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探索心理学发展新契机
探索心理学发展新契机 西方心理学的缺陷在于其强硬立场和高傲姿态,拒绝包括文化在内的外来 资源介入所带来的学术上借鉴;本土心理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西方心理学 文化缺失不足,但又易于陷入封闭性和保守性,无力于拓展文化边界。跨文化研究 以文化品格为前提,取文化比较之长,舍心理学无文化之短,有望为开辟心理学研 究新视野、新方向和新途径提供契机。1文化转向:心理学文化回归 1. 1文化视界:西方心理学困境西方科学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一百余年的发 展历程,为达到心理学科学化目的,把意识形态、态度、价值系统和社会规范等文 化要素隔离于心理学研究范畴以外,陷入为科学而科学的尴尬境地。“当科学心理 学从欧洲输入到美国,在北美得以确立、发展时,心理学家努力寻求心理规律普遍 性和抽象性。他们希望确立人的行为和心理功能与化学相类似的元素周期表,文 化被看作是无关变量,并没有包含在研究设计中。”西方心理学无论是从动物行为 类推至人类心理的决定论,抑或是以人类心理推知动物行为的还原论,其立论法则 的背后实质隐藏着一种由原来对文化的漠视,到实事上不能驾驭研究的无奈,继而 迫使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选择无关宏旨的主题越走越远。这种规避了文化与 人的心理相生相伴研究,试图人为剥离文化与人的一体性,在解释和构筑人心与人 性上产生和遇到了诸多问题。
此外,西方心理学的文化心态、文化根基和文化观不可避免地产生扭曲文 化研究态势。一方面,在西方心理学的研究视域中,文化只是一种静态实体而非动 态的影响力量,也即是外在于人类行为的准自变量或是虚假变量的一种外部刺激;
另一方面,基于西方文化的科学心理学秉持了西方文化中心观精神旨趣,其研究自 始充满了期望建构适合于全人类普遍适用的心理学并成为心理学立法者的霸气 和野心。对于西方心理学而言,文化只是披着一件皇帝的“新装”而已。无限膨胀 的文化心态,遮住和扭曲了西方心理学者审视文化的视线,尽管他们手中操持着文 化,但文化却不见了。
1. 2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研究预设和难题缘于对文化的离弃与伪饰,使西 方心理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解释性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被其力捧的数据分析和统 计测量无情地肢解了人性。缺失文化的西方心理学研究如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 题和难题。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潮滥殇与殖民运动大潮涤荡,多元文化论 兴起,为西方心理学文化转向提供新的契机和机遇。知识社会学表明,任何一种心 理学理论、方法、研究取向和流派形成都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产物。这就意味着 心理学“应该”研究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中的行为,而不仅仅研究主流文化中可观 察到的行为。如果将每种文化中心理学研究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当可发现其中 可能隐含人类心理某些启示性的东西。跨文化心理学得以诞生。
跨文化心理学将文化从众多的环境变量中突出出来作为一个核心自变量, 作为被关注焦点进入心理学研究视野。由跨文化心理学衍生的跨文化研究则为心 理学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转换了研究视角,其意义在于为当代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 了解人类行为的新视野和新的研究方式。它是以文化为变量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异 同,通过跨文化比较,对心理学的某些概念、理论和假设予以文化上的比较和检验, 从而验证研究过程和结果解释上的外在效度。每一种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尽管在单一文化中或是在控制实验条件下可能具有较高的文化解释性,即具有一 定的内在效度,但在缺失跨文化比较时,能否外推到其他文化,以观照该文化内民 众心理,也具有文化的解释性,即一定的外在效度,则未为可知。
一种理论的解释性仅仅具有内在效度,并不足以说明其有效性和文化上的 不变性,只有经过多种文化条件下检验和求证,才能称之为有效。这种可以说是心 理学理论构建的理想或是高层面求索,离不开文化间比较研究。
杨国枢先生以实证方法揭示出中国人与美国人在按劳取酬心态方面的差 异性,从而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所求证的结论在中国并没有较高的外在效度,背后 的根源则是中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皮亚杰从生物学角度推导出的认识论尽管具 有较高的可信度,但能否具有跨越文化的普适性,他本人也不敢妄加断言。他 说:“如果放弃文化背景来谈论它,也只不过是一种联想而已。”因此,他主张对其理 论进行跨文化研究,以提高其外在效度。
