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移动电视接收的主要技术特征论文
移动电视接收的主要技术特征论文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新一代便携式移动电视接收标准DVB-H及移动电视的信 源压缩编码标准H.264,重点介绍了DVB-H系统的构成、时间分片技术、MPE-FEC、 4K传输模式及使得H.264能适应移动电视接收的几个主要技术特点。关键字:DVB-H、H.264 使用便携式通讯工具比如手机,随时随地的收看电视以前是一个梦想,随 着信源编码技术、信道传输和新一代基础通讯网络的建立,使便携式移动接收子 系统也从单一的文字、图片形式的接收转向更丰富多彩的视音频形式接收。电视 行业为了适应这种趋势,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研发。现在就相 关技术做以下的论述。
要在手机上看电视,技术上需要处理好三个环节:信号源、传播途径和接 收终端。信号源方面,需要有高压缩比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
传播途径方面,有 无线微波和网络传输。为了实现移动接收,需要抗干扰能力强的数字调制和信道 处理技术。接收终端方面,必须开发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的芯片, 以及体积小、高容量的充电电池。
目前,该服务的实现主要有三条途径:
1.利用移动网络实现的方式 目前美国和我国移动运营商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依靠现有的移动 网络来实现的。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其GPRS网络,中国联通则是依 靠其CDMA网络。不管是GPRS手机还是CDMA手机,都需要在装有操作系统的 手机终端(一般是PDA手机等高档产品)上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而相应的电视 节目源则由移动通信公司或者通过相应的服务提供商来组织和提供。
2.利用卫星网络实现的方式 利用手机来接收卫星播发的电视节目信号是一个非常新的想法。目前只有 韩国在力推手机电视广播(DMB)。这种DMB接收机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使 用该接收机模块能使用户同时接收地面无线电视广播和卫星电视广播的信号。
3.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的方式目前最被看好的手机电视技术方式是通过整合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方 式。这种方式需要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可以不通过移动通 信网络的链路,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目前,手机数字电视标准只有欧洲的 DVB-H和日本的单频段转播标准。
在国内,只有中央电视台和少数的几家移动公司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DVB-H的数字广播网络,他们是通过 2.5G或2.75G网络传输技术来播放“手机电视”节目的,即利用中国移动 GPRS/EDGE网络或中国联通CDMA网络,通过WAP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在线直 播或点播的流媒体音视频节目的服务。
以下讨论关于手机电视的传输标准和编码标准:
一、手机电视的传输标准――DVB-HDVB-H(早期为DVB-X)标准全称为 DigitalVideoBroadcastingHandheld,它是DVB组织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 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
