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论文
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论文 一、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以沈阳市为例 1.我国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文化教育是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此后,社 区文化教育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普遍增强。世界各国也都日益重视 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现代意义的社区文化教育形成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率先成立,使社区 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发展。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首创“社区 科普大学”。十多年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迄今为止已创办分校 275所,市级重点分校总数已逾百所,在校学员1.3万人,讲师团教师1200名,组 织课堂教学8.9万课时,培训学员222.6万人次,开展第二课堂科普活动3000余次, 参加科普活动人数达60万人次。志愿者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社区科普大学已 经成为全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2011年6月1日,“沈阳社区大讲堂――― 百万市民数字化在线学习惠民教育工程”启动。此次活动着力打造十个国家级学 习型社区示范点,建设百个网站,实现了同时视频学习1000人,在线学习10000 人的工作目标,每年社区教育覆盖百万人次。通过社区大讲堂,沈阳将构建全市 社区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巩固沈阳文明城市 和生态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素质。
2.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主体: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在我国推进科普文化教育的进程中,青少年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分为 两个部分。一是以学校教育范围内的课堂教学为主的科普文化教育;
二是以校外 教育为主的各级各类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其具体内容是通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 赛、课外学习计划、非正规教育项目、科技馆活动、科学调查体验、科普教育基 地、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形式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而全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科 技活动中心作为主体承担了关于青少年的各种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任务。(1)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社会公益性机构,从 事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传播科学,开展示范性、导向性科学普及活动,组织青少 年科技竞赛的工作,是中国科协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公众进行科学技术传播 的重要力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 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2)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是辽宁省科协 所属的社会公益性机构。该中心担负组织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的任 务,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是辽宁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 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心设置专门机构,常年组织“大手拉 小手”、百名专家进社区、科普大篷车巡展,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 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内容。
二、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普教育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公众接受科学阶段;
公众理解科学阶段;
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我国目前尚处于“公众接受科学”阶段。我国的社区科普文化 教育基本处于专家对公众的科学知识传播普及,公众被动接受的阶段。而青少年 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更是存在着种种不足。
1.青少年科技竞赛类活动多,科技活动缺乏创新形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青少年的科普活动除了学校课堂教学设置的科技课 程之外,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国际国内的 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冬令营、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形成了一些效果显著 的品牌活动,但科技竞赛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科技竞赛活动以国家科技部 门主导、各地科技部门承办实施的形式在激励青少年科学探索、提高青少年科技 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是我国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传播的成功方式。但 存在的比较显著的问题是:一是太过于依赖这种形式,难以与学校、家庭和社区 等多种科普形式有效衔接、形成系统;
二是缺乏创新形式,青少年科技活动数量 多,但多数活动方式雷同,形式陈旧,大多是学科竞赛、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等 形式;
三是功利性比较强,学校和学生参加竞赛往往带有功利性目的,科普文化 教育的主体地位反倒没有突出。
2.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对象倾向于中老年人群体 我国的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沈阳市首创的科普 大学10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沈阳市科协与沈阳市科技局对市民科学素 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沈阳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5.8%,比沈阳 2001年的2.4%增长了3.4个百分点,比2004年增长了1.93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 势。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实践参与活动,如在“节水科学调查体验活 动”中,沈阳市有150个活动小组,5万多名青少年在中国科协网上申报体验数据,申报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但通过刘娇在2009年针对沈阳市大东区黎明社 区等两个街道五个社区的一项社区科普调查数据来看,在207名调查对象中,41 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人数占91%,25岁以下的占2.9%,说明社区科普大学的对象 主要是中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基本被忽略。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和现实原 因,但如何把社区科普大学的教育资源利用到青少年群体,是不得不面临的重要 问题。
