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对策论文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对策论文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较为复杂的法 律现象,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许多法律工 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学者等各界社会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关系到 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有人甚至将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 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本文拟从我 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和成因剖析出发,旨在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的有效对策,努力促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及和谐校园的构建。关键词:青少年;
违法犯罪;
预防;
和谐校园 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有创造 性的群体,但同时也是抵御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群体。这样一个人数众多而又十分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发育不成 熟和社会经验的欠缺,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 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与成人相比,他们更需 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殊的教育、保护和引导,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 的关注和关爱。
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透析。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全球嘱目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据 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0名犯罪中就有45名是14-25岁的未成年人,这说明青少年 犯罪已占相当大的比例。青少年犯罪的人数不仅逐年上升,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 广泛。这不仅严重危害到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大 局,更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分析可知,该类案件往往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1、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侵财型犯罪和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特别是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这三种犯罪为主。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逐步增多,团伙型犯罪现象突 出。
3、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暴力成分明显,犯罪手段也逐渐复杂 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日益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 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
5、从犯罪身份看,文化程度均不高,辍学少年人数居多,大部分犯罪的 青少年均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有些甚至是文盲。
6、从地域范围来看,青少年犯罪以本地人犯罪为主,外来人口较少。
由上可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朝着高发化、团伙化、恶性化、高科技 化、低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剖析。
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十分复杂,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笔者结合主客 观两个方面来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及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道德意志薄弱。
青少年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从不懂事到 懂事的关键阶段。身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均处于成长阶段,辨别是 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道德意志薄弱, 拒腐能力不强,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走向反面,直至沦入犯罪深渊。
2、容易受争强好胜和情绪偏激的个性影响,逆反心理较强。
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往往好胜心强,易冲动,好感情用事,但自控能力却 较弱;
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往往乐于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估,对他人的认可和尊 重的需求增加,但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有限,容易受到错误是非观的影响,易偏激,逆反心理增强。上述心理和个性的存在往往容易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 果。
3、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三观”严重扭曲变形。
如上所述,此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均不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还没有定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薄弱,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相 当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三观”,甚至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唯我独尊,部 分青少年与家庭优越的同龄人盲目攀比,心理失衡,甚至产生不公和抱怨心理, 这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4、自尊心和虚荣心过强,抗挫折能力反而不强。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处在一个趋于成熟但又不够完善、稳定的阶段。
盲目攀比、高消费、贪图享受的虚荣心过强,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却不能冷静 思考,积极应对,反而采取错误甚至极端的方法处理。家长说不得、老师说不得、 同学更是不能有一点歧视,否则,便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容易选择 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家庭教育不当,甚至教育缺失,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的不利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大量的案件事实表明, 家庭环境恶劣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具体表现为:
第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和纵容子女。一味地娇惯,使孩子产生了“唯己” 思想,变得自私自利,动辄不满意便会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二、家庭构成残缺不全。父母离异或者过早去世,致使子女教育缺失, 易受不良社会习气的影响。
第三、家庭不和睦,不和谐。受家庭氛围和不良习惯的影响及家长疏于教 育等因素,导致子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第四、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苛刻,求全责 备,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孩子的心理产生扭曲。第五、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对子女只养不教,认 为“树大自然直”,或者只顾埋头创业、赚钱,而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关心,放任 自流更有甚者迫于生活压力,让孩子过早地辍学在家。
2、学校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教育方式失当。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 的优良传统,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放松了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也未单独设 置法律课程,致使一些学生道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同时,学校教育方式过于 简单,在具体教育中不能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 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现象。而学校与学生又 缺少必要的沟通,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正确的心理疏导。另外,学生管 理、校园管理不够完善,解决辍学、失学问题力度不够等因素,都极可能诱发青 少年违法犯罪。
