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艺术理论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音乐论文
  • 美术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离... 正文 2019-12-14 07:26:35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毕业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 [摘要]:《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损害赔偿 请求权建立的基础是侵权行为抑或契约解除行为,结合《婚姻法》第46条和《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解释(一)》第29条作者认为应是侵权行为。

    该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除了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四要件外,还需具备一个比 较特殊的程序要件即离婚,也就是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因果关系、 离婚。该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应是离婚诉讼中的无过错方,责任主体应是有过错方, 无过错方只能向有过错方请求赔偿,而不能向第三者要求。该损害赔偿既可适用 于诉讼离婚,也可适用于协议离婚。本文就上述从法理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损害赔偿侵权行为离婚 序言 修改后的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 度,该制度体现了对弱者和无过错方的扶助保护,具有填补精神损害、抚慰受害 方、制裁过错方的功能,是我国婚姻法修改中的一个突破,然而由于只有一个条 文,而该条文又过于简约,以至于对该制度存有较大的争议,虽然《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 释》)的出台,使得该制度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就该制度仍需作理论上的 进一步探讨。本文将从找寻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出发来探讨该制度的有关 问题。

    一、离婚损害赔偿之请求权的基础 损害赔偿系民法之核心,损害赔偿之发生有基于侵权行为的,亦有基于行 为的。那么,对于离婚损害赔偿,其究竟基于侵权行为拟或法律行为?回答这个 问题,实质上是探求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这需要对不同的立法条例进行 比较。

    就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而言,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是侵权行为。

    但如果仅根据婚姻法的第46条规定尚难下此定论,因为该条仅规定在重婚、有配 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种情形下,无过错方有 权请求损害赔偿。从文义上看,并不能表明离婚损害赔偿的原因是基于离婚,还 是基于四种情形下的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原理,契约的解除和侵权行为均可以发生损害赔偿请求权。何者为请求权基础呢?笔者认为,如果仅依据婚姻法第46 条的规定,只能把婚姻关系解除作为请求权的基础,否则离婚损害赔偿就毫无意 义。但是随着《解释》的出台,该《解释》第29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判决不 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46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 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通过该《解释》,可以得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的基础是侵权行为。因为该《解释》第29条实际上是确立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侵 权损害赔偿诉权的限制,从而确立了我国离婚赔偿制度的前提。因此,可以说我 国离婚损害赔偿的实质是夫妻之间侵权损害赔偿诉权限制的解除。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许多外国的民法典中都有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226 条规定:“如离婚的过错全在夫或妻一方,则该方得被判赔偿损害,以补他方因 解除婚姻而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日本民法典第151条第2项规定:“因离婚而 导致无责配偶一方的生活有重大损害时,法官可允其向他方要求一定的抚慰金。” 瑞士民法典第151条规定:“因离婚致无过失之配偶,其财产权或期待权受损害者, 有过失之配偶应予以相当之赔偿。”纵观上述各国民法典之规定,虽然也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但是其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都是建立在婚姻契约原理之上的,离婚损 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均是离婚,而不是特定的几种侵权行为。通过比较,可以看 出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离婚损害赔偿,其实质就是侵权损害赔 偿,而且是在特定情形下(限于婚姻法第46条列举的四种情形)的损害赔偿,这 样就使得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难以充分发挥该制度应有的 功能。

    二、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由于我国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是侵权行为,因此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 构成要件,根据民法关于侵权责任的一般原理,应当具备侵权行为、损害事实、 过错、因果关系四个构成要件。同时,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和《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9 条规定,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只针对四种侵权行为,并且只能在离婚时提出,因此,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与一般的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存在一定的不同之 处。现对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分析如下:
    (一)侵权行为 新《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导致离婚损害赔偿的违法行为限定在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与遗弃家庭成员这四种范围之内,除 此之外的其他违法行为,在离婚时概不承担离婚损害赔偿。

    1.重婚行为 重婚行为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 为。这里所谓的“有配偶”,是指已经建立婚姻关系而言,简而言之,男人有妻, 女人有夫。这种婚姻关系的存在形式,一为法律婚,二为事实婚。法律婚是指办 理过结婚登记手续而成立的婚姻关系。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必须履行法律规 定的程序,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取得政府机关 颁发的结婚证书,夫妻关系才算合法建立。事实婚,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凡 是男女违反结婚程序而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公认他们是夫妻的,都 应认为是事实婚。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的,是名符其实的重婚。而事实婚能否构 成重婚,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 前发生的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明确指 出: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 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这一司法解释,肯定了事实重婚仍可构成重婚。

    而事实重婚罪,既指前婚是法律婚,后婚是事实婚的重婚;
    也包括前婚是事实婚, 后婚是法律婚或事实婚的重婚。①无论是法律上的重婚,还是事实上的重婚,都 是违反一夫一妻制的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反了婚姻义务,伤害了对方配偶的感 情和身心健康,理所当然要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

