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论文关键词:群众体育 农体育健身工程 凸现问题
论文摘要:全民全运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的范例,体现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重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是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全民健身工程的必然走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其阶段性总结与评估的核心。
1 .全民全运的内涵及其影响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2009年10月16日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十一运会所倡导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大体育”理念,正在开启中国体育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十一运会的办会理念,无论对中国体育的发展观念,还是对全运会价值,都将是极大的丰富和提升,必将推动中国体育走上更加科学、和谐的发展道路。
竞技体育不是体育的全部,金牌更不是。从十运会“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到十一运会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全运会正在努力实现从“金牌第一”到“全民全运”的转型,正在努力树立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健身的科学体育观。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辉煌成绩,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历经50年风雨的全运会对此功不可没。全运会对于推动各地投人和发展体育运动,对于提升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文明层次,对于加强社会各界关注和扶持体育事业,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运会功能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唯金牌论”影响下的畸形体育观与政绩观饱受垢病。走过SO年辉煌之路的全运会要坚守,要传承,更需要改革,以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全运会改革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利用“全运效应”,推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因为健身是体育的本质功能。第二,全运会已从轮流举办改为各地申办,从政府投资为主到市场开发功能不断拓展,全运会的发展要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此外,尽可能地增强全运会的文化、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仍是全运会改革所面临的课题。
山东省为举办十一运会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他们修建了全运会历史上首个全运村,将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借全运东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体育场馆尽可能为群众服务,并投资50亿元修建全民健身工程。“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和做法,正渗透到齐鲁大地的各个角落,这也是“全运遗产”的重要内涵。
2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已成为全民健身工程未来发展的重点
近几年时间里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很多乡村开展得红红火火。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是我国落实(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实事工程措施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硬件设施。它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及其配套设施。自1997年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后,“路径工程”的建设进人了快速发展期,截至2007年底,体育总局在全国共建设了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累计投人体育彩票公益金5.9亿元,建设路径工程9497条。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定为“农村体育年”,至此,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重心转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并从实施第八批开始,“全民健身路径土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绝大多数用于农村,各省(市)体育局也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人力度,这对增进村民健康、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及农村的和谐程度,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辽宁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以深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路径工程”、“雪炭工程”、“棚户区改造”、“社区活动室”、“省直机关健身中心”、“企业职工健身苑角”建设,把体育设施送到群众身边,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开始在辽宁省14个市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辽宁省体育局安排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800万元,在320个行政村建设适合辽宁特点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求占地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每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人大约2. 5万元,建设项目主要是室外混凝土或沥青地面标准篮球场,省体育局配备1副标准篮球架和1套不少于10件的体育健身路径器材,同时,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村建灯光、看台、戏台等附属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延长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率,使体育健身与文化娱乐相融合,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满足农村体育文化需求,到2007年6月底前全部实施完工并交付使用。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策略思考
农村和农民能否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的重要任务。全民健身工程向农村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效果不断增强,对于提高体育人口和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是中国体育的农村年,总局把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重点放到了农村乡镇,健身路径等一批全民健身工程已经进人到村庄。
3.1健全场地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纵向以地方政府为主,横向由中央领导,体育文体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农民广泛参与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对于项目内容设定应根据体育人口的比例、项目年龄段和性别的比例,选择那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建设要选择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部、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以及体育总局下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技术标准》执行,确保建设质量;健身工程示范点的选定工作严格按照体育总局提出的统一遴选原则与标准,使示范村落真正发挥辐射与带动的示范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应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利用自然的地理条件,整合学校体育设施的资源优势,建成集地理、文化、教育、环境为一体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场所。
3.2壮大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农民体育活动开展
加强农民体育骨干的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组织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堡垒、辐射作用。根据农村地域特征和农民喜爱,坚持广泛性、效果好、易组织、花费少的原则,开展农民喜闻乐见、自愿参与、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如拔河、秧歌、健身操、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跳绳、台球、棋类、徒步、健身气功、健身秧歌等,活跃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3.3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行政干预,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度
进一步完善项目工程监查与审核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信形象。保证扶持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以援建协议书的形式,把关建设质量,并使建设项目按期交工;划清工程项目资产的产权管理范围,落实行政村对工程项目资产的维护与管理责任。
3. 4建立与完善健身工程的评估与管理机制
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的工作涉及地域广、工作量大、耗时长、见效慢。就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有效表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方法。建立、健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工作评估管理机制;编发简报,及时交流各地经验和进展情况;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oration System,简称GIS)的管理平台等,及时收集和汇总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对实施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 5关怀弱势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构建服务体系
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低收人群体是农村主要的留守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主体,也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要受益群体。充分了解的体育锻炼人口的覆盖率,调查这部分弱势群体参与锻炼的项目、时间特征,构建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健身体系。加强适合与农村弱势群体的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挖掘与培养体育骨干,发挥其对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改革资金的投入机制,资金重点向农村弱势群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