3、社会不良风气和环境的侵蚀。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都是小环境,社会是大环境,文化市场不 正确的导向也是重要因素。目前,社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社会不良现象对青 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 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和贪图享乐的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 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当前,经济收入的差距拉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 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而疯狂作案。同时, 目前文化市场中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凶杀、封建迷信、淫 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内容。各级电视传媒大量引入港澳台影 视作品,其中不乏渲染暴力凶杀、淫秽色情的情节,这些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 环境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而录像厅、游戏厅、迪厅、网吧等 公共娱乐场所的大量涌现,也在客观上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之对策考量。
1、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预防犯罪。
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辨别是非及区分良莠的能力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冲动,不感情 用事,不争强好胜,全面客观地对待事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冷静地 思考,正确地分析,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自私自利,不唯 权唯钱是图,不盲目攀比。同时,青少年也要自觉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提高自身 的法制观念,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护法的公 民。
2、重视家教方式,以理性的方式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对孩 子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中,理性的教育和引导离不 开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父母应努力营造一个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互尊互爱。和 谐的家庭和适当的模范引导,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 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因此,每个家庭都必 须从对子女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的高度出发,维护家庭和睦,创造良好的家 庭氛围,构建“以家庭为中心,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方案,大力提 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
其次,父母应明白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基础,树立家庭教育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堂课。父母应加强学习,不断 充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 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 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对有生理缺陷、 曾犯过错误的孩子不要揭短,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多鼓励以提高孩子的上进心、 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 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最后,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树立联合教育意识。父母要注重与 子女多沟通,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应做到随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交流,了解 和掌握孩子的学习实际、生活现状和心理想法,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和策略,交流 教子经验,提高家长的教子育子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践行“依法治校” 的管理理念,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素质教育,在全社会践行“德育为主”的教育 理念和“依法治校”的治校理念,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 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实现从片面注重智育到真正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转变。不仅要传 授给学生知识,更要传授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所谓“育人为先”。
其次,学校要重视对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倡导以预防为主的教育理念, 依法治校。众多残酷的事实与“血”的教训充分证明,加强学校及中学生的法制教 育已刻不容缓。学校应将法律课设为必修课。教材内容应涵盖基本的宪法、民法、 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与青少年相关的其他基础性法律知识。同时, 中学应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并聘请资深法律专家为法制副校长。通过学习法律, 让广大青少年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做到依法律己。
最后,学校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对不良心理及时发现、及时疏导。不轻视、不歧视犯 错误的学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通过建立信任感达到教育目的。
4、发挥社会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中坚力量。
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 任和义务。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问题。
第二、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 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三、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围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 社区环境,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 进入的场所。
第四、要加大打击黄、赌、毒等社会毒恶现象,对危害社会的小群体和小 团伙要严防狠打,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5、进一步完善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治理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预防和司 法矫治。
司法机关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 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 改造等环节应特殊对待,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同时, 为更好地实现对青少年犯罪的司法预防与矫治,司法机关也应积极探索以下工 作:
第一、探索建立独立的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判庭即“少年庭”,并将其 职能延伸到对已判青少年犯的跟踪帮教工作中,这必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的改造工 作。
第二、探索改革现行的青少年犯庭审方式,尝试建立独立的青少年审判程 序。具体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设立青少年犯刑事审判教育庭。对那些实事清楚、 证据确凿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庭审重点不是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而是组织社会 力量进行教育帮教。另一种是设立独立的青少年审判庭,在审理程序上可以弱化 某个不必要的阶段,而重点进入教育阶段。在教育阶段,可以让犯罪人陈述犯罪 后的悔罪心态、对犯罪原因的自我认识,法官和检察官可以进一步对其犯罪进行 深入分析,帮助其认识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危害以及如何面对将来的改造等。
第三、探索建立青少年犯社会帮教制度、青少年犯社区矫治制度。社会帮 教工作者负责对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青少年被告人进行庭前犯罪原因的调查,同时 可以协同帮教法官、检察官做好已判青少年犯的跟踪帮教工作,建立帮教档案, 对青少年犯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帮教工作,促进其彻底改过自新,避免重新犯罪。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消除各 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不断推进法制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 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人格,才能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 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才能积极构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及 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