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现状述评与改革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现状述评与改革 摘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领域的新兴产物,是一项具有中国 特色的制度创新。本文在对国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现状述评的基础上, 针对国内研究的不足,分别从审计署牵头制定该项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审计方 法的创新、重视审计案例的运用和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四个方面,对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现状述评 一、引言 作为公共物品的自然资源,政府接受了社会公众的委托对其进行管理,并 对该资产的所有者(即社会公众)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领导干部作为政府的管 理者,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承担主要责任。由于政府部门与社会公 众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为了确保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 管理的合法、合规性,社会公众有必要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自然资源资产受托 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恰当的监督。于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运而生。从政 府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的实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 “标尺”,领导干部便宁愿牺牲资源也要发展经济,且在离任或退职时,也难以对 其行为追究责任,该问题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持续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更是将国 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的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框架,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 现实性。
二、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研究现状述评为了了解国内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 本文分别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主 题和篇名,运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截至2015年8月底,涉及该主题的文献(除 报纸)有60篇。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本文去除检索文献中的专题 研讨会通知(3篇),筛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5篇,其中对同一作者主题相似的论 文不重复计算,除去5篇,最后对筛选出的47篇文献计量分析。下面,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结果:
(一)从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角度 目前国内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论文数较少,其中少数发表在核心 期刊上,大多数刊登于省级公开发表的刊物上。若将研究倾向于自然资源资产负 债表的论文排除在外,单纯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论文数就更少了。同时, 文献均以期刊为刊载物,在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中均没有此类研究,篇幅的局限 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研究的理论深度。
(二)从论文发表时间角度 上述文献大多集中于2014年以后发表,这可能与2013年底《决定》中对开 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规定,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中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另外,企业在其生存环境的推动下,出于不同目的重视绿色竞争力的同时,也引 发了国家审计工作向自然资源方向的拓展。
(三)从研究内容(主题)角度 根据文献的分布表及研究主题,对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1.问题对策类研究。从文献的统计结果看出,这类研究最多,如祝素月、 夏晶晶,2014;
马智娟、宗耀星,2014;
董贤磊,余芳沁,2014。问题主要涉及 审计主体权责不明、对象难以界定、依据不健全,专业性强及工作任务繁重、自 然资源资产信息收集难度大及结果问责难以贯彻等。同时,大致从各政府部门联 合开展审计工作、重视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 期中与离任审计结合和风险导向审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关键性问题界定研究。与问题对策类研究不同的是,这类研究主要基于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本身,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例如,陈献东(2014)从 审计主体、目标、对象范围和内容四个方面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研究, 认为审计主体不仅仅是国家审计机关,还包括内审机构、中介机构和社会大众;
通过对审计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定义全面概括了审计目标;认为审计对象范 围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水、海洋等自然资源;
审计主要内容是自然资源资产使 用、管理和监管情况。张宏亮、刘恋和曹丽娟(2014)通过专题研讨会综述形式 就审计目标、审计主体与范围、审计内容与方法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等方面将目前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的主流观点进行汇总。
3.理论框架研究。这类研究的论文还比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是蔡春、毕铭 悦(2014)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动因和基础理论,剖 析了构建理论框架的十个关键性问题。此外,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系数 较高的研究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及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如,张宏亮、王秀华 (2007)结合国际关于自然资产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初步探索了我国自然资 产审计的理论框架,并探讨了自然资产审计与自然资产会计的衔接。
4.基于离任审计视角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在统计文献时发现, 国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有些是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侧重点。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耿建新教授(2014)在研究了国外已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了国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要 素及结构,丰富了离任审计的审计线索与证据。此外,从著作文献资料来看,国 内已有学者对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较相关的环境审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究,如蔡春、陈晓媛(2006)编著的《环境审计论》一书较为系统地构建了环境 审计的框架。虽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环境审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 受政府审计特性的约束,在内容和性质上与环境审计还是存在差异,环境审计的 研究方法和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从上述多角度分析 结果和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并不多,研究重 点多是基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和对策,缺乏制度层面的深入系统研究。但是,自然 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入 手,本文就目前国内在该项研究还未涉及的一些关键领域提出改革建议。
三、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建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我国现有的审计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