    2.非法同居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2条规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 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一司法解释的含义,一是要求加害人有配偶,否则不构 成侵权行为。二是共同居住不以夫妻名义。三是共同居住有一定的期间,即“持 续、稳定”的一段时间。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同居”,与1989年《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条件的若干意见》中的 “同居”概念是不同的。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同居”概念,是指男女双 方均未婚而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 系,有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同居”概念, 是指有配偶而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关系名义共同居住,主要针对的是“包二奶” 现象,两个“同居”规定的内容完全不同。现实生活中,非法同居应作广义的理解, 主要包括通奸、姘居。通奸是指与婚外异性,秘密自愿地发生两性关系的违法行为。姘居是指与婚外异性,不以长久共同生活为目的,非法临时公开性同居。从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规定来看,非法同居似乎不包括 通奸行为。通奸行为在我国新《婚姻法》中没有明确列入离婚损害赔偿范畴,确 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等 国家民法都规定夫妻之间有忠实义务,法国、瑞士、英国、日本、我国、香港等 民法,都规定通奸是离婚的法定原因之一。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民法还规定通奸 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理由之一。我国新《婚姻法》在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 忠实”,然而在第32条规定的离婚理由及第46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理由中却不 见通奸的字眼,是态度暧昧,还是有意回避?抑或是通奸压根儿就有能成为离婚 及离婚损害赔偿的理由?笔者认为,通奸行为应当成为离婚的一个法定理由,情 节严重的,还应成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一个法定理由。

    3.家庭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不管就世界而言还是就我国而言,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199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5条规定:“禁止暴力手段 残害妇女。”新《婚姻法》为了制止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在第3条再一次明 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何谓家庭暴力,新《婚姻法》没有作出界定。一般而言, 家庭暴力是指丈夫对妻子所实施的暴力,这是狭义上的家庭暴力。广义上的家庭 暴力泛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家庭暴力,基本上应 理解为狭义上的家庭暴力,即主要是指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行为,但不排除在 特殊情况下妻子对丈夫实施的暴力。国际上通常对家庭暴力的理解也是这样的。

    关于丈夫对妻子发生的暴力行为,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第2条 界定为:“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据此,丈夫对妻子实 施的暴力行为一般被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妻子的身体所实施的伤害行为。

    二是给妻子的精神或心理方面造成的伤害行为。三是性暴力行为,即违反妻子的 意愿,强迫妻子发生性行为或有性虐待行为。

    对配偶一方实施家庭暴力,可能造成伤害,也可能没有造成伤害。对配偶 一方造成伤害的,伤害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低程度是什么,是需要探讨的一个 问题。只要对配偶一方实施殴打、捆绑、拳脚相加等残害行为,次数较多,在客 观上给对方造成轻微伤害以上的,都应认定为家庭暴力。夫妻之间的偶尔争吵、 打骂,偶尔的轻微殴打行为,则不应认定为家庭暴力,因而不能请求离婚损害赔 偿。

    4.虐待、遗弃行为虐待是指配偶一方对另一方,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强 迫过度劳动等,从肉体上,精神上和性方面进行摧残迫害的违法行为。虐待具有 行为的持续性和手段的多样性特点。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虐待行为,不要求 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刑法上规定的虐待罪,其构成以情节恶劣为条件。如何 认识和理解“情节恶劣”,司法实践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一是虐待行为 持续的时间长。二是虐待次数频繁。三是虐待动机卑劣。四是虐待手段凶残。五 是虐待特定的对象。六是后果严重。② 遗弃是指配偶一方对另一方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违法行为。离婚损 害赔偿中的遗弃行为,其特点是:一是被遗弃的配偶一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二 是加害方负有抚养义务且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三是加害方出于故意,即明知 自己应当履行也能够履行抚养义务而拒绝履行。对于因遗弃致被害人生活无着落, 流离失所的;
    在遗弃中又对被害人施行打骂、虐待的;
    基于玩弄女性,腐化堕落 等卑鄙动机遗弃的;
    由于遗弃而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
    遗弃者经屡教而不改 的,③则属于情节恶劣的遗弃行为,构成遗弃罪。构成遗弃罪,司法机关在追究 刑事责任后,被害人当然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离婚损害赔偿。不过,离婚损 害赔偿的遗弃行为并不要求“情节恶劣”,只要有遗弃行为就可以。

    (二)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配偶一方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 家庭成员,而使配偶另一方人身权益遭受损害的事实。损害事实有学者从侵害配 偶权的损害事实出发,认为包括心理层次:一是合法的婚姻关系受到破坏。二是 配偶身份利益遭受损害。三是对方配偶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四是为恢复损害而 损失的财产利益。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的 解释(一)》第28条规定:《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 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损害事实包括物质的损害事实和精神的损害事实。