DVB-H植基于DVB-T,是一种以IP封包(datagrams)来传送资料(主要 为数字多媒体资料)的系统。该标准被认为是DVB-T标准的扩展应用,但是和 DVB-T相比,DVB-H终端具有更低的功耗,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能更为优越, 因此该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网络接收信号。事实上,由于DVB-H是一种支持多媒体业务的标准,除了电视 业务外它还可以开展电子报纸、电子拍卖、旅游向导、游戏、视频点播和交互等 多种综合性业务。总之,DVB-H标准就是依托目前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 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便携设备能够稳定的接收广播电视信号。
为了减低小型手持式设备的功耗,DVB-H采用了一种叫做“时间切片” (time-slicing)的技术,把IP封包在切割成很短的时段(timeslots)内以数据突 发DataBurst方式传送。接受器的前端电路(frontend)只有在所选定服务DataBurst 的时段才会开启,在这个极短暂的时段之中,资料被高速地接收下来,并可以储 存在设备具有的缓冲区内,此缓冲区可以储存下载的内容,也可以直接播放现场 直播的资料文件。
1、DVB-H系统结构 DVB-H支持的是手机等小型移动终端设备,是手机数字电视传输的标准。DVB-H是建立在DVB数据广播和DVB-T传输之上的标准,更注重于协议的实现。
系统前端由DVB-H封装机和DVB-H调制器构成,DVB-H封装机负责将IP数据封 装成MPEG-2系统传输流,DVB-H调制器负责信道编码和调制;
系统终端由 DVB-H解调器和DVB-H终端构成,DVB-H解调器负责信道解调、解码,DVB-H 终端负责相关业务显示、处理。
DVB-H传输系统还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1)为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终端周期地关掉一部分接收电路以节省功耗;
(2)能漫游,漫游时仍能非常顺利地接收DVB-H业务;
(3)传输系统能保证在各种移动速率下顺利接收DVB-H业务;
(4)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5)系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应用。
2、协议层次划分 DVB-H标准将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数据链路层――采用时间分片技术,用于降低平均功耗,便于进行平 稳、无缝的业务交换;
采用MPE(多协议封装)前向纠错技术,提高移动使用中 的C/N门限和多普勒性能,增强抗脉冲干扰能力。
(2)物理层――与DVB-T相比,增加了4k传输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等内容。
其它技术特点包括:在传输参数信令(TransmissionParameterSignaling, TPS)比特中增加DVB-H信令,用于提高业务发展速度;
蜂窝标识(在TPS中)用于 支持移动接收时快速信号扫描和频率交换;
增加4k模式以适应移动接收和单频蜂 窝网,提高网络设计、规划的灵活性;
2k和4k模式进行深度符号交织,进一步提 高移动环境和冲击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
3、关键新技术 (1)功耗:DVB-H要求射频接收和信道解调、解码部分的功耗小于100mW。
(2)网络设计由于DVB-H终端在网络内移动时接收天线小巧且单一,必须优化设计单 频网。为此,DVB-H增加了新的技术模块,主要包括:
①时间分片――基于时分复用的技术,节省接收终端功耗和便于网络交 换;
②MPE-FEC――基于RS纠错编码技术,增加额外的前向纠错编码,提高 系统的移动和抗脉冲干扰能力;
③4k模式――用于提高网络设计的灵活性;
④DVB-HTPS――为DVB-H专用的传输参数信令,用于提高系统同步和业 务访问速度。
下面对时间分片、MPE-FEC、4k模式及DVB-HTPS进行详细的介绍:
①时间分片 时间分片技术是DVB-H中最为重要的新技术模块,采用突发方式传送数 据,每个突发时间片传送一个业务,在业务传送时间片内该业务将单独占有全部 数据带宽,并指出下一个相同业务时间片产生的时刻,这样手持终端能够在指定 的时刻接收选定的业务,在业务空闲时间做节能处理,从而降低总的平均功耗。
