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目的 探讨不孕症的原因。方法 对160例不孕症患者的不孕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卵管因素、卵巢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宫颈因素为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因素。结论 做好不孕症的病因分类,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可以提高不孕症的治愈率。【关键词】不孕症 病因 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不孕症定义为结婚后至少1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据初步报道,我国育龄妇女不孕不育的比例为11%[1],现将我科收治的160例不孕症患者病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女性年龄最小21岁,最大43岁,平均(26±3)岁;男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45岁,平均(27±3)岁;不孕年限最短2年,最长15年;原发不孕49对,继发不孕111对。
1.2 检查方法
①不论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每对夫妇双方一同就诊,首先对男方除了全身体检及内外生殖器检查外,给予必要的精液、前列腺液、尿常规、精子抗体、卵磷脂抗体等。明显异常者加做内分泌、睾丸B超、无精子症者做附睾穿刺,必要时做睾丸活组织检查,找不到病因者查AsAb。加强男性因素对不孕影响的认识。②排除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症后,女方进行常规妇科检查,阴道B超检查、排卵监测、子宫内膜活检、输卵管通畅试验、基础体温、性激素测定等检查,明确诊断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孕症。对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患者检查抗精子抗体(AsAb)、性交后试验、月经期前子宫内膜组织检查、必要时行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
2 结果
160例不孕症病因中,输卵管梗阻64例,占40%(多继发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和引产后);卵巢功能异常48例,占30%;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占7%;子宫宫颈因素9例,占6%;免疫因素6例,占4%;不明原因10例,占7%。其中有些患者同时具有2项或2项以上。这种多因素倾向可能存在联系。如盆腔炎可继发输卵管梗阻。了解和认识不孕症发病的多因素倾向的意义在于诊断不孕症过程中当发现某一异常因素后,仍有必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否则可能遗漏其他不孕症的病因,因而影响诊治疗效。 3 讨论
3.1 生殖道炎症因素在所有发病因素中占首位,其中盆腔粘连和输卵管阻塞是主要原因。随着对外开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未婚怀孕及已婚未育前人流的病例增加,加之各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人流引产后生殖道、炎症发生率随之增加。有研究显示,生育前人工流产所致的发病部随之增加。有研究显示,生育前人工流严重所致的生殖道炎症与继发性不孕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继发性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宫腔粘连都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运输,导致不孕。利用宫腔镜研究发现,宫颈管粘连,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输卵管起始部阻塞在不孕症中占重要比例。随着各种检查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女性生殖道炎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的关系亦得到了证明。
3.2 卵巢功能异常
包括卵巢发育不全、黄体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等影响卵泡发育或卵子排出的因素都会造成不孕。本组不孕病因中排卵障碍也为第二位。
3.3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原因在本组中占第三位。该病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病变内出血和纤维化使输卵管扭曲变形、闭塞或蠕动减弱,影响摄取卵子及孕卵运行。而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大多与人工流产造成宫颈子宫内膜损伤有关。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内膜种植学说已为广大学者公认。本组大多有宫腔或腹腔操作史,异位的病灶使输卵管、卵巢及子宫的正常位置、形态、功能受到影响,以致不孕[2]。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经期尽量避免盆腔检查、避免手术操作引起的医原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抑制排卵可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因而经血及内膜碎屑逆流至腹腔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3.4 子宫宫颈因素
宫腔粘连、内膜息肉等炎症性、先天性无子宫、幼稚型子宫及子宫等发育不良或畸形都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症、宫腔粘连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另外,阴道炎的分泌物中,大量白细胞可能吞噬精子,消耗精液中的能量物质,降低精子的活动力,缩短精子的生存时间。同时也可上行感染,是造成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的潜在因素[3]。宫颈因素、炎症或其他原因使宫颈黏液性质改变,不利于精子的通过。
3.5 其他
原因不明,经过各种检查,女方能排卵,输卵管通畅且功能正常,男方精液正常,仍不能生育。因精神因素影响不孕已被公认,临床上有许多例子,经医生的解释解除顾虑后即怀孕,因精神紧张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系统,影响排卵功能,还可以通过自主神经影响输卵管的收缩与卵子的运输而影响受孕。此外,心理上存在某种障碍也可能致成不育。首先应排除心理障碍、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精神病、环境性闭经、神经性厌食、假孕等。
参 考 文 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5-30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23-2324.
[3]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