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以上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以上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以上范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摘 要: 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人生目标,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有什 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人生目标是人生旅途的坐标,它决定了一个人 人生的根本方向。本文针对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人生目标的缺失而导致 的种种迷茫和困惑,阐述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人生目标 人生观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 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理想将在这里形成,人生道路将在这里起步,美好生活将从 这里开始。然而,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受到了 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前大学生持有的远大 理想目标感在当前的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了动摇,使有的人在树立正确的人 生价值观方面陷入不同程度的迷茫和困惑,甘心堕入社会的大染缸之中。如何根 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加 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明确为人民服 务的人生目标是正确的目的,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必要性 人生目标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人生目标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 提和根由,它左右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又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 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 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由于受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加之社会上各种 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面对激变的社会环境,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 主义的影响,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物质享受轻无私奉献,重个人利益轻国家 利益,不再只是满足吃饱穿暖的要求,而是追求更流行更时尚的东西。他们盲目追求个人享受,互相攀比,缺乏独立意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 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 已刻不容缓。
三、什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 正确的人生目标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 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目标将导致人背离人 生的正道,走上歪门邪道,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正确的人生目标表明:人活着是为了对社会作贡献,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发展 的规律表明:只有每个人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社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 需要,从而维持个人和社会的存在,进而促进其发展;否则,每个人就只向社会索取 而不为社会作贡献,个人和社会都不可能存在。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以对 社会发展的贡献为人生价值之所在,显然正是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 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因而是正确的。一切以利己主义为核心、以向社会索 取为内容的人生观及由此决定的人生目标,都是违背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及其 存在、发展规律的,因而都是错误的。
总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是立志为社会发展或人类进步作贡献,就是立 志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是立志为人民服务。在我 们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对广大 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既崇高又普通,它并非高不可攀,那么当代 大学生怎样才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呢 (一)要有爱国奉献的精神。奉献,首先就是要爱国。是否热爱自己的祖 国,是衡量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们应该珍惜历史机遇,自觉地把自己 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自觉自愿地把个人的一生都奉献 于国家复兴的大业。奉献,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 速发展的时期,但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基本国情也要求大家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避免那些贪 图享受、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不良现象。
(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 科学体系。它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 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 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同时, 大学生还应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学习并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目标,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 识人生,去分析和解决人生实践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从而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的才干, 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三)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处在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 年龄阶段,也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社会角色。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要 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人生阅历浅,加之心理发展还 没有完全成熟,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有 时甚至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这就要求大学生们要珍爱生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个人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增强个人竞争能力。
(四)要摈弃错误观念,学习先进典型。大学生应该摒弃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人生目标。因为它们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 实践中是有害的。大学生应该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吃苦、不 计回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精神。
(五)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利用假期或业余的时间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各种志愿 者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得到锻炼与充实,为以后 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地得以实现。
五、结语 不同的人生目标,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怎样去活,也决定了一个人的 一生是高尚伟大还是卑鄙肮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 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大学生才能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伟大使命,沿着一条健康的、光明的道路前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以上范文篇二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 [摘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战略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将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具体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过程,实现了“是” 与“应该”、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不仅对社会主义认识实现新的飞跃,而且对社会 主义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 中共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时明确提出,倡导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 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我们党顺应社会期待,反映实 践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一个新阶段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针对中国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增强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作出了新的回答,内涵丰富深刻、设计 严谨周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飞跃和价值理论的创新。准确把握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战略的基本前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表征进一步深化到价 值层面,由理想化、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基础上的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统一,从而进一步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 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 义的认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在批判资本主义 社会的弊端中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这些认识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空想社会主义从自己头脑的想象中描绘社 会主义社会是迥然不同的。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首先 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要接受实践检验。二是他们设想的社会主 义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认识是一种理论抽象, 是对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内在属性的理论概括,因而舍弃了各种具 体条件和因素,显现了强烈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表明他们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时,曾鲜明的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 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 现实的运动。” 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来认识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毛泽东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客观规 律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二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学习和借鉴;三是建国 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毛泽东 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交织着正确与错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由于 在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而又复杂的课题,毛泽东等人希望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在毛泽东的理想中,社会主 义应该是“最完美、最纯洁的社会制度”,并逐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 他用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来对照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形成了脱离 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条件,从“应该”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偏差。
