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职业道德是什么 职业道德教... 正文 2019-10-28 07:39:06

    职业道德是什么 职业道德教育低效原因及对策诠释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道德教育低效原因及对策诠释

    职业道德教育低效原因及对策诠释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依据调查的结果,其表层的原 因:一是职业院校内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不重视或边缘化;二是社会道德大环境的 不理想或失范化;三是两者的教育影响力方向不一致,产生相互抵消甚至反相作用。

    但这些都没有触及该问题的本质,需要继续追问其更深层的原因:一是职业院校对 “道德人”的假设,这就使得人们在道德判断中缺失了个体的自身利益的维度,从而 与社会现实情况相冲突;二是职业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是“规范伦理”,这就使得职业 道德绝对化,没有涉及冲突情境中的权衡问题,而这些冲突情境在工作中是极为常 见的。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应正确对待“经济人”的假设,运用“应用伦理” 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选择和权衡,有能力处理工作情境中的道德冲突, 使得学校培养的人和社会人的角色一致起来。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低效 原因 职业院校中德育低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职业院校中的德育内容 较丰富,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职业院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即面向社会实际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个体的职业道德就关系 到社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也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高低。

    就目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来看,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在基础教育之后,对职 业教育而言,主要在职业院校。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令人担 忧,成为企业和行业对其毕业生抱怨最强烈的方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 调查访问,结合调查结果.本文就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展开讨论。

    一、“边缘化”和“失范化”的夹击: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表层原因 教育的效果是合力的作用,包括来自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系统力量。职 业道德教育实效问题同样如此,是职业院校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在拷问职业道德教育低效时,也必须从这两个部分入手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职 业院校内部职业道德教育有没有问题学校外部特别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两者的教育效果是否一致,其合力是增加各自的效果。还是相互抵 消或出现负面效果 (一)“边缘化”:职业道德教育低迤霭熬效的内部原因 笔者对上海市、南京市和温州市的8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羼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整个职业教育范大学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研究的“边缘”。事实上,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制度性 的职业道德课程;
    二是专业课程;
    三是就业指导课程;
    四是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

    (1)制度性的职业道德课程比例较小且内容单一。当我们问及职业院校的 职业道德教育时。院校的老师就会拿出教学大纲告诉我们有5-6门,甚至7―8门 课都进行此类教育,这些课程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是政治课,还有少量的人文课程。

    这一点。也从学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职业道德。当 然,不可否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领以及人文精神的熏 染.但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课时比例来看,仅占这些课程的20%左右。一般而言, 职业院校仅《思想道德修养》或《职业道德与法律》一门课程。即使在这门课程 中,所讲授的内容从教材上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不分专业;
    二是职业道德内容 比例较少,从字数上看,仅占1%左右;
    三是内容以职业道德规则或基本规范为 重点;
    四是少有情境性的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2)专业课程中的技术伦理教育较少出现且容易被压缩。在调查中我们发 现有些院校的某些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有部分任课教师把技术伦理列入课 程计划中,但在访谈中该教师坦诚的表示,这些内容虽然非常重要,需要系统讲 授,但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需要教授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多,在课时紧张的时候, 有时不得不砍去这一部分。可见。在日常的专业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很难占有 一席之地。

    (3)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道德的篇幅偏少且内容偏浅。所有院校都开设就 业指导课程,且有些非常新鲜活泼。但在所有内容中,职业道德教育所占篇幅很 小。例如.某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总体为16学时,而职业道德仅占2学时,且这 在职业院校是普遍现象。在有限的2学时课程中,教师传授的职业道德多数不涉 及具体的职业道德问题,比较浅显、简单。因此,就深度而言,职业道德教育还 很不够。

    (4)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时有时无。除了正规的教学之外, 学生还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主题班会,在 某些班会中会把职业场景中的礼仪教育作为主题来谈。在实习和见习之前,合作 单位会就与工作相关的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来学校讲一课。这些活动中的职业道 德教育可谓零零星星,时有时无,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很难起到实实在在的 影响力。由此可见,在上述几个环节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是:比例小、内容浅、 以知识和职业规范的传授为主、容易被压缩。因此,无论从数量、广度还是深度 来看,职业院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呈现出“边缘化的倾向。

