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具有对机体的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等形成的病理过程造成影响,有效减少AS的发生,降低其病死率,显著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并降低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抗AS疗效,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斑块形成;AS的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常见于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起初病理改变。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降脂药物,具有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1],阿托伐他汀还具有对机体的血栓形成、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等形成的病理过程造成影响,有效减少AS的发生,降低其病死率。本文对阿托伐他汀的抗AS作用,现综述如下。
1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
A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皆伴有炎症反应,通过将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促炎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并聚集,完成AS的病理反应过程,对内皮功能造成影响,阿托伐他汀主要显著减少斑块中的炎细胞,起良好的抗炎效果,明显改善AS。
1.1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低: 有实验中研究表示,A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中的hs-CRP明显下降,并能显著降低其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同时还可使在血管内的脂质沉积明显减少,使巨噬细胞内膜的吞噬、浸润作用明显减轻,进一步使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也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CRP的表达,或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起抑制组织因子的表达及活性的作用,从而使前炎症介质的表达受到抑制,而不是由于降脂作用。
1.2 使巨噬细胞分泌的金属蛋白酶(MMPs)降低: MMPs可通过对纤维帽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降解,并使其结构受到破坏,促使斑块加速破裂,是一组具有可消化特性的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重要酶类,也是引起AS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中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改变巨噬细胞的大小来减少炎细胞数量的作用,还具有使淋巴细胞及泡沫细胞减少产生MMPs,从而使动脉硬化的斑块维持稳定。
1.3使核转录因子Kbc(NF-Kb)的表达受到抑制: 心脏组织器官及血管中广泛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通过激活RAAS,增多血液中的自由基,激活NF-kB引起高胆固醇血症。武晓菊等研究发现[2],应用苏丹IV对AS模型进行染色,能有效抑制阿托伐他汀形成AS,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对激活AngII的作用机制进行有效抑制,进一步使NF-Kb的表达受到抑制。
1.4 使白介素的表达受到抑制: 白介素-18(IL-18) 在AS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属于一种“多效能”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能促进斑块的破裂。周爱琴等研究发现[3],阿托伐他汀可影响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分泌的IL-18水平。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起抗炎的作用,从而保护内皮。
1.5 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l(ICAM-1)的活性,抑制细胞粘附分子-l(VCAM-1)的表达: AS的发生与发展主要由于炎症介质大量激活ICAM-l的活性,增加VCAM-1的表达,将血液中黏附的白细胞迁移至血管内皮表面,使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作用增强。庞文跃等研究结果中显示[4],阿托伐他汀具有使ICAM-l的mRNA表达抑制的作用,表现为浓度的依赖性,通过抑制ICAM-1某个环节的基因转录,降低白细胞的数量及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作用。
1.6 使髓过氧化物酶(Mpo)受到抑制: Mpo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存在并表达的血色素酶,参与AS炎症发生及发展的全过程。周滔等研究发现[5],阿托伐他汀不仅能使单核细胞的Mpo表达得到抑制,表现出剂量性的依赖,还可通过激活PPARr的基因表达,使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来使MPo的表达受到抑制。
2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内皮功能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防止形成血栓和血小板黏附,调节血管的舒缩状态,阻碍炎症细胞发生浸润等。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一般为血管内皮发生功能紊乱,随后发生的动脉硬化又进一步加重了内皮功能的紊乱。因此,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可显著改善AS。
2.1血管内皮功能中一氧化氮(NO)的依赖性: NO通过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使是一种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重要分子。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小板的聚集受到抑制,起抗血栓的作用。杨玉双等[6]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NO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中的NO水平,并且参与形成AS的形成,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使NO水平升高起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2.1.1使Rho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作用受到抑制,激活NO的合成酶(eNOS): 血管的新生和生成过程中,eNOS起重要的作用,不仅可催化生成NO,还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及增殖,参与血管生长因子TGF、FGF、VEGF诱导血管新生的全过程。有实验证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激活NO的合成酶(eNOS),使Rho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作用受到抑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对eNOS的表达进行上调,使OXLD L负向调节eNOS的作用降低。
3阿托伐他汀具有具有抗氧化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陆玉良等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62P进行测定,显示AS病人中的CD62P浓度显著提高,并且增强血小板的活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D62P水平显著降低,表明阿托伐他汀
能通过对血小板活性进行抑制,减少沉积在血管内膜的脂质,降低损伤内皮细胞,最终使血小板受到的刺激降低。同时,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使SOD的活力增强,从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使MDA和OX-LDL生成减少,进一步使OX-LDL损伤组织的作用减缓,抑制形成AS斑块。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其抗血栓、抗氧化、抗炎及增强内皮功能等作用,显著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并降低斑块形成,具有良好的抗AS疗效,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潘国洲,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0,5(4):400-402
[2] 武晓菊,鹿育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脑组织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1):27-30
[3] 周爱琴,王云开,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索-18分泌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9-131
[4] 庞文跃,姜立清,胡大一等,阿托伐他汀对人内皮细胞问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5,7(4):295-297
[5] 周滔,周胜华,祁述善等,阿托伐他汀对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增殖活化剂受体表达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1):59-61
[6] 杨玉双,李学字,麻薇等,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NO和Pal-1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67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