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篇一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新探索》 论文关键词:芯片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 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软、硬件的迅猛发展,计算 机组装与维护对人员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扩大。作者结合教学和下企业实践, 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指出目前课堂 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提出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从板卡级到芯片 级维修的建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 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 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另外对其培训就能上岗。
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和计算 机硬件维修工程师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都是热门专业, 深受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今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日益黯淡,选 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在减少,毕业生找工作也比较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作为 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创造出计算机专业的亮点,提高学生的 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一项新的课题。
2012年上半年,笔者在学校和系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到常州通诚科 技有限公司锻炼半年。通过这半年的经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 护知识能力特别是硬件芯片级维修的职业技能做如下思考。
一、发展芯片级维修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 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 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已经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的需要。
目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 况是:一是到长三角周边各城市的电子工厂从事工厂流水线作业,这样的工种虽 然可以较大程度地吸收毕业生,但流水线作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低,毕 业生只要通过工厂的短期培训,就能胜任,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校期间对 于学习的兴趣;二是自主择业,毕业生毕业后,自谋发展,担任销售、搬运、维 修等低等级的劳动。
计算机维修基本上可以分为板卡级维修和芯片级维修两个级别,分别 解决不同的问题。板卡级维修是对整机而言的,通过检测找出有问题的板卡、设 备,对其进行更换,从而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而芯片级维修是对有问题的电子 元件再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具体出现故障的芯片或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更换维 修,从而达到维修的目的。芯片级维修与板卡级维修相比,需要维修人员具有更 高的技术水平和维修经验。
通过近年的市场调查和这半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得知,板卡级维修人员 和销售人员因为准入门槛低,已经严重饱和,而且工资水平也较低;但是另一方 面,市场对能从事芯片级主板维修、液晶维修、笔记本维修这类高层次的电脑维 修人员的需求量大,而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内容设置 不够完善。因此,我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应适应时代潮流,避 开各类高职院校都在开办的低层次的板卡级维修,大力进行芯片级的计算机组装 与维护课程改革,迅速抢占芯片级维修这个市场的制高点。
二、提升教师能力,发展芯片级维修 纵观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教师队伍还主要停 留在低层次的电脑组装与维护方面,芯片级别维修的教师几乎没有。究其原因有 二:一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芯片级维修需要精通电路、而且精通计算机 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而高职学校缺乏大批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教师,导致教学 质量不高。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现在高职生的底子普遍较薄,自学自控能力较 差,使之不能很好地完成类似芯片级维修的课程,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只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进修,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 用,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积极探索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才能保 证教学质量,满足市场的需要。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通过下企业锻 炼,自身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更加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合作,把企业里的相关信息带回到学院,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融合和深度合作。
三、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我们虽然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但目前学生实践 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设备跟不上现实要求,上机实践的时间偏少, 以及教师实践指导策略的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让学生从计算机配件的组装做起,对出错系 统进行日常维护。但是要有目的性地加强主板电路的维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笔 记本主板的维修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掌握普通芯片的拆卸与安 装。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践,减少基础理论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实 践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课程,一定要注重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设置上,应使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基本持平。
四、加强课程合作交流,增设校内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操练室 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技能的训练门槛较低,但是计算机硬件设 备维修的投入成本较高,一般学生掌握硬件维修特别是芯片级维修技能的较少。
大部分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气工具及电器元器件的认知度较低。这里我们可 以增加一些电子类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电气元件,掌握电气维修工 具的应用,如恒温无铅热风枪、恒温无铅电烙铁、多功能万用数字表的使用,配 备基本的维修设备和维护工具,可以适应大部分板卡维修。诸如示波器、万用表 和烙铁等,端口测试设备可以检查串口、并口、USB口、软驱和IDE口等接口能 否正常工作。端口检测设备通过模拟各种工作状态,再搭配专用的诊断软件就可 以进行各类接口的故障测试。使用焊台可以拆除一些结构简单的芯片,通过高温 气流,再配合规范的加热手法,可以把主板上常用的I/O芯片轻松摘取下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校内操练室可以看成是既像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又像维修公司的一个实践操作和训练的场所。
使用一间60平米左右的房间作为校内操练室,购置一些基本的维修电 脑的工具。购买维修工具如下:数字万用表、主板诊断卡、936B恒温焊台、850 风枪、编程器、普通电烙铁、焊锡丝、助焊剂、松香、吸锡器、吸锡线、十字和 一字起子、钳子、刀片、洗板水或无水酒精、橡皮擦、毛刷、电吹风、网线钳、 网线测线仪等。可把此待修的故障电脑集中到操练室维修,电脑机房更新后剩下 的较多旧电脑,放到操练室,用来练习组装及拆卸元件和维修。各个办公室以及 机房所有的出故障的电脑、网络和办公设备全部拿到校内操练室来维修。
