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高校... 正文 2019-10-11 07:36:47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高校交流目的和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 [摘要]高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 他能力,但现实却是将学生培养成了为获得分数而学的应试者。大学中为分数而 学,其表现形式与中小学有差别,主要表现为看重60分和追求高分。高校教育目 的的异化,其危害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资源浪费 和阻碍创新。要矫正异化的教育目的,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认识到 实施应试教育的危害;
    教育管理部门要下放权限;
    高校自身则要改革管理体制;

    要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目的;
    高等院校;
    唯分数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却脱离 了这一目的,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应付考试、获得理想考试分数的应试者。高 校(本文仅谈高校本科教育的情况,其他层次的高校学历教育不予涉及)是一个 培养人才的场所,有其明确的教育目的,但这个目的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异化了, 结果国家、社会和家庭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不明显。

    一高校教育目的存在异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年幼、年轻 时期,主要是接受教育的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的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是退休休养阶段。人生的第一个阶段,除了在家接受家庭教育外, 绝大部分人都要接受学校教育。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异化的现 象―――学生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教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分数。

    在分数之外的要素,就很少或根本不考虑了。在中小学,由于存在升学的压力, 高中、大学以及部分初中在录取新生时,往往也要以分数取人,学生以夺分能力 的高低进行相互竞争,因而在中、小学校中较多地存在教育目的异化的现象,学 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小升初”“中考”“高考”时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以便上 更好的中学、大学。为了进入理想的中学或大学就读,就要获得高分,学生只有 掌握解题技能、熟悉教材内容,才有可能如愿以偿,因而中小学生会注重获得高 分的技能和方法,而将教育的本来目的抛弃掉了,即形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将 受教育的目的仅仅看成是获得高分。高校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发展,是整 个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大学的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是为了进一 步提升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着意培养有能力、有文化、有思想、有体 能的劳动者,使其更好、更顺利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就业能力、竞争能力的培养,在不存在升学压力的前提下,不应该存在教育 目的的异化现象,对于分数应该不会过于看重,不会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但事 实上,在高校也存在教育目的被异化的现象,非常注重学习分数的高低。具体体 现在:一是看重60分。高校一般都有规定:在校期间,如果一个学生“挂科”(即 考试成绩低于60分)超过一定科目数(如超过5门),就将会拿不到学士学位证。

    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会努力按照这一要求做,争取每门科目的成绩都能达到60 分以上,做到不“挂科”。二是追求高分。这一点与中小学生相同,但追求高分的 动机与中小学又有差别。部分大学生会追求各科目的高分,因为分数的高低,会 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及其等次高低。由于大学采用严进宽 出的学习形式,一个学生只要花一定功夫,获得60分甚至较高分数是比较容易实 现的。问题是:学生希望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60分或尽可能高的分数,不用花太 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某门课程要花较大代价 (即要求学生认真、努力学习)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则会抱怨这个任课教师, 认为这个教师不好,至少不是“好教师”,在期末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时会给出 低分,显示出学生对教师的一种“霸气”。在大学的每个期末考试前,学生要求教 师告知考试范围、判分时手下留情的现象绝非个例。中小学强调一分汗水一分收 获,通过努力获得理想的分数,但大学里却强调一份运气、一份关系甚至一份“霸 气”一分收获,通过运气、关系甚至“霸气”获得想要的分数,这也体现了大学与 中小学的差别。

    二教育目的异化带来的危害 由于教育目的的异化,学生只为了考个好的分数而学,教师为了好的分数 而教,结果导致高分低能(学习分数高,人的能力低下)、高分虚质(学习成绩 上去了,人的身体素质下降了)、高分缺德(只重文化成绩,不重人的思想品德 的修养)等不良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是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了大学的门,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似乎就已进入到人生学习的终点站了,对学习再也提不起兴 趣,从而出现厌学现象,缺乏求知、提升自身能力的欲望和动力,与考试分数无 直接关联的事物,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对自 身能力的提升、知识的丰富等方面,再也没有欲求。由于课堂旷课会被扣分,因 而学生的课堂到课率会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是否听了课,没办法计分,教师在 课堂上也不可能不断地强调纪律,因而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就经常发生了,在 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看视频等现象也有。这种到课率高、听课率低的怪现象, 在中国的大学里并不少见。既然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课,那么,离开课堂后,应该 参与自学吧?但事实是:离开课堂到了宿舍,看视频、用手机刷屏、玩游戏等现象又是常态。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学习规划、没有对于未来工作的展望,该有的 阅读课外书、根据自身兴趣锤炼自己的现象则很少见到。根据笔者在一个“二本” 高校、一个民办独立学院的调查了解,在业余时间除了完成作业、考前复习外,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进行过任何课外阅读的行为,即除教材外,其 他书籍的阅读量为零,而课外阅读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二是 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场景下,为了拉高分数而专门学习和 掌握考试技巧,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分数的获得上,而对于分数以外的东 西,如能力、素质、身体等内容,则可以舍弃。由于与中小学一样,在大学里也 强调分数,分数以外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如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等的学习和训练,由于会影响到自己拿分,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学习和训 练不太重视甚至非常反感。其中一个典型现象就是要求学生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最感为难,因为这个科目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 行写作。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和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等,这需要学生动脑、动手、花时间和精力。学生不 愿动手、动脑、花时间和精力,为了过关,就会发生偷工减料甚至抄袭的现象。