这期间前端放射机是一直工作的,在相同业务的两个时间片之间将会传送其他业 务数据,DVB-H信号就是由许多这样的时间片组成的。从接收机的角度而言, 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并非如传统恒定速率的连续输入方式,数据以离散的方式间隔 到达,称之为突发传送,如果解码终端要求数据速率较低但必须是恒定码率,接 收机可以对接收到的突发数据先进行缓冲,然后生成速率不变的数据流。它不但 能够有效降低手持终端的平均功耗,并且还是实现不同网络间平稳、无缝的业务 交换基础。
a、时间分片与功耗 时间分片技术采用突发式传送数据,与传统数据流业务相比具有更高的瞬 时速率。为了达到节省功耗的要求,突发带宽一般为固定带宽的10倍左右。例如 一个恒定速率为350kbit/s的业务流,它意味着要求一个4Mbit/s左右的突发带宽。
突发带宽在固定带宽两倍的情况下功耗就可以节省50%,因此如果带宽为10倍, 可以节省90%。b、时间分片与PSI/SI DVB-H标准规定PSI/SI(节目特定信息ProgramSpecificInformation,PSI/业 务信息ServiceInformation,SI)信息不进行时间分片处理,它们将被分配一个固定 带宽进行传送,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使用的PSI/SI信息并不支持时间分片传送,如 果进行改动将难以和目前数据表兼容。PSI信息使用4个表来定义码流的结构:节 目关联表(ProgramAssociationTable,PAT)、节目映射表(ProgramMapTable,PMT)、 网络信息表(NetworkInformationTable,NIT)、条件访问表(ConditionalAccessTable, CAT)。
手持终端在DVB-H系统中需访问SI中的NIT(NetworkInformationTable, NIT网络信息表)、和中间代码INT表。NIT表的目的是提供有关物理网络的信息, 其内容是固定的,当手持终端加入到一个新网络中时首先要接收该表,确定网络 参数。当在不同的传输流之间切换时,手持终端需读取INT表,除非以后INT表 发生了变更,则终端将不再接收INT表,INT表变更信息在PSI的 PMT(ProgramMapTable,PMT节目映射表)表中进行标识。PMT表指出了组成节 目业务(Service)的各个码流的PID号,并对各路码流进行描述。
由于DVB标准规定PSI信息必须每隔100ms重传一次,如果突发脉冲的业 务传送时间比100ms时间长,则手持终端能在接收业务的同时访问所有PSI信息;
如果业务传送时间小于100ms,手持终端需在业务接收完毕后继续保持一段工作 时间,以确保完成所请求PSI表的接收。
c、时间分片与业务交换 采用时间分片技术使手持终端能在业务传送的空闲周期对相邻的蜂窝进 行监视,扫描其他的频率信号、测试信号的强度,但并不中断本业务的接收。当 用户进入新的网络时,根据监视结果在空闲周期切换到具有相同业务的不同传输 流上,以实现较好的无缝隙业务交换。如果在前端对业务同步精确编排,能够使 相同业务及时出现在相邻峰窝的不同时隙上,而用户不会察觉这种变化。
d、时间片和条件接收 DVB-H可采用两种方式实现条件接收,一种是基于IP的条件接收系统 (IP-CAS,IP数据广播加密)。所有的CAS(条件接收系统)相关信息都在IP数 据中,并可以支持时间分片技术,确保节省功耗。但DVB-H标准不须支持CAS和接收机间的双向传送,IP-CAS的只须支持广播环境。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DVB通用加扰算法的条件接受系统(DVB-CAS,电视 加密系统),此时在DVB-H系统通中传送CAS信息将面临一些问题。由于 DVB-CAS使用电子干扰ECM(ElectronicCounterMeasure)传送解扰密钥,因此 ECM不能进行时间分片,另外DVB-CAS还使用管理信息EMM (EMM-EntitlementManagementMessage),用于传送授权管理信息,由于EMM 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终端必须一直工作以确保不会丢失EMM,并且直接使用 DVB-CAS将影响网络漫游业务。
为确保解扰工作的进行,接收机必须完成ECM接收,系统通过ECM重复 率描述符标识ECM最小重复周期。如果手持终端在开始接收业务数据前至少完 成了一个ECM最小周期接收,则至少能收到一个ECM,从而获取解扰密钥。通 常解扰密钥的有效时间为10s,为此接收机必须确保在业务数据到达前10s完成解 扰密钥接收。