    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四种侵权行为,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重婚和 有配偶一方与他人同居的,主要是精神损害。这种损害赔偿的特点主要是精神损 害赔偿,即赔偿受害配偶身份利益的损害,精神痛苦与精神创伤的损害,以及为 恢复损害所造成的财产利益的损失。另一类是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的, 损害事实包括物质和精神的损害事实。物质损害应当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而不只是财产损害。这样,损害事实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三类。

    《解释》第28条明确规定,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 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因此,损害事实既包括 物质损害也包括精神损害。由于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基础是侵权行为,因此“损 害”仅指由于婚姻法第46条所列举的四种情形导致的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对 于其他行为如吸毒、赌博等引起的损害并不是离婚损害赔偿上的“损害”。同时, 这种损害仅指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如果一方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和家庭财产 供另一方出国深造或攻读生,另一方获得知识或技能后与之离婚,由于离婚而导 致的一方预期利益的损失就不能通过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获得救济。所以说, 在损害的范围上,我国婚姻法规定得极为狭窄。西方国家则不然,如瑞士民法典 的损害包括由于离婚所引起的所有财产权或期待权的损害。笔者认为我国的离婚 损害赔偿应加上此项。

    (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夫妻 一方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另一方受损害事实的发生,才符合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的要求。

    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有人认为因果关系是“妨害婚姻家庭关系违法行为 导致夫妻间的离婚。”⑤有人认为是“违法行为和感情破裂之间有因果关系。”⑥ 有人甚至认为离婚本身就是一个构成要件,是“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程序意义上 的要件。”⑦笔者认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是侵权行为。在侵权行为的 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具有必然的联系,而不会是别的 构成要件。离婚作为离婚侵害赔偿的一个实体构成要件,显然不符合侵害权行为 构成要件的要求。因为如果把因果关系看作是违法行为与离婚之间的因果关系, 就等于离婚是损害事实的全部,那么,妨害离婚关系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物质上 的损害和精神上的损害就没有任何意义,离婚损害赔偿就因为没有物质和精神上 的损害事实而无须赔偿,这样理解因果关系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离婚既是 损害事实的,也是因果关系链条中的必要环节”。离婚只是行使离婚损害赔偿的 一个程序条件,不是一个实体构成条件。

    (四)主观过错 在民法上,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个过错包括 故意和过失。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 意的过失。在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中,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应为故意形式,不包括过失形式。虽然民法中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范围仅以过错之有无和损害 之大小而确定,不因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不同。但是,在离婚损害赔偿中,区 分故意和过失的意义在于,过失侵权行为不能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因为从我国新 《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四种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来看,侵害行为人主观上只能 由故意构成,即侵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并希望其结果的发 生。

    违法行为人在主观上违反婚姻,破坏合法的婚姻关系,侵犯合法配偶的人 身权益和身份利益,其行为在主观上的故意即为确定。

    (五)离婚 离婚是适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具备该程序要件,例如 具有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但没有被判离婚,也就不存在离婚损 害赔偿。离婚这一要件还要求离婚的客体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如果是无效婚姻, 如婚前隐瞒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而导致的离婚,并 无适用离婚损害赔偿之余地。同样,对于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后也不适用该制度。

    当然,由于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实质是夫妻之间侵权诉权限制的解除,因此 可以说,离婚只是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程序意义上的要件,而非实体意义上的要 件。

    三、离婚损害赔偿的其他法律问题 (一)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 《解释》第29条第1款明确规定,承担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赔偿责任的主 体是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也就是说,无过错方不能向第三者要求 损害赔偿。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合理的,因为离婚损害赔偿和干扰婚姻关系之 侵权责任是两个法律问题。地区的民法典对此也是分别适用不同的规定。王泽鉴 先生将后者称为“干扰婚姻关系”,在这种情形下,受害人可否基于干扰婚姻关系 向第三人请求非财产上损害赔偿,对此,台湾地区民法典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台 湾法判例对此一直持肯定态度,只是对于所侵害的权益的类型上摇摆不定。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离婚损害赔偿既可适用于诉讼离婚,也可适用于协议离婚,因为二者具有 同样的法律效力。当然,在协议离婚时,是否给予损害赔偿,有当事人双方协议约定。如果协议离婚时,无过错方没有提出损害赔偿,可否在一定期间内再提起 损害赔偿之诉?笔者认为应该可以,因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初衷在于对弱者和 无过错方的扶助保护,无过错方在协议离婚时,可能不知道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 权,为此,法律不能推定其放弃了该权利,应该允许其在一定期间内提出损害赔 偿之诉。


    ①何恩光《也谈事实重婚罪》,载《江西法学》1991年第3期。

    ②赵秉志《刑法安全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394-395 页。

    ③高铭暄《刑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732页。

    ④杨立新《论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载《法学》2002年第7 期,第58页。

    ⑤马原《新婚姻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392页。

    ⑥滕蔓、丁慧、刘艺《离婚纠纷及其后果的处置》,法律出版社2001年9 月版,第108页。

    ⑦王明华《离婚损害赔偿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2 年5月7日第3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论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毕业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