从晚年毛泽东的失误中走出来,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 集体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一方面,邓小平对从理想状态的 “应该”出发来设定某种社会主义标准模式作了坚决的否定。这里要注意的是,邓 小平否定的是把理想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理想本身;另一 方面,他坚定地把从现实的中国国情出发来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 作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出发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和 深入思考过程。面对“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邓小平反复强调搞清“什么是社会主 义”的重要性。他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据我们自己的 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 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在这里,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偏差,即注重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现实的 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的事实,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应该 “是什么”的理想价值,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新时期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 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精确表述,强调通过改革,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来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 主义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律。同时,江泽 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 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三个 代表”的三个方面本身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 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就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形成了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 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基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共同价 值理念、行为准则的构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 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和 规律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共 报告则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中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向全党提出的重要 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 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以来,同志多次阐述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内涵的中国梦 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政治宣言和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战略旗帜。中国梦承载 历史,直面现实,引导未来,以明确的阶段战略目标激励国人实干兴邦;集中体 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 人利益的统一,成为中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创美好未来的现实 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具体化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过程,既体现了对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的回答,对社会主 义做事实判断,反映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 的回答,对社会主义给予价值判断,关照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实现了“是”与“应 该”、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的质的飞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的制度价值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有机体的精神灵魂, 是一种社会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渗透在社会各方面的制度设计、 政策法规和行为规范之中,影响和约束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活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观念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 志。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与该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性适应,体现了这 种社会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 的社会制度,其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根本界限在于:资 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 集中体现;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 在发展经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的发展”的价值理想不断创造条件,形成了以科学信仰、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体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价值尺度,十分关注人的发展、饱含对人的思想 道德文化方面进步的高度重视,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价值,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制度 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 会主义优越性得以体现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社会制度都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和文化制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 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引导着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前进方向。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在 思想价值层面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既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又能兼顾 社会主义现阶段各个群体、各个层次对精神文化的广泛性需求,是迄今为止最科 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基础上的意识形态,通过引导人们对美好理想的价值追求,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整合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消除彼此之间的分 歧和隔阂,化解社会利益和思想矛盾,减少社会摩擦和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 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成员的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塑造良好的社 会风尚和先进的和谐文化,提升社会主义社会的整合能力,在确保为每个社会成 员都能沿着全面自由的发展方向提供社会条件和环境中,发挥社会主义前所未有 的优越性,形成全社会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主流。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和体制设计、政 策选择及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积极向上的精 神追求和思想文化的升华,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道德评价和价值衡量的主要标准, 规定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们在社会 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制度性的缺陷和政策偏差,一个根本的 原因就在于:没有提出一个为长期、稳定、涵盖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基本依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之中,进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因而也没有能够使我们的政策在价值 导向上更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比如说,在很长时期,我们把吃大锅饭、平均主 义、计划经济的经济运行管理方式等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 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来固守,把商品、市场、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方法、承包责任制,个体经营方式等适合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发展要 求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资本主义复辟”来反对;在改革开放中, 不绝于耳的姓社姓资的争论所导致的政策多变和矛盾冲突;由于不顾一切追求阶 段性目标,使社会与经济发展出现不协调,等等。这些都与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制 度和体制设计、政策选择及改革发展中,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基本依据作用有关。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设计、政策选择,既要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充满人文关怀,尊重 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精神诉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使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防止出现具体制度政策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既体现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又体现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文 精神,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 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精神理念,也蕴涵着现实的目标追求。从中共十六 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到中共提出的“三个倡 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意见》颁布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实践 的过程。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 想观念逐渐变化的新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 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的需要,对于国 家与社会明确方向、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引领社会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价值。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着积极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的思想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指引着 全社会各阶层群众思想价值观念的确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一切有 利于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汇集起来,能够最大 限度地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多元思想认识整合起来,形成全社会积极健康的 思想文化主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出现了经济 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丰富多 样且变化迅速,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触及一些深层次 矛盾和问题,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更加繁重。如何在保持思想文化富有活力的同时,减少社会分化、思想冲突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避免由此引发的社会动 荡,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 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 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认识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追求共识,最大限度 地实现社会的整合与凝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另外,当代中国的发 展引起世界关注的同时,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等噪音也不绝于耳。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能够增强中国文化和社会主 义“软实力”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理念昭示于 世,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融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之中,在世界范围内扩大 共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提供现实的 途径和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充满艰辛而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 一代具有现代素质的建设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范畴,内含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与道德建 设、民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统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适应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的要求,为我们全体公民塑造了一个价值取向,明确了一 个价值标准,引领着我们各级组织和全体人民的努力方向。在当代中国,只有通 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在提高我们民族的民主法律意识、公平正 义理念和诚信友爱操守中,为培育兼具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四 有”新人开辟现实路径,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文明发展的轨道前进。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致力于调整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实 现三者的和谐共存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通过社会和谐的发展过程,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社会进步,实现美好的追求, 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 和谐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 系的建设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
在当代中国,只有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才能 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形成全 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在可持续中 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能否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 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历史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育与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备、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重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