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3000字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3000字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3000字篇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在正确认识大学生理 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把握方向性, 进行扎实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注重现实性,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 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实效性, 多载体多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 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 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 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和将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 命运。
一、充分认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的,有 很强的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从小生活在人为的“理想”环境中,缺乏人际 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练。由于这种情况,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的教 育,就不太适应对现实了解不深的这代大学生的情况了。如果说过去只要为人们 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的话,那么现在更加重要的是让 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了解现实,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理想信 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加 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 要意义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面临 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如果说在过去只要进行单一的理想信念 教育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必须帮助他们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 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 己的信念。我们必须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大学 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所以,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必须加强对他 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 正确的政治立场。
(三)从大学生未来重要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 意义 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 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
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为他们日后进行新的知识和科技探 索、创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马克思主 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与问题 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 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 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 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 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 问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 国来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三、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教育的信息,是联系主客体 的一种形式。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一)优化课堂载体。
课堂集教育、管理、服务、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进 行理想信念教育最正规的载体。课堂是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化行为规范, 宣传大政方针,化解思想矛盾,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 阵地。在课堂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与“三观”教育、国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 育相结合。
1.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崇高的理想信念,来自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使大学生明确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人生观去思考和对待人生中面临的荣 辱、得失和贫富等问题.以及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 国家的关系。大学生的“三观”建立好了,理想信念才能坚定。
2.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加强国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建设社会 主义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党根据不同的战略时期提出的建设目标都是基于我 国基本国情所形成的理想体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把握我国的国情现 状,使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了解时代的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 身努力的目标。
3.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的人格完善为价值目标,以贵和乐群为基本价 值取向,以推己及人为价值思维方式,以修齐治平为人格修养的实践操作程序。中 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培养了炎黄子孙厚德载物的宽 广胸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化解社会、道德、精神、价值等问 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使他们高度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坚定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念,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融合,树立符合 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
(二)优化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 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高校的活动载体大致可分为校 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学 生科研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适应高校形势的新变化 的探索与创新。以活动为载体,有着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所不及的独到之处:一 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二是能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 育的统一。因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尽量通过以下形式来优化活动载体: 1.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 好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 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 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 消极情绪等方面,是其它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 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 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校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 广泛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 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 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
2.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已经远不是知识性的课堂传授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 的社会实践完成。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 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 动:(1)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2)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 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3)通过科技 创新和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4)通过举办艺术节、知识讲座、 读书活动、演讲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各 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 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在对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 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根本提高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国 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者在教育中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点,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与和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使当代大学生能把个人理想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融合,把个人奋斗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奋斗相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大学思修道德论文3000字篇二 《试析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构建和 谐校园的重要特征。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受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大 学生诚信 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教育对策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不仅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更是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放眼今天的 中国社会,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严重的不诚信现象,主要表 现为逃课成风,论文抄袭和 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履历造假、随意 毁约;恋爱态度不严肃、动机不纯、对感情不负责任;在 网络交往中,欺骗现象更 为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及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引发了这一群体的诚信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不能简单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应围 绕大学生成长学习的背景环境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不良现象是引发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外部原因。由于我国社 会现阶段的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人们的道德水平滞后于 经济 发展,加 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利益诱惑等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诚信失范现 象遍及各个领域,如 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虚假政绩;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偷 税漏税;学术领域的泡沫学术、虚假文凭;文艺、 体育赛事中的“黑哨”“潜规则”等。
这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种极端不良的影响。
2.教育模式偏颇是导致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着“重物质、轻信誉”“重智育、轻德育”的倾 向。学校教育向来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忽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家庭教育往往 更重视子女的智育教育,对德育缺乏引导,甚至有的家庭从小就向孩子灌输社会存 在的不良现象,要孩子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要注重利益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 育模式多有偏颇,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3.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是造成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 思维开放、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又相对较弱, 加之生活经历简单,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也缺乏对社会阴暗 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很容易走向极端,容易 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做社会本质,进而随波逐流、放弃诚信原则,由此造 成其诚信意识的淡薄。
4.诚信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许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对学生进 行诚信管理、规范的配套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 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在法制领域,国家在立 法、司法、执法上关于公民诚信体制没有达到很好的统一。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 使得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教育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并确 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 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诚信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 然要求。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高等学校 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 科学 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一定要抓 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全方位突出诚信教育。
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教师不仅在用教材内容 影响学生,而且也通过言谈举止以及情感、品质等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影响,对学 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并因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质的形成。因 此,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只注重师资的专业水平而忽视道德素养的现状,端正教 师的教风、学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决抵制学术腐败,营造务实、求真的学术 氛围。提高学术道德,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 感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为学生起到榜样 和示范作用,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要完善思想 政治理论课中诚信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高校在诚信教育 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让“诚信教育”走入课堂,将诚信 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从正确的 角度、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
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对大学生进 行诚信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讲解,如演讲、辩论、讨论、案例分析 等。要增加教育实践的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诚信教育的思想观 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提升其诚信品质。
2.建立完善大学生诚信危机干预机制。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 念和传统习俗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它依靠的是人们的内心自觉。
但是当人们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他律 的作用。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仅仅靠大学生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远远 不够。根本解决办法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 缺乏诚信的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诚信缺失频发,迫切要 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其学生档 案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档 案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 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真实地反映了学 生在校期间个人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个 体的了解和把握。
构建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乃至整个社 会应该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通过诚 信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可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 的 发展趋势,从而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在校内,它是学生评优获 奖、入党推研、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走入社会,与社会的信用制度对接, 它又是求职升迁、银行信贷的考核标准。这就使诚信变成了无形的资本,在潜移 默化中培养了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 法律意识。
3.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大学生诚信道 德的缺失与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 的依据。因此,解决大学生诚信道德危机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 教育的主体,在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 意识。指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完善自我,遇事多思考, 不要盲目冲动;鼓励大学生要不断检查自身,经常自省、自勉、自改;倡导大学生抵 制各种不良诱惑,提高自控力;引导大学生增强诚信可贵、背信可耻的意识;培养大 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等。通过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真正做到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真正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