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高校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就业指导的规范化、科学化 和专业化都有待改进。要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着重抓好“职业自我”指导、 “发展式”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个性化”指导、创业指导和就业指导队伍专 业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工作。
一 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积极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就业指 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有些高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整理信息、组织“双选”会的 粗线条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与认识社会”、“创新与创业” 等方面的指导相对缺乏,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式指导,科学性不够。指导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政 策、程序的理解指导学生。这种指导方式缺乏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忽视引导学 生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和社会,特别是忽视了对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人才需 求状况的分析,不重视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实际结合起来,确定合理 的择业期望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
2.“实用式”指导系统性不够。这种指导方式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了解就 业政策、就业制度和求职技巧上,讲究实惠,只求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人才市场谋 取职业,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 概念;
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3.非教学式指导,规范性不够。自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高校开 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或选修课后,大部分高校基本执行了这一文件精神。
但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尚未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正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不 够规范、系统,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有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毕业年级的 “应急型”指导,未能提供“全程化”就业指导。4.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目前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转岗而来,专业素质、理论素养、 学历层次等参差不齐,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 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建设。
二 新形势下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针对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的经验,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紧密联系就业形势及高等教育发展 实际,摒弃传统的陈旧观念,确立超前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理念,走规范化、 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1.从以政策、程序指导为主,向以发展大学生健全的“职业自我”指导为 主转变。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高 等学校的持续“扩招”,又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压力。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 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因此,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确立超前性的发展思路,由以政策、程序指导为主向 发展大学生健全的“职业自我”指导为主转变。
“职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台得曼提出的,指的是“个人对职业 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及其定型”。它源于个人对自我认识、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基础 上形成个人的职业态度、劳动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观和职业 价值观,从而确立个人的择业期望值,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在就业 指导中,引导大学生健全“职业自我”概念是就业指导工作较高层次的追求,促使 大学生主动根据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人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来选择相应的职业, 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即在择业中体现主体眭、理智性,而非依赖性、冲动性。
这是大学生职业选择成熟的标志,也是其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2.从“治疗式”指导向以“发展式”指导为主转变。“治疗式”指导是指依据 经验解决或指导大学生在择业时所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即所谓的“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的被动式就业指导。这种指导方式讲究实效,但随意性大,系统性、科 学性不够。从“治疗式”指导走向“发展式”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对高等教育 大众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发展式”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协助学生 获取有助于其择业的就业知识、技能、态度等。这种指导方式除了向学生传授有 关择业技巧、技能和相关政策、程序及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充分掌握大学生的个 性品质、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以及社会供求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自我科学决策能力。“发展式”指导注重就业指导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把 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任务,系统 规划相应的指导内容。同时,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的学 生教育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当前,要高度 重视并切实抓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认真 总结,积极探索,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努力实现融理论指导、能力培养和素质教 育于一体。
3.从谋职指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主转变。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就业 指导工作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谋职指导,即通过向大学生传授获取职业所必备的 政策、程序、技巧等,引导大学生顺利择业。这种工作仅仅停留在能把毕业生推 荐出去或毕业生能落实好单位即可的个人层面上,没有考虑毕业生能否获得职业 成功,能否把个人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层面上。而职业生涯 规划恰好弥补了传统就业指导的不足和缺憾,兼顾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层面和社会 层面。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影响个体职业 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测定,确定个体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事业目标的职业, 编制相应的教育、工作和培训计划及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 排的过程。就业指导的核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 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 目标。高等院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单位见习、实习,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介绍职业知识和职业要 求,深化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 经验。其次,要指导学生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 培训计划。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等方面来设计 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好相应的学习和行动计划,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再次,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目标与计划。要 引导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发展愿望,合理定位,并运用科 学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化解人生发展中的危机,促使事业发展获得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把大学生的自我角色与社会角色很好地统筹起来,把个人的人 生目标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就业观。
4.从团体指导向以“个性化”指导为主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较少顾及学生个体的兴趣、技能、特长等细微之处。在以人为本的职 业教育中,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朝“个性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帮助大学生 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利用人才测评系统或测试量表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气 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 和个性特征,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其次,分析和预测社会供求状况。
通过向大学生介绍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学专业 的供求状况、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政策等基本情况,并向毕业生提供社会 需求信息,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科学评估社会的供求实际。最后,引导大 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通过与大学生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和社会供求现状分析, 引导大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形象和职业角色形象,并把自我与职业、个人与社会 融为一体,即考虑个人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兼顾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作出合理的 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引导毕业生及时进行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5.从“就位”指导向以创业指导为主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是以帮助毕业 生落实就业单位为己任。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仅 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 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强调指出:“毕业生将愈来愈 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科技创业和艰苦创业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和主要目标。面对当前严峻的 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新的就业增长点,不仅解决了自 己的个人问题,而且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
6.就业指导队伍从“游击型”向职业化、专家化转变。目前,高校就业指 导工作人员主要是从行政管理人员分流转岗而来,大多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离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相差甚远。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 工作必须借鉴西方国家的职业指导经验,即就业指导职业化——成为一门职业, 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专业化、专家化。一方面,建立“竞争”选拔机制,把责任心 强、业务精、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就业指导干部队伍中,鼓励一部分理论素 养好、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
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 干部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使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走 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