EMM将采用时间片方式传送。首先将EMM封装为IP数据报形式,封装后 EMM-IP数据的时间分片方式与其他的IP数据相同,并采用MPE-FEC以减少数据 丢失。从接收终端的角度来看,载有EMM的IP数据是一个附加业务,它是必须 被接收的,恢复出的EMM-IP数据将被传送到DVB-CAS特定的模块对EMM信息 处理。
通过上述方式处理后,DVB-CAS不会对用户漫游造成任何影响。
②MPE-FEC DVB-H标准在数据链路层为IP数据报增加了RS(Reed-Solomon)纠错编 码,作为MPE的前向纠错编码,校验信息将在指定的FEC段中传送,我们称之为 MPE-FEC。MPE-FEC的目标是提高移动信道中的C/N、多普勒性能以及抗脉冲 干扰能力。
实验证明即使在非常糟糕的接收环境中,适当的使用MPE-FEC仍可以准 确无误恢复出IP数据。MPE-FEC的数据开销分配非常灵活,在其它传输参数不变 的情况下,如果校验开销提高到25%,则MPE-FEC能够使手持终端达到和使用天 线分集接收时相同的C/N。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选定一个高配置的传输参数提 高传输码率来补偿MPE-FEC的开销,而它将提供比DVB-T(没有MPE-FEC)好 得多的性能,例如在高速、单一天线的情况下,采用MPE-FEC的手持终端能够在DVB-T环境下接收8K/16-QAM甚至是8K/64-QAM信号,此外MPE-FEC提供非 常好的抗脉冲干扰能力。
③4k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 DVB-H标准在DVB-T原有的2K(2048)和8K(8192)模式下增加了4K (4096)模式,通过协调移动接收性能和单频网规模进一步提高网络设计的灵活 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移动时2K和4K模式的抗脉冲干性能,DVB-H标准特别 引入了深度符号交织(in-depthinterleaving)技术。
在DVB-T系统中,2K模式比8K模式提供更好的移动接收性能,但是2K模 式的符号周期和保护间隔非常短,使得2K模式仅仅适用于小型单频网。新增加 的4K模式符号具有较长的周期和保护间隔,能够建造中型单频网,网络设计者 能够更好地进行网络优化,提高频谱效率,虽然这种优化不如8K模式的效率高, 但是4K模式比8K模式的符号周期短,能够更频繁的进行信道估计,提供一个比 8K更好的移动性能。
总之,4K模式的性能介于2K和8K之间,为覆盖范围、频谱效率和移动接 收性能的权衡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选项。
DVB-H中3种模式关于单频网峰窝规模和移动接收性能的特点可总结如 下:
a、8K模式适用于单个发射机和大、中、小型单频网,它的多普勒性能允 许进行高速的移动接收。
b、4K模式适用于单个放射机和中、小型单频网,它的多普勒性能允许进 行更高速的移动接收。
c、2K模式适用于单个放射机和小型单频网,它的多普勒性能允许进行超 高速的移动接收。
在脉冲噪声干扰条件下,由于8K模式的符号周期较长,噪声功率被平均 分配到8192个子载波上,因此比2K和4K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DVB-H标准为 克服这一缺点,利用8K符号的交织器对2K和4K进行深度符号交织,使二者能够 具有接近8K模式的抗脉冲干扰性能。④DVB-H的传输参数信令TPS DVB-H的TPS能够为系统提供一个鲁棒、易访问的信令机制,能使接收机 更快地发现DVB-H业务。TPS是一个具有良好鲁棒性的信号,即使在低C/N的条 件下,解调器仍能快速将其锁定。DVB-H系统使用两个新TPS比特标识时间片和 可选的MPE-FEC是否存在,另外用DVB-T中已存在的一些共享比特表示4K模式、 符号交织深度和峰窝标识。
DVB-H标准适用于移动通信和多媒体业务,为电视广播做准备,因此视 频压缩技术至关重要。传统的视频压缩标准如MPEG-2显然不能满足DVB-H的要 求,为此针对DVB-H考查了多种视频压缩格式,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是H.264。
