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剖析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剖析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所以实施 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尽管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 大的教育人士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已经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但是由于 我国现存的教育状况与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仍 然存在一些偏见。比如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对孩子文化科学之外的音乐素 质方面的培养,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绝大多数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 习当作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审美素质的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 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 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 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 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 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 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 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 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 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 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
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 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 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 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 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 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 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 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 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 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 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 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 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 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 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
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
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
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 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 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
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 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
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 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 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 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 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 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 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 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 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HtTp://WwW.GwyOO.cOm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 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 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 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 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 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 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 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 了基础。
笔者在教授《渔舟唱晚》这一古筝曲时,预先布置学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去 海边观察满载而归的渔民们的喜悦之情(没有这一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 获取间接体验),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一段渔民生活的纪录片,以此加深学生对渔 民的了解,最后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在乐声中再一次体验美景如画 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的课前准备, 当笔者再教授《渔舟唱晚》之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想象,如此一来,学生不光 轻松愉快的学会了这首曲子,同时还完成了对音乐的审美教育。
学习古筝是一项周期性长、实践性强的音乐活动,教师除了要拥有个人所 具备的审美修养、较高层次的音乐艺术修养、广博的综合艺术知识和在教学中重 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增加学生练琴的耐力和 持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他们演奏古筝的表现力,培养其创造力,使音乐艺 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 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 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