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 正文 2019-09-22 07:36:44

    [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心理学在中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来说,心理学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 目和工具,尤其在当代的中学生工作中,我们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充分发挥心理学 工具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心理学的激励方案和沟通尊重两个元素出发, 探计了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便提高中学生教育管理之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0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 大变化。他们热情又浮躁、睿智且轻狂、独立并依赖,自强而脆弱。学校应针对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管理方法,积极依据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规律,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身心特色的中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中学 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中学生的特点与运用心理学进行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生的家长角度上看,因为很多中学生,其家长通常在收入 上面比较丰厚,而且条件上也是比较优越的,但是因为事业上面比较忙碌,往往 从很早的时候就没有怎么顾及到孩子。另一方面,很多这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也层 次不一,有一些家长并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教育,并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家庭的结构也不一,离异的单亲家庭也比较多。这些都给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 的影响,通常有自闭、孤僻的心理现象。

    其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上看,由于很多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 而且行为上面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思想品德上比较后进,而且比较喜欢自由散 漫的生活,缺乏一定的纪律性,而且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结果有时娇生惯养, 出现对于事情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家长对于这些学生的期望也很高,而这些孩子 们很多都是对于生活条件有比较多的追求。因而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 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这些 心理条件上比较落后的孩子们,如何让他们的心灵健全,这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在中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这些心理学上的方法。

    二、心理学在中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 以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动力。我们知道,激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 要概念。美国的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也就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 素。所谓的保健因素就是学生的一些基础需要,而激励因素就是一些学生渴望得 到,但是还没能够真正得到,并且是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的一些动力。因此, 对于这方面,我们要针对这些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心理,制订一些相关 的激励方案。

    第一,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进行目标的激励。每一个到中学求学的 孩子们其实都是有自己的梦想,会有自己想要争取的东西。因此,在引导学生们 真正走出来,成为一个愿意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们真正 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方面就需要细致的目标制订计划,让学生通过主题 班会等形式,组织出自己的目标,包括人生的最终目标,以及不同的时间里面的 目标,比如年度的目标等。并且鼓励学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开始着手 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计划,包括自己不同阶段的计划等。

    第二,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进行榜样的激励。树立了榜样,更容易 刺激这些学生为了特定目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个阶段的青年学生, 还是比较渴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和重视,不愿意自己一直默默无闻。虽然这些学生 所关注的地方不同,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学校所评选出来的先进学生或 者优秀学生都熟视无睹,不过这方面其实加以修改,使之能够更具备影响力。我 们可以选取一些真正在学习方面、社会工作方面、生活方面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都 比较出众的同学成为这样的一批榜样,并且鼓励全体的同学去为了这样的榜样,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且不断地奋斗努力。这是从激发学生斗志的角度 上面来处理的。

    第三,我们要注重对这些学生行为的激励。行为的激励主要是从两点 去考虑。在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行为。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 当中,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引导教育,让学生们摒弃之前不合适的行为。这就需要 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去完成这样的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表扬行为符合规范的学生, 来触动学生之间持续引起良性的行为竞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不同夸张的方 式,以此强调着一些不好的行为是不恰当,进而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印出深深的印 象。2. 注重心灵沟通与尊重学生心理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研究,人类的需求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生存阶段,人类的需求就不一样。因 此,要针对不同阶段里面,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特点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 引导。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当前很多中学生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因此他 们已经不再存在于生存阶段,更多是需要得到更高层次的东西,尤其是关注和尊 重。这也是很多从条件优厚的家庭中出来的孩子所渴望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更 加重视这些学生的心理渴求,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
    首先,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尊重他们的非正式组织。作为 教育管理方面,除了对这些学生进行正式组织的管理,包括如学生会组织、协会 等,也要注重对于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关心。因为学生的非正式组织是随着学生个 人的兴趣组合的,所以具备一定的倾向和不稳定性,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要更多关 注到这些组织的动向,不要一味地打击,要关心这些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尊重这些非正式的群体,并且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可以更多地开放沟通的渠道。不要让教师们的办公室成为一种 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区域,要欢迎学生们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作为教 育的管理者也要更多地重视到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鼓励一部分优秀的高年 级学生,以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和新进入这个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交 流,这样可以更为平易近人地拉动学生们的距离,进而让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一 种被尊重的感受,能够在顺畅的沟通中,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我们要适当地因势利导,照顾 到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尽可能以心理学的方式,引导这些学生走入正确的轨道 中。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二:积极心理学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 要:随着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日益加深,积极心理学科研成 果已经被广泛地应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职能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 文化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学生 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师只有掌握必要的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将其灵活 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够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德,有效地帮助学生 发掘自身的潜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积极品质的更幸福、更成功的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积极教育;中学教育教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自1997年马丁赛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就任美国心理学会 (APA)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 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 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 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在过去一个世纪的 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健 康、勇气和爱。积极心理学家呼吁:心理学应该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 模式的转换,应该注重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与美德。采取 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建立自信乐 观的人生态度、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