挑选优秀学生,对其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选择任务式方法,把机 房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机器或周边设备这些实际故障,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既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的 自信心。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能力时,可以为这部分参加集训的学生安排参加各 项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赛的历练强化他们的技术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篇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效果提升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教 学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 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材 互动 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内容 这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它是介绍计算机硬 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硬件简介及现 场拆装演示、重新认识我们的电脑(主要内容:附件、控制面板、桌面设置、任 务栏、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管理、右键功能、ESC键、一般软件的菜单功能、快 捷键等等)、如何组装一台电脑(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及报价说明、组 装适合不同人群的电脑案例分析)、学生主讲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各种值得分享的知识信息、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推介各种有用的软件(主要内容:360系 列软件及使用方法及里面推荐的许多有用的软件、免费网络硬盘等等。
从这门课程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而言比较 少,大多数是操作技能,并且是与现实生活中普遍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相对于 别的课程而言,这门课程的工具性更加强。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 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 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这一定律被无数事实证明是对的,计算机的硬件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以INTEL系 列的CPU为例子,在2000年该公司就推出了第四代电脑处理器,它的主频是1.5G, 为32位。但仅仅在六年后,该公司就推出了64位的处理器。同样的变化还体现在 计算机其他配件上,比如说2003年电脑内存主流配置还是256兆内存,而到了2010 年其主流内存已经达到了2G,并且由一核发展到了四核。而在这期间,教材的 更新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很多教材使用年限都超过两年。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通过 教材学到的都是两年前的知识,再加上毕业滞后,学生出社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 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更有甚者,落后的教材会对学生产 生误导效果。
2.2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从目前来看,该课程的主要方式为课堂教学,这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 课程而言,显得相当不合适。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提供专门的电脑供学生进行安装 操作,即使有也是一些非常破旧的电脑,使用的系统以及配件远远落后与现实, 并且有些部分与实践中不一致。由于这些缺陷导致学生经常把本课程作为一个一 般的理论课程,完全没有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2.3 教学内容存在盲点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课堂都是以台式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少看 到有笔记本的内容,而实际上笔记本的销量目前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台式机的销 量,成为目前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主流。笔记本虽然在各种操作系统以及性能等方面都与台式机相似,但在硬件方面两者的差别却非常明显,而这一方却又恰好是 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将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当学 生毕业后,发现面对的大多数的电脑是自己没有学习过的,还得重新学习,压力 会增加很多。
2.4 考核方式缺陷 如同其他大多数学科一样,本门课程到了学期末也是通过试卷来考核 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对于本门课程的性质而言是相当不恰当的,本门课程主要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如果仅仅能够背下书本上的知识点,对于 本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并且由于是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测试,会误导学生的 学习方向,误入歧途。
3 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 3.1 及时更新课堂知识,与时代同步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材的应当加快更新速度。不一定每一年都 要编写一本新的教材,但有必要每年对教材再版时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更新,确保 教材印刷之时的信息及时的,可靠的。但是,教材的更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 为它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并且即使能够及时更新,它也仅仅只能一年或最快半年 更新一次,依旧难以跟上电脑的变化速度。此时,就需要每一个从事教育的老师 在课堂上提供最新的电脑资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天都关注有关电脑的最新消 息,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信息添加在课堂教学的课案上,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之余 还能接触最新的消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3.2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实操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熟悉地掌握各计算机的组装与维 护,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视频来传授知识,将一些操作过程在课 堂上实景展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尽量提供硬件设施给学生进行操作。
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校难以及时地提供足量的最新机器给学生练习,并 且担心学生将电脑弄坏而加大成本。但学校可以提供少部分的最新机器用于教学, 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组装旧电脑,等学生具有一定能力之后才分批让学生对新机器 进行组装,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机器的安全性,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最新的实务。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推广任务式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规定学生按照电脑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来组装电脑,比如游戏爱好者、设计师、文档处理者 或者是影音爱好者,要求组装成功的电脑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用途。这个过 程中,学生能够明白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3 扩大教学范围,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里应当将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部分,将其硬件上 与台式机的区别进行细分,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通用的所有电脑有着清晰的了解。
考核方面,建议放弃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案,采取笔试与操作相结合, 操作为主的考核方案。笔试成绩的比重应当控制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操作方面可 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电脑组装成所需要的机器。只有这样考核才能端正学 生的学习态度,本门课程不应当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而应该是以手动为主的 课程。
教学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中, 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老师是处于一个引导地位,需要为学生 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去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与学 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