    (二)“失范化”: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外部原因 职业道德教育的低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除了职业院校的影响之外。

    还有学校外部的影响,可以把它称之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风 气、家庭环境等等。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调整,有些已 经瓦解,但是,一些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形成和确立。于是在转型过程中 的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再加上,当前社会职务犯罪比比皆是, 弄虚作假堂而皇之,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到可以用风气来形容。种种见利忘义的行 径导致了社会的“失范化”现象。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的道德也是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形成健康、良好的职业 道德就难上加难。

    (三)“内外脱节”: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系统原因 当然,从上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职业院校所进行的正面的职业道德教 育和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互抵触的。当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会 发现学校中所宣讲的和社会实际情况反差较大,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不适应.后来 渐渐也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从个体的道德发展来看,职业院校所呈现的 道德生活情境和社会生活实际是脱节的,而他们对此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由此出现了道德混乱和随大流的情形。这种脱节可以说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大 系统形成合力过程中的一种失败。但对于这种失败。学校和社会双方总是互相埋 怨,互存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要见实效实在很难。

    二、“道德人”假设和“规范伦理的主流地位: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深层原因 (一)“道德人”假设: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在埋怨社会“失范”和学校――社会环境脱离的现实时,我们有没有考虑到 职业院校对人性的假设是否符合社会现实杜时忠教授指出“传统德育作为一个整 体对于当代中国来讲,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讲是过时的。不适用的。它对 人性的设计,欠缺知性,不属于科学”目,而这种“欠缺知性”的人性假设就是“道德人”。对于“道德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都表达了“人之初性本 善”。经过一定的修炼后“人皆可成尧舜”,“重义轻利”,即只讲付出不论回报;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就是当前职业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性基础。在这 样的假设下,学校积极推崇“奉献精神”、“大公无私”“牺牲小我,顾全大家”,总 是把不顾家庭、不顾个人健康,全心投入工作有些甚至以身殉职的案例作为榜样 来教育学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职 场中的“道德人”。这种“道德人”的假设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孔子就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诸如此类的论述在中国历史上比 比皆是。//www.GwyOO.com 但是,这种假设事实上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把职 业道德等同于职业规范和工作中的顺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是 学生本能的会产生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上述这样的院校职 业道德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只能隐藏这些追求,否定自我,转而“伪善”地服从集 体利益,这会导致严重的人格分裂;
    三是社会人的追名逐利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 周围发生,从“道德人”的眼光来看,当然,种种社会现象确实“失范”。于是,在 他们的内心深处定会产生冲突、困惑和无所适从,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有些人会 正确的反省。但更多的人可能会漠视职业道德,我行我素。

    可见,职业院校所采用的“道德人”假设,从根本上使得职业道德教育难以 取得实效。如果不转变这种人性假设,不正视个体的自身利益。然后正确处理个 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话,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难以有所 突破。

    (二)“规范伦理”的主流地位:职业道德教育的依据 我们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多的是职业规范教育,那么在知晓了一整套职 业规范之后.学生为何仍然“规范”不起来呢是内容有缺失吗,从教材分析来看, 显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所依 据的是“规范伦理”,即强调学生知道规范,牢记规范并执行规范。而这些规范是 “死”的,是绝对的,是条条框框的,只要遵守就可以了。于是,在教学中,强调 “知识”和“规范”的“讲授”和“灌输”.考核中,强调的是对职业规范的“记忆”和“复 制”.即使有材料分析题。也不过是虚拟的纸上谈兵而已,并不会对学生的内心 产生任何影响。总体而言,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把职业道德看成一种知识.而 非一种实践。然而。现实的职业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虽然这些职业规范都会遇到,但情 况并不是那么简单,只要做出是与非的判断即可.而是多种道德因素错综交织, 需要更多的是权衡和选择,而不仅仅是非此即彼的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 生往往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体验。也没有为这种冲突做好充分的准 备。

