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篇一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的深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 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结合将有效增强当 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 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情况。在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不单纯的是思想或者道德的问题,而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现 实案例表明,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本文将探 讨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增强当下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 想政治工作。
从目前情况来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高校把已 设计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道德 模型”和“社会的工具”,忽视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造成知 与行、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另外,教育形式比较单调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的问题。谈心、讲座、座谈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打动学生,党团活动创新力度 又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学生的思想 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而思想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思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 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还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 育有其独特的办法,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在于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从而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而这样的方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借鉴的。因此,应该改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二者有机 结合起来,增强思想、心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 (一)二者的理论渊源相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 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大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这表明,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二者在内容上相关。康德说:“我们的一切认识从感性开始,进而 到知性而终于理性。”心理健康教育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 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 求,也需要关注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补充了后者,并弥补 了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足。
(三)二者在方法手段上互动。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方 法上的优势,其通过共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排解、疏导,让 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 动性,自觉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较强,容易出现凌驾于实际生活 空泛说教的现象,使学生谈“思想政治”色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针对学生中 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方法,可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 调对社会的服从,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
在很多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单纯的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政 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社会至上是它的价值本位,而不是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发 展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理念上要进行转变,以学生为本,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服务于社 会,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 教育观念上的结合。(二)了解学生心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压 力:观念变革的压力、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同时, 他们自身又存在五个方面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学好知识和提高素质的矛 盾、自我发展和家长要求的矛盾、经济消费和经济能力的矛盾、性意识和行为规 范的矛盾。这些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了解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的 形成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很强。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大 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外化成 行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不断 变化的形势,从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材施教,把育人工作真正做 到每个大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 容上的结合。
(三)提高教育者素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 和班主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是与学生最为直接的接触人,给他们补充心理学 (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可以正确认识、合理分析,找到恰当的办 法,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 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信任度的提升将极大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 展。这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者上的结合。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适应时代的产物, 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者上的结合,既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升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篇二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学生 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 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逐年上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 机地结合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途径,通过现实过程中的实践,创建心理健 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将二者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反映,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具有时代特性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 影响 实践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他们思维活跃、 情感强烈,但情绪波动大、难以自制,容易偏激;渴望交友,但又有心理封闭性。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不仅对个人有影响,甚至对学校、社会也有一定的危害,只 有积极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够促 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维护学校的和谐环境。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性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自身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建立 自我品质的重要基础,将自我认识作为一种责任,最大限度地敞开自我精神世界。
正确认识自我,可以使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进行自我发展, 不会产生好高骛远的想法,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可以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恰当 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考虑他人的处境与感受;可以更加精神集中发展个人 的兴趣爱好,把外在的知识化为内在的认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其个体社会功能 社会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行为,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 关系。大学生活是一个由学生时代迈向社会活动的重要过渡阶段,学业积累、宿 舍生活、社团文化、社会实践、情感世界等复合形式的生活状态的准社会行为, 如果大学生协调不好这几类关系,就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产生社交恐怖症,失 去面对现实的勇气,甚至产生逃避社会的心理,个体社会功能被扼杀,从而导致 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2.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个体健康发展分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且 心理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病理学家曾分析,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影响其激素分泌,抵抗力降低,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导致身体发生疾患性损害。
大学生如果不能良好地塑造自身心理素质,会对其未来身心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易于产生偏激的想法和做法,给内心留下伤痕,日后在社会生活中也易因刺激性 事物诱发心理问题,影响个体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的影响 1.大学生心理问题易对学校安全稳定产生影响 高校教书育人和综合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环境作为根本保障。大学校 园管理方式相对灵活与宽松,多数时候需要大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处理。如果其 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就会成为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重大性特征的不稳定因素。
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方面容易产生思想意识偏差,影响着自身道 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行为上也会有 异常表现,产生自我伤害、甚至自杀事件,抑或采取过激的防御手段,造成伤害 他人的严重后果。
2.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关系到社会长治 久安与和谐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其独特地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思想政 治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和增强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干扰,影响思 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心理问题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心理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师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 际交往过程。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往往会伴随人际交往障碍的现象,不愿意让他 人觉察自己的内心思想动态,拒绝向教育者反馈自己的心理活动与思想,导致教 育者不能够准确掌握思想政治状态;同时,又由于其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少,也会 出现不合拍、受局限的现象,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大挑战。
(2)心理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系统性教育,他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使得大学生能动的自我发展、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心 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一种是过于自负或自卑的学生,他们或者高估自身的能力 与价值,固执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受到了控制和约束,产生极 大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或者自身自生怯懦、自我封闭,害怕与他人接触,将 老师的帮助理解成为批评甚至嫌弃,从而产生畏惧与逃避的心理;还有一种学生 过于偏激,主观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过强,将这种引导式的思想教育,看作 是对自身的无端指责,从而厌烦、排斥教育行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从 谈及。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有 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 力,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念为核心的,以思想道 德建设为基础,提高大学生们思想意识与道德觉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求 的有用之人。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健康、可用之 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他是通过个体的自我感知、自我调 试、自我表现、自我约束来达到其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性教育,它既 关注社会发展与学生政治思想行为的要求,也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二者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使得传统的说教 性的思想教育更附有人文主义关怀气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发 展人格,完整人格,为大学生们用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是对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 需求的适应,是应对新时期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的有效 手段。
1.要创新二者结合的理念 不同年龄层次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工作等方面遇到的 情况和挑战各有不同;不同气质类型和性格的学生接纳事物的方式与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各有侧重,这就需要二者的教育相结合,通过认真的分 析与归纳,制定不同的方案与教育重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建 立联动 育人机制,调动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
2.要明确二者结合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为教学形式存在的,相关的活动、 方案较为明确;而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成为专门的学科来开展普及型的教育教学工 作,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达成二者结合的学科地位共识,从教 育资源、教材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充实完善,找准发展支点,将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之内,从而使二者由理论到实践更趋完善。
3.要建立二者结合的保障 二者相结合要通过制度进行统一领导和分层化管理,明确职能,规范 工作机制,制定好教学规范纲要和教学考核体系,规范课外实践教学制度,从专 业化的角度培养师资队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干部的综合素 质和人格魅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们以更为合适的方 式思考人生,处理社会性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和完善自己。
4.要营造二者结合的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需要大学精神的指引,而校 园文化是这种结合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谐的校园文化能有效巩固两种教育的教育 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勤奋、博爱、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同时,要完善和创新二者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增强实践性的活动,使学生自始至 终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以达到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需要 青年学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又需要青年学子具备健康的心理机制。这就 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 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发展,使得高校的大学生能通过教育达成“知、情、信、意、 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