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听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他们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树立。文章结合高校教育和听障大学生实际情况,从实践教育、幸福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对错误思想观念实质的辨别等四个方面阐述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对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科学理性认同能够使听障大学生构筑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积极的人生目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听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认同研究
文/郑丹丹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 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正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听障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提升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在聚焦加快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历史使命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显得意义重大。
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任何人都不会是社会的孤立体,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自己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通过自我活动满足身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求。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在进行社会活动过程中对事物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等作出的主观价值评判和行为选择倾向, 具有主观性和稳定性。认同(identity)作为心理学术语,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形成,一般建立在
理论认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经由个人的自主学习、理性选择将所学所悟转化为自我价值认同, 再通过实践来完善并规范自己行为完成行为养成的一个自我教育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2]
在大学生价值观结构体系中,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价值观并起着价值引导的作用,在大学生价值观有机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能够有助于解决教学统一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至今,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建设源于文化、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深厚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并重构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资源。核心价值观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分散的个体凝聚在了一起,整合各阶层和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具体化、生活化等特点使它成为社会政治文化中能够处于首要地位的价值体系。
(一)引导听障大学生立足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曾说“: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3]
一个人的
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的需要和追求,这种需要不仅有维持生命的意义,也含有人的意识和能动性。当前,社会利益与价值多元性正通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得以加倍放大, 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被吸进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中, 产生了多层多样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崇拜。另一方面, 价值观归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1 人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日趋多元化,个人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的标准日益现实化、功利化,个人的价值追求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营、社会氛围因素的影响。然而实践对人的意识起着决定作用。个体通过实践活动,在主体客体化及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感知对象、认识对象,逐渐将对象内化为自身观念,并外化为行为,实现从无律、他律到自律、自由的发展过程。
[4]
因此,社会现实矛盾、利益格局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辩证思考,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有着更良性的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与每个人日常息息相关的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武器,个体自身也能够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别,能对自身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过程中, 侧重培养听障大学生个体自身价值观的认同,遵循价值观认同规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个体价值自觉, 融入自身社会发展与实践的各个方面,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指导日常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争取实际效果,而且作为内化与外化的关键,认同不仅在认知和情感上,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了实际效果的内化与外化,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个体价值需求的满足就能够使个体对主流价值观产生信任感。同时,积极营造尊重和满足听障大学生个体合理及正当的利益诉求的大环境, 增强核心价值的感召力,也让听障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信任和信仰,使听障大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二)提升听障大学生生活幸福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价值观是对人生观的现实体现, 一个人的人生观是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观察其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加以判断。一个人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动就是其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这充分展示了其价值观。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生活方向和生活方式不同,赋予人生的意义也就不同。追求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胸怀志气、投身社会。幸福感是人生观在幸福问题上的特殊表现,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志向与生活奋斗目标息息相关。在大学时代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听障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份子也有着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样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稳定安全的重要先决条件。
依据唯物史观,生活决定意识是价值观的原点和根基。在尊重听障大学生主体性同时, 以软性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和困难,将教育、理解、关怀结合起来。听障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面临的主要是专业学习和就创业问题。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转化为他们自身内在发展的需求, 从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中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高校及早并合理地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与选修学习, 重视隐性教育,设立帮扶机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常遇见的学业、人际交往、贫困资助、职业发展等实际困难,遵循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适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资助服务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心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近感。增强听障大学生们的“正面情绪”,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信心、安全感、寻找幸福感和满足感。鼓励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寻找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减少孤独感、自卑感等“负面情绪”,真心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解价值体系, 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烈的情感认同。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的远大理想
在当今世界上,仅有五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林立的国际格局中, 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显得珍贵但却弱小。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当属中国。历经曲折的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中国拥有灿烂悠长的历史文化、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近几年一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备受瞩目, 而这与执政党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密不可分。在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辩证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国情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希望人民群众要有信仰,这样国家才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优秀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当代发展。中国梦是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有机结合、高度统一。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与使命。“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5]
作为社会未来发展不可
缺少的中坚力量, 听障大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深度与理想信念方向,也决定着其与中国社会制度的融合程度。简单而言,只有年轻一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拥有正确的、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信念,国家才会朝着统一、和谐、团结的方向逐步发展, 而个人在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四)认清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建立科学的理性认同听障大学生日常更偏向于运用网络获取咨询, 通过观察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聋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运用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沟通与交流。大数据时代,获取海量信息知识的途径日趋开放多元。作为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他们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比起健全人显得浅薄、简单,而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言论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媒体舆论如“两微一端”的直接影响。
文化的强弱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地位, 西方国家常以“文化”的糖衣向其他国家传播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以网络信息、阅读书籍、饮食购物等方式渗入精神世界。而在多元价值观和复杂思潮的冲击下, 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正不断受到影响, 部分青年学生往往疏于理性辨识错误思潮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
文化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层面,里面蕴含了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软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有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性。“第四权力”
是西方社会的一种关于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地位的比喻。
现如今, 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中轴和灵魂[6]
,
高校结合线上线下的优势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噺唻?媶墖,正面宣传主流舆论思想, 帮助听障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文化渊源,厘清“自由”、“和谐”
“民主”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西方的自由、和谐、民主的不同,并将核心价值的解读更加生活化、大众化,引导听障大学生以理性的觉悟、反思的态度、自律的精神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认清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类对人生目的和价值追求的错误想法的侵蚀,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呈现符合当代大学生身份的优质文化取向、心理状态与思想品格,在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掌握真才实学, 由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有机地融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中。
三、结语
提升听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目前我国各地方特殊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听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政治文化基础与健听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听障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多数依靠课堂和新媒体宣传, 很容易造成对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表面理解而陷入一种就核心价值观谈核心价值观的误区。因此充分认识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尊重听障大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不断完善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建设, 更有利于强化听障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86.
[4]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53.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6]王洪波.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何以可能———一种唯物史观的视角[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05):4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听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460)的阶段成果。作者简介:郑丹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
|高等教育|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