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一:浅谈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对策 摘要:尽管环境教育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加强环境教育:,树立和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职责,本 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环境.教育提出了若千建议。
关健词:环境教育 现状 对策 1、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 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 确的观点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要为经 济建设服务,结合环保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普及环保 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基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以 提高在职干部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才一为目的的专业教育, 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
1.1成人环境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环保队伍的总体水平与事业要求 尚有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和地方环保系统内的近7万名干部中,有大专 以上学历的占51.5%,中专占11.7%,其他占36.6%,而环保专业毕业的不超过5%, 许多同志毕业后,从未参加过业务培训,知识老化需更新。
1.2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专业环境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据2003年统计, 全国己有近200所各类高校开办了环境保护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己基本满足环保 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专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专业布局 不尽合理,人才供需不尽对口等问题。
1.3基础环境教育现状。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 是由环保事业的地位和环保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决定的,环保问题不是短时间 内所能解决的,需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抓好下一代的环境教育意义深远。
一是通过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教育,去影响和教育家长以至社区和全社会,二是面 向未来,在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时要避免下一代出现同样的环境问题,需要对下一 代灌输环保知识,树立环境观念。三是环境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国情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良好品德。但我国中小学 校的环境教育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在认识上由于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接挂钩, 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忽视。加外在教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 教学进行渗透,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无章、零散无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 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期的环境素质。同时中小学之间环境教育衔接的问题也 十分突出。
1.4社会环境教育现状。社会环境教育面广而且内容丰富,重点应是 两方面: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环境教育,包括各级领导,他们是决策者,在环 境保护中起至关重要作用,只有他们牢固树立和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有正确韵政绩观,从而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抓好重点污染 企业领导的环境教育。企业领导的环境法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排放, 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和环境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从而自觉防治污染 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20多年来,环境教育也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任务 的繁重,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证,目前,环境教一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归如以下几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管理 制度,许多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机构、没有资金、没有专门人员从事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理一论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没有系统的教材,而参照欧美的参与式 教学,日本的体验式和中国的探究式让环境教育者无所适从;环境教育发展不平 衡,存在东西部差异,城市与农村差异、发达地区与贫困落后地区差异,而在西 部、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巫需理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行 环境教育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对从事环境教育人员的知识结 构,知识层次要求较高,而现状是此类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2、环境教育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强化基础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应分别分析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环境 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定期 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基础的培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编写适合中、 小学特点的教材,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 等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意识教育。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学历结构及专业结构, 使之完善合理,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结合专业特点, 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以及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 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绿色大学的基本内涵之一。
2.2加快 课程建设。研究调整和完善环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达到能满足落实 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能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 体现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和渗透新形势下的新 理论、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 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和观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 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生态可承受的工业发展,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与办法等。
2.3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决策层是 第一训导顺序己成为国内外的共识,要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的领导干部培训 班,研修班等形式,开设环境课或讲座,提高决策层对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 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各级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 战略地位,将其纳入环境目标责任制中。一是做好组织保障。由领导亲自挂帅、 安排专职或职人员成立环境教育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有效 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二是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在安排经费时,要将环境教育 纳入预算,给予优先考虑。厂矿企业、医院等单位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中,也要 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对职工进行环境教育。
2.4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生态教育的认识。
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程,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形式搞好环境 教育的基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利用多渠道、多各级环保部门应有专门的宣传教 育机构,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建立培训基地,教育部门也应有相应的机构并有专人负责环境教育工作。通过专题课程、图片展览、演讲、征文等活动,认识环境,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引导青少年在学知识、长 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关 心生态建设的责任感。
2.5层层推动,加快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教委 要求创建绿色学校以来,各地对研究评价绿色学校的指标,绿色学校的评价标准 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建活动更新了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有 力地推动了环境教育。但要坚持原则、宁缺勿滥,合格一所验收一所。
环境教育论文范文二:在自然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 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 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工作和现代 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 一。
在目 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 保护环境的教育,是 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 两全其美的举措。
一、地位、任务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 明确规定:“小学自然、社会,初中 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 育”。这就决定小学自然课是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 之一。
《自然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 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 从而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从《课程计 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自然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落 实《课程计划》的 规定和体现《自然教学大纲》的需要,决不是穿靴戴帽,另 搞一套。
根据课程计划和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课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包括 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教 育。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 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加环保 意识,在他们幼小、单纯的心灵上烙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印记,让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思想影响他们一生, 以致他们将来长大了走向社会后,不做对生态环境有损害 的事。
二、内容、要求、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时《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自 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因 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的 环境内容,找好结合渗透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境 教育的内容 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渗透的尺度,我们将现行九年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 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按其渗透和结合的程度,分为典型 环境教育课和渗透环境教育课(简称典型课和渗透 课)。1~6年级典型课共14节, 渗透课共38节,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 的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 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 为习惯。
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自然界 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 物的行为习惯。
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 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 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 环境的行为习惯。
基本方法:
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 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 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 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三、课堂教学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必须依据《自然教学大 纲》和《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 育指导意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适当,然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 节的教学 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 学方法,必须符合教 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1.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 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课就是一 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 性认识。例如《美丽的大自然》,可 以用图片、录像、幻灯等直观教具,展现 大自然的旖旎风光、鱼虫鸟兽、神秘太空、珍稀动植物等,也可带学 生游览校 园,让他们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语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 加工,将感知到的一 个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自然美丽的 具体表象。以此实现本课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中、 高年级则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关键年级,此时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 自然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 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同 学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 生的认识能力为主,使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 、发展的关 系,知道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 与保护》、《空气 的污染与保护》、《保护大自然》等课,要带领同学们实地 考察,或借助录像资料,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 事例,深切地感受到当人们 的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就会破坏大自然,甚至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使同学们从 小 就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不做或少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2.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 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境教育的知 识不必展开,只是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自然 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 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耳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 人体健康后,告诉同 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 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 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 接。例如《溶解》可为《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以及《雨和雪》作铺垫,空气中如 二 氧化硫的含量过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的 生存环境有破坏作用。总之自然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无论是典型课,还是渗透课,都要根据 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 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渗透教 育,切忌不分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用同一模式进行,在渗透的深度上 ,也要把 握好。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
喧宾夺主、牵强附 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烦心理。
四、课外活动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 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 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 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 社会各种 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 的养殖等。
当然,开展课外活动,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根据本地、本校的自 然环境、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教师 本身的专长,选择一两个项目,长期坚持 下去,力争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学校开 展的红领 巾监测站,对大气、噪声进行监测的活动;还有些学校组织生物活动兴趣小组, 开辟红领巾种植园, 将种植珍稀植物作为长期活动项目等。
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课题,没有成熟的教 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所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学内容的处 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加之从事教学的教 师分散于 各学校,因此建议通过相对集中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究。通过集体 备课、公开课、观摩 课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备课中 体现环境教育内容,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力争通过 我们的努力使环境教育真 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