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主权与 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 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 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 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 加强环保教育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
    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 别;
    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 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 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
    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

    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探究论文] 森林生物多样性》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