    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中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青 少年们却鲜有幸福快乐的感觉,甚至心理问题日渐突 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 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 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 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可是,很多孩子每天被消极的情绪笼罩,感受幸 福的能力不足,又何谈幸福地度过一生呢积极心理学家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追求 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认为这种技能在进入社会前就应 该被教授,学校应该承担起这种积极教育的责任。2011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教 育部组织了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教育孩子们感受幸福, 体验幸福。显然,这堂时长仅一个半小时的“幸福课”并不足以教会学生幸福,“幸 福课”应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 但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学者也应该把幸福教育和性格教育看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方面,即使不是核心。因为感受幸福的能力和学习知识同等重要。三、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出具有“幸福能力”的学生 “积极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独立课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积极教育嵌 入大部分的学术课程中。当然,前提是教育者们要通过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具 有积极情绪的、幸福的人,才能够时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学生和其他教师,把整 个学校变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快乐的地方。

    1.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师首先要承认自己的不 完美,俯下身来,平视学生。如果一位教师从不承认他的错误和弱点,那么长此 以往,孩子们就会害怕承认他们的错误和弱点。马文科林斯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 就对她的学生们说:“我只是一个比你们活得更久一点的人类而已。我并不比你 们聪明,并不比你们伟大,但我一直会在这里帮助你们。我也会犯错,如果我犯 错了,你们不要不敢告诉我。老师不是神,老师的嘴也不是祈祷书。我们将会一 起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 己独特的优秀品质(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著名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 师夏哈尔博士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 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学生们只有认识了自 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是无法改变、自 己必须接受的。让学生明白有志者未必事竟成。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法改变的 特质上,或许会有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是无效的,反而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 个没有意志力,没有能力的失败者,甚至自暴自弃。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 那些能改变的特质上,往往会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学生只 有学会了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进而接纳其他“不快乐”的事情。感受幸福、 追求幸福并不是要有意地去避免生活中不快乐、不幸福的事情,而是要承认生活 中存在着一些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并学会积极地去应对。

    2.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条件”地赞赏每一个学生 马文科林斯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这位老师并不在乎他和他的 学习,那么,无论教科书是多么好,学校的设备是多么优越,这个孩子都不会愿 意主动学习的。”教师的注意比一个好分数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如果对 一个学生长期忽视,不予注意,就等于抹杀了他的优点,甚至于否定了他的存在。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美德。而不是发 现问题,然后给予批评纠正。这就是消极教育和积极教育的区别。皮格马利翁效 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 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 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 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 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对学生的夸奖、鼓励、肯定、赞美、赏识应 该是有条件的,应该是在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并且应该根据取得成功的大小决 定赞赏的差别。无条件的赞赏培养出的是自大、得意、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 心理学家们经过试验证实,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可以习得的。

    积极的情绪能扩展思维,开阔的思维会改变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让人们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和周围的人更和谐、更亲密。积极情绪会建构最美 好的未来,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欣赏周围的美好。积极情绪能让我们百折不挠, 让我们充满希望地看待挫折和失败,给我们从困难中恢复的力量,使我们更加坚 强。真正的乐观是源于对现实的合理解释,将失败视为挑战,努力去尝试。创造 了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老师说过,“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 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 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老师每天以积极热忱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把每个孩子都变成了信心满满的热爱学习的快乐天使。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希 望学生成为能够成为积极乐观的人,我们就首先要成为积极乐观的 人,带着积极的情绪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停止抱怨,以乐观的态度 面对失败和挫折,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教师可以在早晨问,“孩 子们,昨晚过得怎么样”孩子们会乐于分享他们简短的事情,比如“我昨晚吃了我 最喜欢吃的苹果派”或者“昨晚和哥哥打球我赢了”。如果孩子每天以思考昨天有 什么好的事情开始新的一天,他就是生活在积极教育里面。雷夫老师最喜欢的一 首诗或许会给我们更好的启示: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谈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