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陈岳堂颜克高 [摘要]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可以分为环保职能、慈善救助职能、市场 监督职能、文教职能、民主监督职能。它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一致 性。非营利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社会职能的积极履行将会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职能;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07) 04-0065-03 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受免税优待、不以 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的组织,其在教育、 科研、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和使命存在内在一致性。
对于两者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在中国的改革 发展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对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从非营 利组织的社会中介功能、慈善作用、对政府的功能补充等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在和 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多方面的论述。[1]本文旨在这些方面作一 些扩展性的探讨,具体探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建设。
一、环保职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伴随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不得不开始思考和关注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自然环境。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经济的 增长以资源的大量过度消耗为代价,在追求GDP和保护环境之间,往往偏向于选 择前者。在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 国占16个。2005年1月,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 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中国位于伊朗之后名列第133位。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全球142个国家和 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2]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生物多样性消失等生态恶化的现实已经摆在世人的面前,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正渐趋削弱。[3]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出现的污染公害已在我国普 遍出现,我国的环境容量已经很难继续支撑以资源过度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 式。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环保类非营利组 织致力于环境保护,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根据《中国公 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年度报告》的数据,超过60%的中国公众认为目前环境保护 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处理环保问题的力度不够,尤其是环保理念和制度的创新度 (60.4分)和环保问题的反映渠道(60.9分)远远没有达到公众要求。[4]非营利组 织在政府力所不及的方面作了有益的补充,环保类非营利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采用 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向社会和公众宣传、传播环保理念,在提高保护环境的职能 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50%以上的环保类非营利 组织还通过自己的网站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5]二是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环保类非营利组织能够在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公民应 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04年上半年“绿色流域”联合“绿家园”、“自 然之友”所开展的工作,使怒江建坝问题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对国 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作了亲笔批示,指出“应慎 重研究,科学决策”。三是参与政府公共决策。随着环保类非营利组织的日益成 熟,它们从单纯开展活动发展到积极参与政府关于环境方面的公共政策的制定。
2005年4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保规 划的意见和建议,有420多万人参与,提出9个方面27条高质量的建议,得到国家 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领导的肯定。此外,在诸如保护濒危动物、发展绿色经济 等方面,环保类非营利组织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慈善救助职能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慈善救助事业是非营利组织最早涉足的领域之一,国外大多数非营利组织 起源于慈善机构,都以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宗旨。同样,我国从事慈 善救助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在扶老、助残、济困、救灾、助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和睦融洽的社会。目前,中国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 期,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不可避免,农民问题、失业问题以及贫富差距扩大,贫 困、医疗等问题比较突出。我国非营利组织面向弱者,在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福利 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再分配机制来看,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第一次分配, 政府按照“公平原则”进行第二次分配,第三部门按照“道德原则”、通过募捐和资 助活动进行第三次分配。[6]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调节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 求,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从海内外募集了17.8亿元人民币,救 助了220.9万居住在中国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在贫困地区修建了7549所 希望小学,为贫困地区培养了大批乡村教师,不仅推动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 展,也激发了社会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关注。[7] 现代慈善,不仅是一种事业或组织结构,同时也是新的社会价值观,社会 公众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不再仅仅是发善心捐赠款项和实物,而且还致力于增 加自己和他人持续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依靠全社会公 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引导受助群体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增强他们自 力更生的意识,不仅使他们脱离物质贫困,也使他们脱离心理贫困。非营利组织 的慈善救助行为,不仅有利于协助政府缓和社会矛盾,同时也为公众参与提供了 平台,有利于营造一个管理完善、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宽容友爱 的和谐社会。
三、市场监督职能与经济和谐 虽然非营利组织并不是经济组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它却是市场经 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育非营利组织,不仅是塑造市场经济的良好基础结构, 而且也是构筑国内外竞争的有效手段和必经途径。[8] 对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 个角度来阐述:其一是监督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 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弊病,比如不正当竞争、缺乏诚信等问题,这些行为扰乱了 经济秩序,同时也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侵害。在克服这些弊病方面除了政府的 行为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外,非营利组织也在发挥着有效的监督作用。中国消 费者协会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自建立以来,推动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的颁布,并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消费知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其二是行业组 织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行业组织一方面在权利维护、技术培训、举办展销会、获取信息等方面为成员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行业组织还通过制定本行业的标准并监督执行,加强行业内 的自律机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行业组织在避免同行内部恶 性竞争,维护本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三是 工人权益的维护。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近些年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 上升。[9]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缺乏保护自己合法 权益的手段和组织,这就为非营利组织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空间,促生了一批致力 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监督企业行为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学术机构的专家维权组织、 民间草根性的维权组织。
四、文教职能与文化和谐 文化艺术、教育是非营利组织涉足的主要领域。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0 年开展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文化艺术类非营利组织占非营利组织的34.62%,体 育、健身、娱乐占18.17%,民办中小学占1.99%,民办大学占1.13%,加起来占 到所调研的非营利组织数量的一半以上。根据丁元竹等对81个非营利组织的调研, 有24家组织在其服务领域中选择了“文化活动”,其中的10家将其列在最重要的位 置上。[1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也在不断地转变,社会结构的分 化不断加深,很多人游离于“组织”之外,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非营 利组织的活动有利于社会的再次整合。一些非营利组织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促进 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一些非营利组织,特别是立足于社区的非营利组织,如戏剧 社、秧歌队、书画协会等等,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致 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这 些非营利组织,按照人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特点或者不同的社区、阶层而构建 起来,他们将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的树立或建 立融于一体,建设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 和谐。
五、民主监督职能与政治和谐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治理结构,有力 地促进了社会的善治,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廉洁与高效、政府决策 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就是实现政治的和谐。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核心,它的一个中心内涵就是强调公民的参与。只有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才能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要求;
也只有参与,才能更好、更有效地 监督政府行为,促使其向服务型转变。而非营利组织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 组织方式之一,是现代社会构成民主政治的基本因素之一。
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提供公民参与的平台来使公民监督国家权力,影响公 共政策,限制权力的滥用。非营利组织一般不谋求政府权力,但是它们关心政府 的决策,努力保护其所代表的那部分公众的权益。非营利组织通过积极介入来推 动公共政策的形成,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如:政策研究提案、游说、动员媒体 和舆论等等,将公民的需要和意愿及时反映给政府。2002年,重庆市决定在主城 区建30万千瓦燃煤发电厂,市民反映强烈。重庆市绿色环保联合会组织市民召开 研讨会,建议政府停建以牺牲重庆市主城区空气环境为代价的工程。2003年底, 重庆市政府采纳了建议,停建该工程。毫无疑问,非营利组织推动了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进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的和谐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以社会公益为使命的民间组织,在环保、慈善、市场监督、 文化教育、民主监督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其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保职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慈善救助职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市场监督职能有助于实现经济和谐、文教 职能有利于文化和谐、民主监督职能有利于推动政治和谐。显然,大力发展非营 利组织,充分履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职能,对和谐社会建设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