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家庭暴力探析
家庭暴力探析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 间的身体、精神(情绪)、性暴力行为。其特征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 一方。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2000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 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 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家庭暴力应引起全社 会的共同关注。一、 家庭暴力的涵义 家庭暴力目前尚无统一界定的概念。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 员进行肉体上的折磨、伤害和压迫等人身强暴行为;
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中 一方对另一方的殴打、凌辱、肆虐,使其屈从;
有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家庭中某 一成员对其它家庭成员在肉体上、精神上、言语上、经济上的虐待。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他人人身、 精神、性方面的强暴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 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 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家庭暴力有以下分类:按其危害程度可 分为重大暴力和一般暴力两种。
按其形式可分为三类:(1)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 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2)语言暴力……以 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3) 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冷暴力,在 目前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 对方表现得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 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是隐性暴力中较常 见和隐蔽的做法,而这也是现代家庭中的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二、 家庭暴力的特征家庭暴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从主体来看,施暴者和受害 者之间具用持定的亲属关系。施暴者一般在家庭中处于强势地位;
受害者一般在 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受害者大多数为妇女、儿童或老人 往往因为缺乏独 立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同时,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陈旧观念,因此,长期 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采取忍让态度,从而导致施暴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权。如生命健康权、人身 自由权等等。受害者的临床损伤特点典型损伤包括:挫擦伤,小的撕裂创,主要 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部,与其它致伤原因、类型比,乳房、胸部、腹部损 伤较为常见。
3.施暴者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的。有的男方为强占房子、财产殴打妻 子,逼其先提离婚;
或是第三者插足以后,丈夫对妻子拔拳相殴,逼其离婚;
有 的双方或一方为下岗或无业人员,生活困难,男方承受不了生活压力为泄苦闷殴 打妻子和孩子等等;
三、 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家庭暴力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生理原 因、经济原因等等,简单的说,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封建传统观念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 因,虽然新中国早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古训在 一些人中根深蒂固。许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不告不诉,有人 认为夫妻间打骂是家庭内部事,别人管不着,也有人认为丈夫打妻子不会触犯法 律。这些思想都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二)我国对惩治家庭暴力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事实 上,我国对于家庭暴力并非“无法可依”。我国的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 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对此都有相关的处罚规定,但是并不完善。存在着规定 不明确、立法分散、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的缺陷,这些都成为了家庭暴力滋长 的原因。
(三)社会的宽容态度造成家庭暴力的社会原因。家庭暴力向来被视 为家庭私事,邻居不劝,社区居委会不告不问,司法机关认为家庭纠纷无从插手,即使被打的鼻青脸肿,如不构成伤害罪,对施暴者也无法处罚,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的宽容。
(四)心理因素是家庭暴力加剧的最重要原因。一方面受害者不愿“家 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较大的隐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 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 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总之,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在分析个案的家庭暴力时,我们应 当充分了解了上面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 和遏制这种丑恶的行为。
四、 对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建议 虽然家庭暴力现象在目前而言不能完全消除,处理家庭暴力问题和救 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仍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但通过努力,家庭暴力是可以得到预 防、制止的: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要做好反对家庭暴力的 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使人们明白家庭暴力并不是个人和家庭私 事,而是一种侵犯人权,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人人都要成为参与消除和预防家 庭暴力的执行者,逐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必须要支持家庭暴力的 受害者良好氛围,使施暴者受到惩罚。
二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制止家庭暴力主要是 依靠法律,没有法律作后盾,要消除家庭暴力是难以想象的。我国已基本上形成 了以《宪法》为依据的包括《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保障妇女权益的 法律体系。但是这些保障条款是从宏观上立论,是泛指一般。家庭暴力是一种特 殊暴力,由于发生暴力的是自己的亲属,这使它具有难以预防性,隐秘性的特点, 由于隐秘性又决定了它的残暴性特点。加上传统观念把两口子吵架视为私事性和 难断性(清官难断家务事)给残害妇女的家庭暴力以很大的防空洞。因此对家庭 暴力的预防必须制定具体化、细则化的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
三是建立长效的维权机制,构筑多层次的社会防治体系。防治、制止 和惩治家庭暴力,并不只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机构的事情,它需要全社 会的支持。首先应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节作用。正是因为基层调解部门力量薄弱,有些下去的事业和和个体人员缺乏必要的约束,大量的家庭暴力行 为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加强基层调解部门的力量是势在必行的。另外从 长远来看,设立妇女庇护所、家庭事务裁判所、妇女热线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我国的执法人员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对 家庭暴力持有错误的观点,甚至有的执法人员对妇女有偏见。这就使得家庭暴力 难以得到遏制,在某些方面还纵容了家庭暴力的施害者。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 对执法人员的性别教育,使他们与受害者接触时更有同情心,知道如何保护他们。
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形成治理家庭暴力问题的协作性的社会习俗。
五是提高妇女自身维权意识。教育广大妇女树立“四自”(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切不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要 及时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要提高广大妇女的自身素质,逐步提高夫 妻双方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杜绝家庭暴力的发展和升级。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王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