    学校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想了许多办法,但终究效果不佳。在高校内,对 学生的部分管理工作也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依据。有些能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如 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创作设计等活动,因不能直接给学生加分,如果学校没 有专门组织,学生则不会自愿参与。这些都会抑制学生能力的提升。三是造成资 源浪费。在中小学,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获得高分,会送孩子进各种补习 班,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试能力,这样加大了家长的教育成本。家长不仅 要负担现金支出,还要陪护孩子上补习班,这其中有交通费用、时间和精力的付 出等。在大学里面,虽然再没有人会为了成绩而进补习班,但另类成本仍然存在, 如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方面的培训和要求、学校要投入人力和设 施(如摄像头)进行监控,以免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在考场上舞弊,这无疑 增加了经济、管理成本。部分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不惜哀求教师,这会扭曲人性观 念;
    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也会发生有意放低要求的“放水”现象,造成学生 成绩高、学习好的假象,这些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另一种存在的浪费是所学非 所用、所学不能用,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对大学的知识不会用、用不了。大学 生完成毕业论文后,要将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结果是:在一个 笔者调查的“二本”高校内,80%以上的学生不知在何种状态下使用英文字母的大 小写;
    80%以上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将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
    70%以上的学生不知 怎样在英文语句中如何使用谓语和动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经历了多少 考试,结果却是这样,这些学生走入社会后,当有电商业务要将商品介绍翻译成英文向外国推介时,由于翻译不当,使外国人看不懂或产生歧义。学生在大学的 学习中,缺乏理想的学习效果,其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四是阻碍创新。在 中小学教育阶段,侧重于知识点的教育,其学习主要是解决学生知道“是什么” 的问题,即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大学教育阶段,侧重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研 究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强调的是传授认识世界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方法、分析问 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重于“为什么”的教育,不仅要知道更多的“是什 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即知道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学会分 析,掌握分析的方法和要领,即从总体上说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的 学习要求依然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看重于能获取“是什么”的知识,对于“为什么” 的学习没有兴趣,因为学生弄懂“为什么”,既要花更多心思,又可能反而得低分。

    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目的异化的矫正对策 教育目的的异化是一种在改革开放后人才青黄不接,要求多出人才、快出 人才的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主观行为,是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催生出的一种结果。

    解铃还须系铃人,矫正工作还得靠我们自己。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 认识到教育目的异化、实施应试教育的危害。要对社会进行宣传,在大学接受教 育,真正目的是要塑造人、培养人,提高人的能力,而非挣到高分以获得奖学金、 助学金或拿到作为就业证明的文凭。在多元化的社会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条件下, 学历本身的含金量已下降,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特长,要有 能力。在未来社会多数人都是本科生或本科以上学历的环境下,竞争更多靠的是 能力、知识,而非风马牛不相及的高校考试分数。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能力进行 创造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能力强的人才,而非缺乏思想、缺乏能力的 人。在任何高校就读,都需要培养有能力、有知识的人,而非仅仅考试优秀的学 生。二是教育管理部门下放权限。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在高校的招生规模、课程 设置、师生比、职称评聘等方面,都会施以一定的管理,下达有一些指标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高校的手脚,限制了高校的良性发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门 应下放管理权限,加大高校招生和管理的自主权,允许高校根据自己的特长、优 势和特定要求,自主决定招生规模、自主决定课程设置、自主决定学科发展方向, 突出高校的自身特色。高校在招生时,除可以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来录取,也可 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录取。允许和鼓励高校进行特长式教育和管理,根据高校 的特定要求进行学生管理,允许高校设立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 价体系。允许高校根据自身教学和科研要求决定教师数量、决定谁能当高校教师, 让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在现行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能进不能出、需要的教师进不来,结果是冗员多、效率低,高校的管理成本和人员供养成本高。三是高 校自身改革管理体制。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应允许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将数 年内在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表现一直较差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 伍,并给以出路。如果没有末位淘汰制,高校不能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 伍,那么,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徒劳,因为不能末位淘 汰,打消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不利于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 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高校的发展。现在的高 校是一个养懒汉的地方,部分教师多年内讲授同一门课,用同一个课件,在课堂 上表达同一个说法,课堂上的独角戏从头演到尾,等等,都是这种懒汉的具体表 现。应允许教师自编教材、自设课程进行教学,以真正体现教师的研究特长,将 理论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改革学制,允许学生实行弹性 学制,让学生半工半读、在一定年限内达到要求即可毕业。允许高校设置一定比 例的自学课程,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后,即可获得学分,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学 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觉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思维和写作技巧。四是进一步改 革高校教学模式。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学生听不进、弄不懂, 无法理解,没有理解,也不会去理解。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重于分析,分析 某种社会经济现象、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如此等。现在部分高校教师习惯于照本宣 科,将教材上的内容在课堂上重复一遍,同时辅之以(网络上看到的)小故事、 小笑话,引逗学生在课堂大笑一场,课堂效果和“笑果”是有了,但给了学生什么 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思维上的懒汉,严重缺乏思维能力。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高校教育目的异化及矫正|高校交流目的和意义》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