二、手机电视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H.264 H.264是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 (MPEG)的联合视频组(JVT)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 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部分。在技术上,H.264标准中有多个亮点, 如:统一的VLC符号编码;
高精度、多模式的位移估计;
基于4×4块的整数变换;
分层的编码语法等。这些技术亮点使得它具备更好的压缩性能,同时也增强了对 各种信道的适应能力,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有利于对误码和丢包的处 理;
应用范围较宽,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及不同传输(存储)场合的需求;
这些使得H.264算法具有很高的编码效率,它的压缩率比MPEG-2高2~3倍, 1Mb/s速率的图像效果接近MPEG-2中DVD的图像质量,同样,H.264码流结构的 网络适应性也很强,这增强了它的差错恢复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IP和无线网络 应用。是目前手机电视中最为理想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
1、H.264的技术特点:
(1)H.264就改善图像质量有以下特点 H.264运动补偿中的块大小可变,最小的亮度补偿块可以小到4×4。
H.264采用了1/4采样精度的运动补偿,大大减少了内插处理的复杂度。
H.264中运动矢量不再限制在已编码参考图像的内部。
H.264中使用了高级图像选择技术,可以用已编过码且保留在缓冲区的图像进行预测。
H.264消除了参考图像的顺序必须依赖显示图像顺序的这种相关性。
H.264消除了参考图像与图像表示方式的限制,使B帧图像在很多情况下 也能作为参考帧预测图像。
H.264采用了加权预测,允许一定的加权补偿预测和偏移,在淡入淡出中 可大大的提高编码效率。
H.264改变了在以前的标准中,预测编码图像的“跳过”区不能有运动的限 制。对“跳过”区的运动采用推测方法。对双预测的B帧图像,采用高级运动预测 方法,称为“直接”运动补偿,进一步改善编码效率。
H.264采用帧内编码的直接空间预测,将编码图像边沿进行外推应用到当 前帧内编码图像的预测。
H.264采用了循环去块效应滤波器,此消除基于块的视频编码在图像中存 在块效应,改善视频的主观和客观质量。
(2)H.264就善预测方法来改善编码效率有以下特点:
①以前的标准变换的块都是8×8,H.264主要使用4×4块变换,使编码器表 示信号局部适应性更好,更适合预测编码,减少“铃”效应。另外图像边界需要小 块变换。
②H.264通常使用小块变换,但有些信号包含足够的相关性,要求以大块 表示,这就是分级块变换。H.264有两种方式实现。低频色度信号可用8×8,;
对 帧内编码,可使用特别的编码类型,低频亮度信号可用16×16块。
③所有以前标准使用的变换要求32位运算,H.264C只使用16位运算的短 字长变换。
④以前标准反变换和变换之间存在一定容限的误差,每个解码器输出视频 信号都不相同,产生小的漂移,最终影响图像的质量,H.264实现了完全匹配。
⑤H.264使用两种熵编码方法,CAVLC(上下文自适应的可变长编码)和 CABAC(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两种都是基于上下文的熵编码技术。(3)H.264具有强大的纠错功能和各种网络环境操作灵活性,主要特性如 下:
①H.264的参数集结构设计了强大、有效的传输头部信息具有较强的抗误 码特性,采用了很灵活、特殊的方式,分开处理关键信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可 靠传送。
②H.264中的每一个语法结构放置在称为NAL网络抽象层的单元中,改变 了以前标准中都要采用强制性特定位流接口的情况,能适应不同网络中的视频传 输,有较好的网络亲和性。
③在H.264可采用非常灵活的像条大小。
④H.264可以将图像划分为像条组,每个像条可以独立解码。灵活宏块排 序(FMO)通过管理图像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抗数据丢失能力。
⑤H.264支持任意的像条排序,每个像条几乎可以独立解码,所以像条可 以按任意顺序发送和接收。在实时应用中,可以改善端到端的延时特性。