3.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形式上缺乏有效衔接机制 在当前我国的科普文化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是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轰轰烈烈, 而青少年社区科普教育难以融入;
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科技竞赛如火如荼,却是在 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学校与校外相关机构的活动。两者难以形成有效的衔接,没有 形成整体科普教育系统,导致社区科普教育的资源青少年群体无法更好的利用。
即使有针对青少年的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也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虽然在 有些地区出现了由学校牵头组建的社区文化教育委员会,参与学校课外科普活动 的协调与管理,形成了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科普文化教育模式。但是,学 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的不便,难以调动社区各方面资源的积极性, 究竟以学校为主体还是社区教育为主体,需要有关部门予以协调和平衡。
4.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与目标性 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不仅是科学知识的 普及与传播,更利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在社区科普文化教 育的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社区科普文化教育 的内容大多数都集中在医疗、饮食、公德以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围绕青少年的身 心发展阶段特征的比较少。二是内容上缺乏目标性。由于对象的不同以及对象接 受科学技术普及的途径和方式的差异,在科普文化教育的目标上,有不同的倾向。
三、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 从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的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打造一个家庭、学校、社 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科普文化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采取措施:
1.建立国家科技部门为主导的统一科普文化教育体系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同时成为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担 负组织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领域。这 些活动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现在已经把青少年科技活 动中心的活动领域扩大到所有社会公众,而不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群体。因此, 应该建立起一个统筹协调的全民科普文化教育体系。
2.完善社区科普大学教育模式 从2002年开始,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开展十多年的科普工程,不仅在沈阳市 区内得到迅猛发展,还开辟了沈北新区等分校,在铁岭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社区科 普大学,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但目前社区科普大学的对象性太强,难以 兼顾其他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因此,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若想得到深化 与发展就必须完善已有的社区科普大学模式。比如社区科普大学的活动对象、活 动内容、活动群体应有意识地兼顾整个群体,而不是只注重中老年群体。社区科 普大学也应该是分类、分阶段的教育体系,可以扩展成为社区科普学校,分为青 少年部、中年部、老年部等,使得各部之间资源共享、活动与课程有针对性,做 到协调统一、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3.针对青少年群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有效衔接机制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处在学校教育的发展阶段,使得青少年有了更多 的渠道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首先要抓好学校科普教育,利用学校的师资、课堂、各种实验设备和一切 可以利用的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达到对科学思想、方法、精 神和知识的训练;
其次,要完善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文化生活的引导,建立现 代文明家庭概念;
再次,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教育系统,把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资 源整合起来,大力深入开展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活动,利用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 带动其他群体,共同促进社区科普文化教育;
最后,要有系统性思维,将家庭、 学校和社区整合起来,如青少年群体要利用社区科普大学的资源,老年人群体要 利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区内的所有科普场馆要共同利用等。总之,要各有 侧重,各有特点,既不重复,又突出特色,形成完整的有机的教育体系,完善“校 外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即校外教育社区化,社区生 活教育化”的终身教育机制。
4.在科普内容上分类,做到针对性和目标性相统一科普内容由于对象群体的不用,其目标自然不相统一,事实上在当前的科 普文化教育过程中,老年人群体虽然与青少年群体有所不同,但仅仅是从受众的 接受内容上的不同,而不是建立在科普文化教育的对象特征不同的基础上。比如 在青少年群体中科学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相比,科学知识反倒不是那么紧迫。一般而言,青少年群体掌握的科学知识量往 往比老年人要多。因此,在老年人群体中,应着重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 和科学精神的弘扬,然后才是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其正在接 受学校教育,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会比老年人接受更多的科学知识,青少年 社区科普教育应着重对其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普及,使其 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判断。这样才能与学校科普教育做到有效的衔接,相得益彰, 共同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
5.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青少年网络科普教育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会生活将在未来社 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已经 离不开网络科普文化教育。事实上,各种民间科普网站如果壳网、科学松鼠会得 到蓬勃发展,对于公众科普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媒体如一些科学工作者的(研究 院所、医院、科学领域工作者等)个人微博也发布各个领域的相关科学知识,宣 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因此,要广泛开展网络科普教育,以社区资源为平台, 建立网络在线科普课堂,以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为支点,开展科普文化教育 活动,用这些网络电视广播媒体开展互动,使青少年和其他群体能够通过科学的 方法和思维自己掌握和学习科学知识,使我国科普文化教育尽快跨入到公众理解 科学和公众参与科学的阶段。
作者:张洪涛1 张静华2 工作单位:1.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省团校 2.辽宁省 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