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论文 【摘要】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会计人才, 关键在于能不能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技术应用学科课程体系。【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 力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其培养 目标以及专业课程也显得不太适合,急需进行改革。
一、目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偏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 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
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 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1;
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 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明显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 学生难以就业。
(二)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形同虚设 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高职院校往往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计划 的要求安排会计理论的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会计实践往往在每学期安 排1―2个月的集中实习。由于课时紧、实习内容多,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全 部实习内容;
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 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 实习,最后只能找个假单位、盖个公章了事;
有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 但由于没有好的社会关系而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机会,只能是走马观花似 的看一看,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
(三)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 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 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开设的课程缺乏创新又不具备高职特色。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条件 (一)对现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 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 的发展,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 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培养通过“专升本”进入高等学校会计相 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 业课程改革的准绳。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环境与条件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依赖于社会、政策、实习场地设备等环境和 条件的成熟度。
1.社会环境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职 业人才就业的市场机制已逐步形成,这些都为构建适应就业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政策环境是平台。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文件 的出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的政策环境亦已形成。高职学院学制、课程、 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把“三满意”即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 意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
3.场地和设备是保障。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配套的硬件环境(校内外的实训 场所和实习基地)必须落实,否则,课程改革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与方法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为适应会计人才培养要求,重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应采取以 下措施:
1.进行课程设置的适应性调查。需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 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摸清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 熟悉哪些技能。
2.进行课程设置的对应性分析。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学生技能情况,组织社 会会计企事业资深专家进行课程设置的专题研讨,确定高职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 程。
3.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应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按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并确定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方 案。(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法 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 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 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专业设计方案,建立以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培 养为主线,符合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规律的理论课程体系。
(1)采用通专结合的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淡化过去专业基础课 和专业技能课的界限,便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适用”、“够用”的原则, 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必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调发展, 注意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 课程结构调整中体现学习做人和学习做事的要求。
(3)课程调整与教学内容更新。随着会计改革的深化及会计发展的日益 完善,对有些课程进行内容更新,有些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及 道德教育的要求适当调整,例如,为满足市场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要 求,会计专业应调整教学计划,增设《管理会计》与《审计学》课程;
为适应高 职“双证书”的教育模式,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尽快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可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 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等。
2.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与结构,是在研究了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求状况的基础上 建立的,应能符合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 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主 要体现以下思想:
(1)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 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 合。实行穿插于理论课中间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与单位实习。
认识实习:在学生入校后安排他们进行认识实习。为此学校要建立会计实 训室,也就是建立模拟财务处(科),设置各个岗位,室内陈设完全仿真,备有 单位内部自制的和来自银行、供应、运输等单位的各种原始凭证,配有应有的办 公用品如算盘、科目章、印台等,以及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样本,墙壁上张贴 一些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职责要求等,使学生一进门就如到了财务科,产生“身临 其境”的真实感。使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增强职业意识;
同时 增加对会计用品、会计操作流程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单位实习: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上的衔接,还有专业 基础能力方面的衔接,而其中在一定职业领域范围内的实践经验是关键。会计实 习就是培养现场操作基本技能的实习。建议在第三学年就让学生全部走出去实现 “2+1”教学模式,实行半工半读。通过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学习,使学生更能理论 联系实际,获取一定的经验技术、各种职业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加强其职业意 识,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明确有关课程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逐步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 的50%左右,按理论教学知识点的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课程,保持三年每学 期不间断,做到每学期的实践课程教学与相应的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3)按照“产学研结合”模式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践、毕 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安排;
与校外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上只是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初探,真正落实还需做大量具体的工 作。课程体系将随着科技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而不断改进,不断促进我国的高等 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