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全面二胎政策的论文
有关全面二胎政策的论文 有关全面二胎政策的论文篇一 《二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几经变化,形成现今 的计划生育政策,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用工荒、性别比例等问题凸显,人口与经 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劳动力资源逐步匮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 生育政策亟需调整。文章通过对我国人口生育现状的分析,在运用人口需求理论 基础上,对二胎政策进行讨论。实行二胎政策,适当提高人口数量,弥补劳动人 口不足,有利于提高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同时,使人口性别比例回归正常水平, 降低养老人口比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口、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需求理论;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 (一)建国初期的人口增长与节制生育政策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1949 到1953 年之间,人口死亡率由1949 年的 20‰降到1953 年的14‰,出生率则保持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49 年的 16‰增至1953 年的23‰,我国步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 人口数量控制成为人口政策的重点工作。1953 年,卫生部改变限制节育的态度 和做法,帮助群众节育。1957 年我国正式公布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 国农业发展纲要》( 修正草案) ,明确指出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 地生育子女,节制生育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大跃进”式的人口生育政策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人多是好事的观点,导致了人 口理论研究和节制生育宣传活动被迫停顿。1959至1961 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 严重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计划生育工作停止,广大群众的生育 处于自发状态。1962 年起,全国出现了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在1963 年达 到43.3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57 年的23.3‰升至1963 年的33.33‰。此时, 人口的急剧回升和膨胀问题得到重视。196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重申加强计划生育工作。1964 年,计划生育委员 会成立,指导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这阶段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得到了较好的落 实,但在广大农村基本未全面开展计划生育,迎来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三)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政府制定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1978 年3 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1980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 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 一个孩子。1982 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进入九十年代,人口问题提高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1991 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明确 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2000 年,党中 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 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将向低生育水 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向转变。2006 年12 月22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展计划生育工 作,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人口生育的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 在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者 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90年代末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预计2025年60岁以上老年 人口可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18.4%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 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1.4%,且高龄人口以 年均5%的惊人速度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将日益突出,我国将来 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将不得不为大量的老人服务,而老人终 将逝去,严重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劳动力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中国现在的年生育人口仅为1600万左右,大学招生650万,每年剩余的普通劳动力不到1000万。中国现在的在校大学专科以上的学生人数达2800多万, 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3500万以上,即年大学招生人数可达800万以上.到时候中国 的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与普通劳动力人数基本相当,即各为800万左右.扣除农村 的劳动力,中国每年能转移的普通劳动力将仅几百万人,而退出的普通劳动力人 数可达2200万。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向我国,对劳 动力需求较高,而普通劳动力越来越少,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性别比不协调 中国目前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均值已高达117.84,位居世界首位。
而根据自然规律,男女出生的正常比值应该在103-107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持续高位。我国1982年以后出生性别比为108.47,开始超 过国际警戒值107。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除西藏和新疆外, 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呈偏高态势。有15个省份的男女出生比在 115:100以上,9个省份高达120以上。
三、理论基础 二胎政策符合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人口需求论。凯恩斯主义人口社会 学理论产生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把人口数量与经济危机 联系起来,认为人口缩减会引起经济停滞。他认为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购 买力提高,资本系数才能增大,他主张用增加人口,扩大“有效需求”解决经济衰 退。凯恩斯主义者们认为,劳动力供求水平取决于经济增长,人口的增加,劳动 力的充足供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奥肯定律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需求 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提高,失业率降低;反之,经济增长速度 慢,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也认为, 劳动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经济“自然增长率”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认为人 口增长会催生技术,促进投资与开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David E. Bloom 和Jeffrey G. Williamson 利用经济增长模型以东亚人 口发展为实例的研究极富启发意义,他们指出人口的转变过程中,人口数量和结 构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增长。在人口转变初期,劳动力人口与非劳 动力人口比例小,抚养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 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并由此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此 阶段为人口红利阶段。当生育率与死亡率水平相当时,人口转变趋于稳定,对经 济的影响趋于中性。