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美声民族文化研究
美声民族文化研究 【摘要】中国声乐的教育特点对于我们理解美声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中国声乐的教育特点进行总结,其次对美声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挖掘 和探究,旨在深化人们对美声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关键词】中国声乐;
教育特点;
美声民族文化 一、中国声乐的教育特点 (一)声乐教学侧重演唱技能的培养。声乐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演唱 技能的培养。技能与声音不同,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肌体动作训练而成。对于学 生来说,要想有稳定良好的声音状态和演唱状态,必须通过一整套科学标准、协 调一致的动作训练才能达到。演唱技能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对于学生来说,就 是需要不断、反复练习才能够把握演唱技能的科学规律,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声乐课所训练的内容一般都遵循由浅到深、逐步变难的原则,不断强化和完善学 生的音域、音色和音量的控制,培养学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发声技术,使学生的 演唱技能能够得到全方位培养。(二)音乐知识的传授是基础。在声乐教学当中, 很多教师都会反复对学生强调演唱技能的重要性,但这不是说声乐教学就不注重 基本的音乐知识教学。我们必须明白,音乐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 学生演唱技能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像歌曲分析、艺术处理等内容都需要教师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细致讲解才能明白。(三)声乐演唱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从 时间概念来说,声乐演唱的时间概念明显强于其他学科。比如,其他学科在考试 过程中,还有机会和时间进行反复修改,而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时间的控制则是 十分严格的。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声音不理想、技巧不规范或者“开破”等现象, 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时间概 念,严格培养学生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能,保证学生在演唱表演或者考试时,能 够更加游刃有余、表演自然。(四)声带和相关的发声器官是声乐教学的“乐器”。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还表现在其所依托的乐器就是人自身的器官, 比如声带和相关的发生器官,声音经过内耳道的传递,与通过口腔向体外传送时 所产生的震动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声乐演唱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 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演唱者主观上的听觉,与其演唱的客观情况很难达到一个 完美统一。有时演唱者觉得自己演唱的声音太小了,而听众觉得很大,从而出现 不太理想的演唱效果。目前这也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难点所在。
二、美声民族文化的起源及相关特点(一)美声唱法的文化起源及发展。美声唱法这个词是从意大利语Belcanto 直接翻译过来的,它的原义是美好歌唱的意思。从它的原义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美 声演唱不是只对声音有较高的要求,它对于演唱者的音准、节奏、风度、仪表和 气质都要十分严格的规定和标准。谈起美声唱法的起源,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乐 器的发展史。在17世纪的欧洲,为声乐伴奏的乐器只有钢琴,并且当时的钢琴由 于没有延音踏板,致使其发出的声音短促,音量很小,演唱风格整体偏轻柔。在 尚家骧先生的《意大利歌曲集》中有一首《我亲爱的》,这首歌就是17世纪左右 的作品,因此整首歌的演唱十分轻柔缓慢,代表了美声唱法早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随着乐器的不断发展,古钢琴不再是唯一的伴奏乐器,弦乐器的出现使得三重奏、 四重奏都得以实现,因此木管小乐队、钢管小乐队以及双管大乐队日益发展壮大, 人们开始加强对于声乐的发展和声音的技术化处理。人声开始在这个时期得到最 大限度发掘,人们在演唱的时候必须打开喉咙,才能够将优美的人声传递给观众。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声唱法逐渐呈现出现代化特征,比如强调呼吸艺术、注重声 音的高位置、打开喉咙等。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十分经典的作品,如《爱之 甘醇》当中有一段咏叹调,被奉为浪漫主义的爱情小调。在20世纪后期,美声唱 法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像世界三大男高音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美声演唱风格。
(二)美声唱法的要素。美声唱法对于声音的要求很高,要求发声自然,声音宏 亮,音色美妙,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因法、巧妙的滑音、稳 定的持续音以及装饰音等。美声唱法的要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嗓音自 然优美,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保持声音的均匀与统一。第二,通过严格的技巧 训练和演唱技能的培训,能够演唱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乐作品。第三,通过赏析 优秀歌唱家的表演,掌握各种美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