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计算机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育... 正文 2019-08-24 07:34:36

    【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育的剖析与对策】 旅游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摘 要:我国旅游资源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界旅游业正逐步转向以文化与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旅游形势的发展要求旅游教育紧贴行业的实际,开设必需的历史文化课程,教材编写应注意理论知识的层次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已经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为旅游业的各个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设置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60多所。旅游形势的发展要求旅游教育从理论上跟踪、总结旅游业的成就、得失,并及时反映到教学理论中来。迫切需要有一批适应形势发展、反映旅游学最新思想与动态的教材,服务于旅游学科建设。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与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以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而言,相当一部分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策划能力、管理水平,还难以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相适应。

      

      一、历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旅游资源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5000年历史的中国经历了16个朝代,历朝历代的伟大创举构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留存至今的名胜古迹无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中国旅游文化资源以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壮美的自然景观往往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融为一体,使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文化的色彩,具有时空立体性。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游览名山大川,往往题字书联、吟诗作赋,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山水景观与文学作品结缘,是我国旅游资源独树一帜的特色所在。

      2.从业人员素质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是目前各地的文化遗产给人们的文化体验从方式到内容却又普遍都是有限的,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弘扬、文化的体验都与市场的需求相去甚远。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旅游的文化经营落后,高品质旅游资源低水平开发。景区景点开发摒弃特色,忽视特有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使古代文化庸俗化,大多存在发掘古代文化肤浅、表现手法庸俗、品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下,制造粗糙低俗的商业化景观,使景观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意蕴,往往把古朴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包装成商业表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行业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国际旅游业有种公认的说法,“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对游客来说,有无导游的介绍,游览的感受与乐趣截然不同,而对导游来说,同样一个景点或是一个游览项目,因知识素养的不同,直接给旅游者所产生的印象与效果有很大差异。导游从外事角度讲是民间外交官,从服务角度讲是特殊保姆,从宣传角度讲是演说家,从知识结构的构成讲则又应该是名杂家。导游是旅游文化传播的使者,应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一定要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受到游客的敬重和信任。

      国内有的旅行负责人一味重视外联,而忽视导游的接待质量,这样的经营会使整个旅行社走下坡路,竞争中的中国旅游胜券操在谁手?肯定是掌握在一支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者手中。大力发扬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宝贵的文化遗产,把这些历史性的人文景观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地进行讲解是吸引外国游客的一块巨大磁石。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适应新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旅游人才中最突出的是导游员的素质结构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缺乏美学修养也成为提高导游水平的主要障碍。

      导游应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向海外旅游者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新时期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导游辞创作要突破就景点讲景点的模式,增大专题的文化内涵,应该以景点为依托,突出介绍中国文化专题内容,从服务型、技能型向文化型、学者型导游转化。

      3.游客的需求

      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比重不断增大。世界旅游业正逐步转向以文化与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文化旅游。出门旅游成为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感受历史、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种综合休闲方式。外国旅游者对中国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普遍感兴趣,对品尝精美可口的食物兴趣亦很浓厚,然而对娱乐活动、冬季运动、廉价的度假普遍兴趣不大。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一隅,也渗透在旅游业各个部门的运行之中。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景点的利用,应逐步加强文化开发工作,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点建设的文化品位。

      旅游是一个以获取新的感受和心理快感为宗旨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生活的反映,中国谚语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提,说明中国人早就知晓旅游的文化内涵。虽然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各不一样,或游览名胜古迹,或欣赏自然山水风光,或了解异地风光人情和历史文化,或探亲访友,或追古怀旧,但均为寻求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新感受,扩大视野,提高文化素质与修养,体现出强烈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

      

      二、历史文化教育现状

      

      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要依赖于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旅游教学、研究和出版,最显底气不足的正是文化。随着中国和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积累,原教材已经难以适应需要了。高等旅游教育教材建设滞后,旅游课程设置都是应用性的,文化类的课程设置偏少,且多局限于介绍性层面,如中国园林欣赏、中国山水文学欣赏。我国高校的旅游专业在专业结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旅游形势的发展要求旅游教育从理论上跟踪、总结旅游业的成就得失,并及时反映到教学理论中来。旅游业是应用型专业,只有紧贴旅游行业的实际,才有生命力。在学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管理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应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宗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

      

      三、对策

      1.课程设置

      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往往脱胎于英语、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母专业的深深烙印,侧重于旅游英语、旅游史、旅行社管理等方面,没有开设必需的历史文化课程。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系统学习仅限于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时复习资料包含的一小部分中国历史常识,这一部分内容简单浅显,大多是中学阶段学习过的内容。部分高校即使开设了历史文化课程,但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历史文化课应在一年级时作为基础课开设,学时以一学期为宜。

      2.教材编写

      职业教育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性,决定了它经常不同程度地处于与现实需要脱节或滞后的状态。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材编写中经常出现闭门造车,为编教材而编教材的现象,加之教材编写者知识上的缺陷和对旅游业实际掌握得不够,在内容取舍上或顾此失彼,有失完整,或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浩繁,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要点,在教材编写中,应从旅游文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对历史文化学科框架和内容进行梳理,没有这种梳理,就会出现教师难于抓住重点,学生不得要领。

      3.教学

      教师应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全面统筹教学内容,注意理论知识的层次性,注重知识的全面性与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避免照本宣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化用易于感知的方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育的剖析与对策】 旅游管理》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