他们的研究显示,在东亚经济奇迹中,人口转变因素即人口年龄的红利因素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1/3~1/2。而我国过去20多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部分得益于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中获得的人口红利。因此人口 需求理论认为,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 对人口有一定需求。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之路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福利增长为 导向的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动态均衡过程。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 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既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口 赖以生存的经济与社会和谐。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必须得考虑全盘因素,牵一而发动全身,结合具 体国情情况,符合特定社会背景与历史意义,综合分析个人、国家以及整个社会 的各个发展层面,应对我国复杂的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 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人口众多、资源稀少、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低,依 然是中国最基本、最突出的国情。在控制生育政策下,实行二胎政策,稳定合理 的人口生育水平,保持人口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当前,我国实行二胎人口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正 向作用:
第一,应对“用工荒”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刘易斯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 业逐步转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 出现,往往是人口红利窗口关闭的前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 化进程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 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已经转移出2.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剩下2481万人,而且 基本为难以转出的老弱病残。2009年开始中国内陆地区纷纷呈现出“用工荒”的苗 头,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也未能“幸免”,仅在重庆,就有百余个工业园出现“用工 荒”。2009年7月份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继出现用工短缺。人口红利期后, 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消 费人口比例提升,生产性人口比例降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削弱了经济的可持 续增长活力。二胎政策的实现可以弥补经济持续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不足,解决用工 荒问题。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有利于我国产业 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二胎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我国人口数量, 从而提高劳动力数量,解决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人口比例不协调问题,提高劳动生 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有效解决性别比偏高问题。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从生育意愿的价值体系上看,中国传统的生育意愿表现为早、多、男的生育价值 体系。当个体生育者在“早”、“多”这两个方面由于整体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法实现 的时候,更加趋向于选择男孩。在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控制仍然严格的前提下,新 生人口性别被“人为性”扭曲,性别选择影响人们生育价值观,致使出生人口性别 比例失衡。我国人口的历史数据统计提供了证据,我国1950、1960 年代的出生 人口性别比,不仅正常,而且十分稳定,它基本不存在性别比例上的偏失。但自 1980 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大多数年份的出生人口性 别比都在110 以上,明显地偏离了人口出生比例正常值,且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 逐年攀升。二胎政策的实行,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生育选择权,遏止生育性别选择 和性别歧视,降低性别比例,使人口性别比例回归正常。合理的人口性别结构有 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次,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多年推行的以“一胎化” 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打破了人口替换正常规律,人口结构问题开始凸 显,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未富先老”问题在我国开始出现。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为5000~10000 美元,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更加严重。我国人口的比重在2010 年就已经达到了 国际老龄化标准—65 岁及以上人口占7%。若我们继续实行较低人口生育率的一 胎政策,总和生育率为1.35,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空前加快,到2020年将会 陷入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困境,到2050年将高于同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老年人 口比重将是印度的2倍。若我们选择折中的二胎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为1.85, 人口老龄化虽仍不可避免,但可大大缓解人口老龄化引来的社会负担,促进劳动 力结构优化,减轻因为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失衡、需赡养人口 增多、劳动力人口减少、中青年负担危机。有利于开创家庭养老模式,社会养老 保障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 社会环境的和诣。五、结语 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方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国策,对控制人口 数量、提高人口数量起到重要作用。但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特殊时代的特 殊产物,并不能作为长远的人口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胎政策 的开放有利于在保证人口质量基础上提高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走可持续发 展的人口政策之路,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生育工作的密切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问题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口。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适度的人口 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行二胎政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必要的人力资源,以人为本,以 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人口、社会、经济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其 中,人口又是关键因素。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有利于可持 续发展。同时健康也是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基本保证和防止人力资本丧失的重要 手段。在实行二胎政策基础上,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有关全面二胎政策的论文篇二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已30余年,在国家各部门和全 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渐变化和老龄化 时代的到来,劳动力缺失和养老负重等问题变得不容忽视。2015年10月,第十八 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这是我国面对人口新形势 做出的又一重大生育政策调整。