我们应深入了解该审计工作特点及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实际情况,在通用审计制 度建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扭转国内研究匮乏、实践鲜有成效的局面。
(一)审计署牵头抓紧制定自然资 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度规范目前,我国只有很少的法律和规章对自然资源 资产离任审计有所涉及,且规定都不明确、可操作性弱。相关部门虽已制定了与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大 气污染防治法》等,为该审计工作提供了审计依据,但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的最高准则,《审计法》与《国家审计基 本准则》也没有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刚性规定及详细准则。强制性和可 操作性制度规范的缺失,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规范应由审计署牵头,并与自然资源管理部 门协同制定。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及政府在社会变迁中的主导作用来看,政府提 供制度规范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其他组织,并能以最快的速度践行规范。政府的具 体哪个部门担此重任呢?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与环境相关的规范的都是由审计 机关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的。而我国,作为被审计对象的自然资源 资产的管理部门是不能成为制度的制定主体,而应是重要的参与力量,否则将影 响到制度的可行性。
2.提高法律和规章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修改关于政府审计工作的 有关规定,增加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强制要求。二是利用《审计法》《会 计法》等法律修改的机会,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写入法律。此外,制定规范 时,必须考虑与我国的各种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的环保法规及会计、审计准 则规范等有关条款的协调,避免操作上的混乱无序。
(二)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方法 根据对一般审计方法的定义,笔者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是指国 家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情况审计 的过程中,根据相关的标准、收集审计证据、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而采 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其应包括常规审计方法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殊审 计方法。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殊性,其审计方法应在传统审计的方法 上有所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的创新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传统审计方法的特殊运用。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从环境审计、 政府审计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审计分类,有些传统审计方法也能满足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需要,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传统审计方法的特殊使用。如专家法, 即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过程中,可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审计,以弥补现 有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缺陷。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特殊的审计方法。(1)拓展常规审计内容。在常规审计中融入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管理自然 资源资产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内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仅包括对财政 收支审计,还包括自然资源产管理系统的审计、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审计等。
(2)审计分析方法的创新。考虑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专业性,应 创新相应审计分析方法。如,机会成本法,适用于对因耕地占用、废弃物占地等 原因造成的损失的计量;
GPS检测法,利用GPS系统进行区域性的防护林保护工 程、耕地开发等审计;
风险导向分析法,可用于对跨年度成本预测和效果评价分 析。
(3)审计评价方法的创新。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主要有以下评 价方法:主客观因素评价法,分析领导干部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的行为或事 项源于主观创造力或主观过错,还是源于客观因素;
责任区分评价法,包括区分 不同责任之间及责任人之间的界限,使责任清晰明确。
(三)重视并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时,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监 督作用,可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形成审计合力。一方面,该项审计工作任务繁 重、专业性强,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的矛盾突出,难以做到对审 计工作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污染、损害行为往往存在滞后效应和 长期性,而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能及时评价和监督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方面的日常行为,为离任审计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结果的可 靠性。如何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呢? 1.制定相应的政府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及操作指南。具体来说,在自 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有关规范中加入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强制要求;
另外,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套内容具体、易于操作的政府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 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使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自然资源资 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有章可循。
2.加大政府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适应专业化审计的要求。在自然资 源资产离任审计中,政府内部审计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然资源管理的标 准和政府会计核算准则,监督并评价本单位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公允 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建立政府内部审计师制度,并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纳入考核中,提高政府审计的准入门槛。
(四)重视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的运用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对象、方法、内容等还未统一, 可审计工作却未因审计标准的缺失而止步不前。例如,贵州省委将对领导干部的 责任审计扩展到自然资源资产领域,并率先在一些市县开展试点工作。为了弥补 审计标准的不足,审计部门应总结并提炼这类实践中折射出的审计理论与方法, 形成审计案例供政府审计人员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1.审计机关可与一些财经高校合作总结更多的审计经验,以案例的特征分 类形成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集。如《水审计———各国最高审计机关的经 验》的编制者收集了各国关于水资源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根据水的不同用途整合 出不同类别的审计案例,并分析不同类别审计案例的审计范围和方法。
2.通过进行案例教学和经验交流,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案例集在审计 人员中推广。审计人员应重点学习如何制定并实施审计计划、采用哪些审计方法、 怎样发现疑点并追踪审计、如何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并做出审计决定等。因地制 宜,将审计实践案例成功运用于当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