    可见,职业院校中“规范伦理”的主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道德 教育的实效,即使了解了所有的职业规范,考核满分.也难以在错综复杂的职业 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三、“经济人”假设和“应用伦理”的选择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出路 市场经济是一种体现利益关系的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忽视个体利益的 “道德人”很难站稳脚跟,而只是大胆地提出“经济人”的假设,并正视这种假设, 才能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利益关系。此外,基于道德实践、道德冲突,追 求制度伦理和程序伦理的“应用伦理”继承并超越了“规范伦理”的阈限,更适合作 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依据。在这两个根本性的方面做出变革,职业道德教育才可能 取得实效。

    (一)正视“经济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根本 根据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经济人”具有理性和自利两个基本特征,所谓理 性是指这种人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完备也是相 当丰富透彻的,同时。这种人还被设想为具备一个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 并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以此来获得其偏好尺度上的最佳方案。所谓自利是指经 济行为的当事人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人。当然“经济人”也经历了古典 模式到新古典模式向广义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贝加里・贝克尔、詹姆斯.布坎南 已经把它拓展到了非商品性领域,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自然职业道德也在其中。

    在这种假设下,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一般情况下,进行价值判断及行为选 择时,通常处于对自身利益的权衡.希望用最小的德行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当 然,不可否认的是,“经济人”并非完全以利益为中心。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 之”,许多不求回报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仍然存在。但这些不是处于常态下.而 是处于某些特殊需要和特殊情况。否则的话,人们就会处于天天加班而无法获得 津贴的伪道德状态。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自由、平等符合伦理学上的“善”,经济学所 承认的人的求利动机的正当行为也可以或应该看成是道德的,在这样的前提下, “经济人”假设就比“道德人”假设更贴近社会现实,更容易把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 育和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联系在一起。

    在“经济人”的假设下,职业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宣扬无私助人的崇 高举动、超越纯粹的仁爱之心.更要从学生的常态出发,分析在工作情境中可能 遇到的道德事件,并强调此时如何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来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的关系,如何权衡,然后以最小的德行成本获得最佳的道德效益。另外,由于经 济领域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息息相关,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纳入到专业课程中。

    更有利于激发情境化的思考。

    (二)运用“应用伦理”: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实践基础 伦理学中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往往并不在于对道德作用与地位的体 认,而在于道德原则的应用;
    特别是当出现两难(道德悖论)之时,也就是说在同 一事例上发生了不同的道德规则相互冲突的情形之时,人们应当采取何种态度, 应怎样根据不同的因素与几率进行权衡。这是“应用伦理”的核心观点。一般情况 下,当单一道德规则出现的情况下,人们都会按照规则行事,不会出现是否道德 的疑问。只有当几种道德规则同时出现,又产生冲突时。人们才会去考虑怎么做 是道德的。事实上,职业世界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常常属于后者。在这样的情况下, “应用伦理”比“规范伦理”更具有实用价值,成为个体职业道德实践的基础。

    如果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运用“应用伦理”,那么其教育教学必然 转变原来的知识性、规范性的特点,而是在内容上。注重工作情境中的两难问题, 在方法上,采用“实践”和“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贴近职业现实的情境中,了解、 讨论、争辩,从而确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获得一种真实的内心体验,增强对 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度,提升对道德冲突的处理能力,以便为未来就业和道德的 从业做好相关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应用伦理的运用不仅仅是指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的运 用,也包括社会道德建设方面的运用。在社会道德建设中,需要强调的不仅仅是 建立一套经典的、经得起推敲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道 德和程序的道德使得这些原则和规则可以应用。合乎道德的制度和程序一旦建立 起来,就能够从制度上避免社会的失范,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结语 综上所述,当抵及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了.即“经济人” 假设和“应用伦理”的选用,才可能从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和互相埋怨中脱离出来, 真正建构一个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具有社会主义职 业道德的劳动者。

    注释:
    [1]李刚,高静文.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哲学研究,1997,(3). [2]许锋华,杜时忠.从“道德人”到“经济人”――关于德育实效问题的根源 探讨与视角转换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3]薛飞.“经济人”的德行选择与道德制度建.长白学刊,2001,(1). [4]甘绍平.伦理智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11-14.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职业道德是什么 职业道德教育低效原因及对策诠释》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