⑥为提高抗数据丢失的能力,H.264允许编码器发送图像区的冗余表示, 当图像区的主表示丢失时仍可以正确解码。
⑦H.264可以根据每个像条语法元素的范畴,将像条语法划分为3部分,分 开传送。
下面就H.264的几个重要特性进行详细介绍:
1、帧内预测 对I帧的编码是利用空间相关性而非时间相关性而实现的。以前的标准只 利用了一个宏块内部的相关性,而忽视了宏块之间的相关性,所以编码后的数据 量较大。为了进一步利用空间相关性,H.264引入了帧内预测以提高压缩效率。
简单地说,帧内预测编码就是用周围邻近的象素值来预测当前的象素值,然后对 预测误差进行编码。这种预测是基于块的,对于亮度分量,块的大小可以在16×16 和4×4之间选择,16×16块有4种预测模式16×16、16×8、8×16和8×8,4×4块有9 种预测模式;
对于色度分量,预测是对整个8×8块进行的,有4种预测模式。除了 DC预测外,其他每种预测模式对应不同方向上的预测。2、帧间预测 (1)预测时所用块的大小可变 假设基于块的运动模型块内所有象素都做了相同的平移,在运动比较剧烈 时或者在运动物体的边缘处,这一假设会与实际出入较大,导致较大的预测误差, 这时减小块的大小可以使假设在小的块中依然成立。同时,小的块所造成的块效 应相对也小,从而提高预测的效果。
H.264一共采用了7种方式对一个宏块进行分割,每种方式下块的大小和形 状都不相同,这就使编码器可以根据图像的内容选择最好的预测模式以提高预测 效果。与仅使用16×16块进行预测相比,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块可以使码率降 低15%以上。
(2)更精细的预测精度 在H.264中,亮度分量的运动矢量使用1/4象素精度。色度分量的运动矢量 由亮度运动矢量导出,由于色度分量的分辨率是亮度分量的一半(对4∶2∶0), 所以其运动矢量精度将为1/8。既一个单位的色度分量的运动矢量所代表的位移 仅为色度分量取样点间距离的1/8。如此精细的预测精度,比整数精度可使码率 降低20%以上。
(3)多参考帧 H.264支持多参考帧预测,即可以有多于一个(最多5个)在当前帧之前的解 码帧作为参考帧,产生对当前帧的预测。这适用于视频序列中含有周期性运动的 情况。这种技术,可以改善运动估计的性能,提高H.264解码器的错误恢复能力;
但它也增加了缓存的容量,加大了编解码器的复杂性。与只使用一个参考帧相比, 使用5个参考帧可以使码率降低5~10%。
(4)去块效应滤波器 它的作用是消除经反量化和反变换后重建图像中由于预测误差产生的块 效应,即消除块边缘处的象素值跳变,从而改善图像的主观质量,并减小预测误 差。H.264中的去块效应滤波器还可以根据图像内容做出判断,只对由于块效应 产生的象素值跳变进行平滑,而对图像中物体边缘处的象素值不连续给予保留,以免造成边缘模糊。与以往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同的是,经过滤波后的图像将根据 需要放在缓存中用于帧间预测,而不是仅仅在输出重建图像时用来改善主观质量。
对于帧内预测,使用的是未经过滤波的重建图像。
3、整数变换 H.264对帧内或帧间预测的残差进行DCT编码。为了避免舍入误差造成的 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不匹配的问题,H.264对DCT的定义做了修改,使得变换仅 用整数加减法和移位操作即可实现,这样在不考虑量化影响的情况下,解码端的 输出可以准确地恢复编码端的输入。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压缩性能略微下降。
此外,该变换是针对4×4块进行的,这也有助于减小块效应。
为了进一步利用图像的空间相关性,在对色度分量的预测残差和16×16帧 内预测的预测残差进行上述整数DCT之后,H.264标准还将每个4×4变换系数块中 的DC系数组成2×2或4×4大小的块,进一步做哈达玛(Hadamard)变换。
4、熵编码 对于Slice层以上的数据,H.264采用Exp-Golomb码,这是一种没有自适应 能力的VLC。而对于Slice层(含)以下的数据,如果是残差,H.264有两种熵编码 方式: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码(CAVLC)和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 码(CABAC);
如果不是残差,H.264采用Exp-Golomb码或CABAC编码,视编码 器的设置而定。
