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摘要】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对眼眶壁骨折的诊断水平,较直观地了解眼眶壁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关键词】眶壁 骨折 多层螺旋CT 表面重建 多平面重建
眼眶壁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可合并颅底骨折和视神经管骨折,导致视神经损伤性失明等各种并发症。常规的眼眶CT扫描已不能满足临床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要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对眼眶壁骨折的及时而准确地诊断能力,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并对估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资料收集1997年1月至1999年4月间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85例,收集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共85例眶壁骨折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13例;年龄7~73岁,平均年龄39.1岁;就诊时间为伤后0.5h~3个月,1周内就诊者74例(87.1%)。受伤原因主要有车祸、拳击伤、爆炸伤、砸伤等,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为眶面部、鼻根部及眼睑青紫肿胀53例,眼球运动障碍23例,眼睑下垂4例,视力下降25例,失明2例,眼球突出10例。行眼眶骨壁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扫描方法:扫描设备采用GE公司prospeedⅡ全身螺旋CT扫描机,矩阵512×512,40例均行横断位扫描,其中35例加扫冠状位。横断位以听眶下线(RBL)为基线,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着重显示眶内容物,使眼球和视神经管、视神经细致显示。冠状位扫描线垂直于RBL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0°,扫描范围及显示解剖部位包括眶下裂、眶上裂、视神经管和管内段、眶内段及颅内段视神经、前床突和眼眶各壁,应用0.75 mm层厚、0.2mm重叠、骨算法重建扫描,骨窗宽1200~1800 HU,窗位200~400 HU,软组织窗宽300~500 HU,窗位30~40 HU,较直观地了解眼眶壁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旋转至眼眶骨壁、视神经管眶端开口和颅内端开口最佳观察角度,三维重建技术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用表面成像法(SSD)进行成像。
2 结果
85例中伴筛窦积血59例,眶内脂肪疝52例,内直肌损伤21例,眶内积气23例,眼眶下壁骨折24例,其中合并视神经管骨折2例,颅底骨折2例。眼眶壁骨折可分为五型:①凹陷型;②线状型;③粉碎型;④嵌入型;⑤混合型。同时,还应用软组织窗观察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球后脂肪及眼眶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如下:颜面眶周及眼睑肿胀51例;眼外肌增粗移位36例,其中内直肌最多,为27例,下直肌增粗5例,另有4例为多条眼肌同时增粗;筛窦积血42例;上颌窦积血22例;蝶窦积血8例;鼻咽积血2例;鼻腔积血4例;“泪滴征”9例[1],其中眶内脂肪疝入筛窦5例,眶下脂肪疝入上颌窦4例。球后挫伤14例,眶内积气12例,眼球破裂5例,球内异物1例,眼睑及眶内异物6例。
3 讨论 发表论文
本文应用0.75 mm层厚、0.2 mm重叠、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的各个方位MPR图像各向同性均较好,没有锯齿状伪影,对于细小的无明显错位的骨折可清晰显示。
对于有明显错位或眶缘骨折的病例可用SSD方式进行重建,它立体感强,可旋转图像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解剖关系显示较好,对于直接骨折或复合型骨折的显示尤为直观,本组1例清晰显示了左侧眶外壁、眶下壁眶缘骨折及左上颌窦窦壁塌陷移位、左侧颧弓骨折及移位的情况。但因其为表面成像技术,容积资料丢失较多,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骨折或爆裂骨折的显示欠佳,应结合薄层MPR图像进行观察。
观察眼睑、眶周、眼球内、眼外肌、眶脂体、异物及眶内积气等情况,特别是对于眼外肌是否有移位、嵌顿及有无“泪滴征”[2] (即眶内脂肪、结缔组织、血肿等软组织影向筛窦、上颌窦或蝶窦内突入)的显示极为有效。SSD需用软组织算法重建,它可直观显示眼眶的形态、骨缝、较大或错位的骨折线及眼眶塌陷移位的程度,特别是对于眶缘的骨折显示较佳。视神经管骨折是特殊类型的眼眶骨折,常累及视神经。
另外,在观察眶内壁骨折时,要注意区分筛前、筛后动脉管,观察眶下壁骨折时,要注意区分眶下沟、眶下管等正常结构,不要误认为骨折。同时还需观察眶尖及视神经管是否有骨折,扫描野内所显示的邻近副鼻窦窦壁、翼板、翼突、鼻骨、鼻中隔等是否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对眼眶壁骨折的诊断水平,较直观地了解眼眶壁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参 考 文 献
[1]高鹤舫,兰宝森.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6.
[2]王振常,燕飞,田其昌,等.423例眼眶骨折的CT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