从相当程度上,跨文化心理学对于扭转、纠正和改变西方主流心理学漠视 甚至有意忽视文化研究取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文化心 理学的检讨之声不断,其根源在于大部分跨心理学研究一直倾向于以普遍主义研 究取向为基础,采用强加客位研究方式,忽略语境主义和整合主义研究取向,试图 通过文化比较来验证西方心理学在非西方文化圈的适应性,进而证明人类共同心 理机制和普遍规律存在的可能性,而无视或否定非西方文化条件下心理行为存在 的特殊性。究其实质,这是西方霸权和殖民心态的继续流露。传统跨文化心理学无法 把握和理解游离在心理学研究中文化本真意义,依然扛着西式心理学大旗,过于浓 烈的科学意味压制着文化,难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研究。
1. 3本土心理学兴起:跨文化研究的契机本土心理学兴起于对西方主流心 理学话语霸权的反抗,试图恢复本土民众在心理学中的话语权力,喻示着西方心理 学在心理学舞台上一枝独秀的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尽管本土心理学在某 一特定民族和文化中产生和发展,以自己社会、文化和历史作为思想活的源头,而 且有可能会陷于本地性、自我封闭、保守或拒绝外来资源,但是,它研究某种文化 条件下人的意向性行为和深层心理机制,是各种文化语境下都存在的,所以,这其 中可蕴含着超越本土界限、具有普遍意义启示。”本土心理学崛起,将文化因素注 入心理学研究范畴,诠释了人与文化之间的互生性与共创性,并且,它以其对文化 圈的生活独有理解和构筑不单为西方心理学提供人性与人心的启示,也结束了西 方心理学无人可比的孤独境地,为他们之间跨文化研究提供契机和可能。
跨文化研究即可实现在本土心理学间共享文化资源和心理支持,也可以超 越本土文化界限,向西方心理学提供学术研究的参考框架,不仅促进西方心理学文 化转向和回归,也是本土心理学在本土契合性基础上实现学术成长的重要方式。
杨国枢先生主张为防止本土心理学研究在概念和理论创立上画地自限,应该从事 有关心理和行为的文化的比较研究。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西方心理学依然以居 傲和不屑态度,将本土心理学的保守性、依附性和“非科学性”作为他们之间拒绝 沟通和交流的借口,事实证明,这是一种短视。
2心理学文化品格跨文化研究理念探究 2. 1文化多元性与心理多样性从多元文化视角,文化是一种多样性存在。现 实文化的形成,是长期以来人与环境体认与时空上的差异结果,形成一个一个样式 的文化。它代表人类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生存样态和可能性。法国社会学家多洛 德指出:“从地域上看,无论其范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是一个社区,文化系列 是十分繁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谈论法国文化、美国文化、中国文化或卢卡 塔亚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揭示了文化以其一定范围内的文化性质和文化生态特 征而有别于该文化界限以外的世界,同时,也解读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和 借鉴意义,为促进文化的流变和创造性超越提供了重要发展空间和参考框架。人 的心理与文化历史背景的创造性生成决定了人的心理不能脱离文化而只能与文 化相生相伴。换言之,每一种文化,都观照着特定的心理式样。文化的多样性,决定 了人的心理样式的迥异性。跨文化研究为不同文化条件下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借鉴、学术反思和学术品质提升创造条件。
2. 2文化平等性与心理对话可能性文化尽管在表现样式上是多样的,但在 价值上却是平等的。每一种文化总以自己的文化个性而存在,这种存在是在漫长 的文化生活中形成和积淀下来文化生活方式最深层、最基础和最本质的部分,构 成了每一文化类型的独到之处。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关乎于本土民众 生存经验和智慧。这就意味着西方文化既不是文化的立法者和代言人,本土文化 亦不是文化的流浪者和边缘人。平等才是它们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文化间 是平等的,这就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对话提供可能―平等是对话的前提。
缺少这个前提,那么,原本的对话就会变成一种居高临下的独白。西方心理学在非 西方文化圈的生长与发展过程,其实质就不是对话而是一种“救世主式”独白,是一 种标准反对另一标准,用一种文化颠覆另一种文化过程。故西方心理学切不可以 心理学王者自居,本土心理学亦不可妄自菲薄,否则,它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自身 文化品格,更重要的是难以在它们之间通过对话实现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