(1)CAVLC VLC的基本思想就是对出现频率高的符号使用较短的码字,而对出现频率 低的符号采用较长的码字。这样可以使得平均码长最小。
在CAVLC中,H.264采用若干VLC码表,不同的码表对应不同的概率模型。
编码器能够根据上下文,如周围块的非零系数或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在这些码表 中自动地选择,尽可能地与当前数据的概率模型匹配,从而实现上下文自适应的 功能。
(2)CABAC 算术编码是一种高效的熵编码方案,其每个符号所对应的码长被认为是分 数。由于对每一个符号的编码都与以前编码的结果有关,所以它考虑的是信源符号序列整体的概率特性,而不是单个符号的概率特性,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逼近 信源的极限熵,降低码率。
H.264中的CABAC实现了绕开算术编码中无限精度小数的表示问题和对 信源符号概率进行估计的问题。在CABAC中,每编码一个二进制符号,编码器 就会自动调整对信源概率模型(用一个“状态”来表示)的估计,随后的二进制符号 就在这个新的概率模型基础上进行编码。这样的编码器不需要信源统计特性的先 验知识,而是在编码过程中自适应地估计。这使得CABAC有更大的灵活性,可 以获得更好的编码性能―码率降低大约10%。
5、SPSlice SPSlice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不同码流的切换,也可用于码流的随机访问、快 进/快退和错误恢复。这里指的不同码流,是指在不同比特率限制下对同一信源 进行编码所产生的码流。设切换前传输码流中最后一帧为Al,切换后的目标码流 第一帧为B2(假设是P帧),由于B2的参考帧不存在,直接切换显然会导致严重失 真,而且这种失真会向后传递。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传输帧内编码的B2,但是 一般I帧的数据量很大,这种方法会造成传输码率陡然增大。根据前面的假设, 由于是对同一信源进行编码,尽管比特率不同,但切换前后的两帧必然有相当大 的相关性,所以编码器可以将Al作为B2的参考帧,对B2进行帧间预测,预测误 差就是SPSlice,然后通过传递SPSlice完成码流的切换。与常规P帧不同的是,生 成SPSlice所进行的预测是在Al和B2的变换域中进行的。SPSlice要求切换后B2的 图像和直接传送目标码流时一样。当然,如果切换的目标是毫不相关的另一码流, SPSlice就不适用了。
6、灵活的宏块排序 灵活的宏块排序(FMO),是指将一幅图像中的宏块分成几个组,分别独立 编码,某一个组中的宏块不一定是在常规扫描顺序下前后连续,而可能是随机地 分散在图像中各个不同的位置。这样,在传输时,如果发生错误,某个组中的某 些宏块不能正确解码时,解码器仍然可以根据图像的空间相关性,依靠其周围正 确译码的象素,对其进行恢复。
三、小结 最终,DVB-H标准主要解决了基于DVB数据广播和地面电视标准融合后的两个问题:它采用的基于时分复用的策略,实现了节省功耗和业务的无缝交 互;
使用MPE-FEC技术,可提供鲁棒性更强的信号,使得在室内低速率移动和 室外高速率移动的手持终端(特别是手机)能进行正常的业务访问。
H.264以其高效的编码性能可以适用于多种网络,同时也可满足多种应用 的需求。可以应用在基于电缆、卫星、调制解调器、DST等信道的多种领域;
也 可应用于视频数据在光学或磁性设备上的存储和基于ISDN、以太网、DSL无线 及移动网络的公话服务、视频流服务、彩信服务等方面。
未来的移动视频接收中H.264解决了编码问题,DVB-H标准解决了视频流 在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从收听广播节目、观看影像档案到在手机上观看电视 直播,成为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发展过程。这种体验对于消费者所带来的冲击,绝 对会令人难以想象。随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趋势,已经 注定这些各具优势的技术在交叉和互补的运用过程中会诞生出多种多样的新媒 体,而手机将成为多种传播媒体的载体,将成为一种新兴媒体――多媒体的综合 服务终端。这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快、更多的信息获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