文章通过人口结构与规模、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 这三个视角来分析了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分别就政策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与论述,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并希望能够为二胎政策的完善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结构;人口红利;失独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01 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1日上午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于2016年起正式施行。全会提出,为促进 人口长远均衡发展,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在此 之前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到低生育率国家的队伍, 从而导致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不是增长过快,而是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和失 独现象严重等问题,二胎政策的出台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措施。同 时政策也考虑到群众的生育意愿、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1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 1.1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已突破13亿人,但这其中65岁以 上的老年人就大约占总人口的15%,并且每年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虽然人口 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社会中也必然产生一部分老龄化人群,但 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生育率严重降低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 且一般来说,其他国家多数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后才进入 老龄化时代的,而我国早在2000年以前,人均GDP还不足其他发达国家一半时就 已“未富先老”,并且带来了社会抚养压力严重、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如果我们不 及时去制定相应的政策,我国过去辛辛苦苦所积累下来的丰厚的经济财富将会被 “老龄化”逐渐侵蚀,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因“老龄化”所形成的人口负债而拖累。
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二胎政策以防止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1.2 人口红利的减弱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飞跃式的发展,经历了一段 长达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人 口红利不仅使中国具备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让全球各地都布满了“中国制造” 的产品,同时国内所需赡养的老人少、社会负担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但在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现象,因此有专家推 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消失,从而导致未来我国经济要经过一个“门槛”。这 就意味着,如果我国不采取一些措施,也许未来我国经济会进入长时间的滞胀状 态,尽管科技会继续进步,经济也仍会发展,但社会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整体的活 力会受到局限。所以,我国对于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措 施,如何制定相关的经济、人口政策成为一大难题。
1.3 社会问题严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不少的社 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养老负担过重的问题。我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进入了 老龄化状态,家庭结构也逐渐变成了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的“421”模式。如果 目前的局面继续延续,这些独生子女不仅要在繁忙工作的重压下腾出精力教育孩 子,还要在没有兄弟姐妹协助的情况下,为双方常年多病的4~8个老年人(甚至 还有祖父母那一代人)奔忙。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另外,因为只有一个孩 子,有很多家庭因意外事故导致了孩子的不幸死亡,而此时父母也常因年龄较大 而无生育能力,变成了失独家庭,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正常家庭的美满。这些社会 问题如不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将会对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2 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 2.1 对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 任何政策的影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胎政策也不例外。短期 内,我国将有可能出现小波的“婴儿潮”,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生育回 潮对我国总人口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因为根据数据长远来看,如果继续执行计划 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数量将在2025年达到最高值14.08亿人;而实行二胎政策, 我国人口数量也只会推迟到2038年达到最高值,且只有14.70亿人左右,并还可 以借此将我国老年化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改善,从而具有更强的人口再生产速度 和发展优势。所以相比较而言,二胎政策不仅促进了广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 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等现象,优化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及规模,并带动劳动力资 源的增加,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这些优势是十分有利于我国的长 久发展的。
2.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实施,首先将直接影响婴儿产品行业及与儿童相关类别的 行业,如奶粉、教育、医疗、学区房等。每诞生一个新生儿,其身上的潜在消费 就会增加市场活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市场也会逐渐加大对年轻化产 品的需求,增加我国居民消费水品,从整体上带动GDP的发展,并有望在2030 年后,使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至7%~12%,扩大国内经济需求。长远来看, 二胎政策还会增加我国的年轻劳动力,这样会使我国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 和技术性发展,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近年来有许多外国企业十分看好中国 发展前景,如果增加劳动力,可以吸引这些外国厂商陆续转移到我国来发展,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和国外资金的注入。不仅如此,我们也许还可以创造依托老年 经济下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并通过宏观政策促进中国产品质量的改善和产业结 构的调整,以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
2.3 对现有社会问题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上来说,二胎政策也十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家里多一 个孩子,不仅可以避免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创造一个对他们人格形成而言更 完整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防止失独现象给众多家庭带来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和 精神打击。另外,二胎政策还可以改善中国现有的“421”家庭成员结构,缓解我 国人民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不能陪伴老人甚 至因经济原因无法为老人治疗疾病等问题。但如果兄弟姐妹多,每个子女都可以 轮流换班照顾老人,并一起承担老人的医疗费用,这样可以使老人们有更良好的 心态和精神状态,也使子女们对父母的赡养做得更好。
3 结 论 总地来看,二胎政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但中国的人口问题十分复 杂,二胎政策是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地探索和时间的检验。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人口结构及规模的重视, 同时在细微之处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由此人口恶性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缓 解,我国人口结构也终将会趋于合理化,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可 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