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英国教育制度的论文
有关英国教育制度的论文 英国教育的论文篇一:《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 摘 要:新世纪以来,英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政府积极 立法,为改革创建良好的环境;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调整职业资格标准 和评估标准;推行新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及通用检查框架、倡导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等措施努力建构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资格框架;评估制度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政府开始着手教育制度的改革,职业教育 的地位和层次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资格证书制度、考核评估制 度等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教育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对开拓技术创新能 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突显。作为英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内容,英国职业 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一、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是经济增长的 关键因素。这为政府决策者提供了信号,明确了他们所要干预的重点内容,包括 学校阶段进行的职业生涯培训[1]。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技能 的需求进一步变化,社会成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和观念,才能适应工作和 生活的需要,技能教育与培训呈现出全民化和终身性的趋势。英国同其他一些发 达国家一样,对本国的技能开发和培训体系在结构、内容、方法和资金方式等方 面进行了重要改革,联合政府提出了新的技能开发战略,将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 高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将其视为“增强社会经济包容性和流动 性的基础;构建大社会的基石”。[2]同时,职业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一方面, 伴随新职业主义的发展,作为英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核心能力 的内涵不断演变;另一方面,就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而言,已经不仅是为工作 所做的必要准备,更进一步的功能是通过职业生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职 业教育必须成为减轻贫困、促进和平、保护环境、改善所有人生活质量并促进其 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3] 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目标常常通过政府白皮书体现。2003年《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中提出,通过灵活多元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 的改革方向;2006年,在《继续教育:提高技能,增加生活机会》中,将提升标 准、提高绩效水平列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2009年《技能促进增长、英国国家 技能战略》《英国2020目标:发展世界一流技能和工作》及《实现2020目标:技 能、工作和经济增长》中指出,英国未来的繁荣依赖于经济的成功,依赖于技能 型劳动力的创造性工作;2011年《新挑战,新机会—继续教育和技能体系改革计 划: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中,提出了建立世界一流技能体系的战略目标[4]。
因此,要加强技能培养、就业同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建立连贯、系统、完整的 技能开发系统,发展多元灵活、反应敏锐的技能开发体系和就业体系。
二、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展及特点 (一)以立法等形式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及成果的制度化 政府通过立法手段调控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不断巩固和强化 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通常政府会采取固定的流程:建立委员会或专门工作小组, 针对相应问题书写报告书,政府发布白皮书,最后通过法案实行。新世纪以来, 英国在职业教育改革制度上的新举措包括改革学位制度、创办产业大学,建立个 人学习账户、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等内容。
二年制基础学位制度的确立。2000年,教育与就业部(DFEE)实施了 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计划,建立了两年制学位制度—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
二年制基础学位制度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选择在两年内通过全日 制学习修满240学分;也可以选择利用业余时间修满学分(可以两年以上时间)。二 年制基础学位与国家职业资格(NVQ)5级的水平相当。政府在设立两年制基础学 位时突出其阶梯作用,尤其满足了成年学生和在职学生的教育需求。毕业时,根 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择就业、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深造或者继续大学学位的学习。
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创建学习型社会。2000年,政府颁布《学习与技 能法》,成立“学习及技能顾问委员会”和“成人学习视察团”等,为全民教育建立 制度性保障机制。同时,面向19岁以上所有公民开设“个人学习账户”,全额资助 成人的初次初等水平技能培训,通过大量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雇主进行技能投资。
同年,产业大学正式运行。产业大学主要面向成人和在职人员,与一般的大学教 育不同,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组织,具有学习时间和场所的灵活性特点。产业 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卫星、光缆等各种技术手段和途径将学习产品和服务输 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对于16~19岁的年轻人,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为这些人再提供5万个培训场所。计划到2015年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青年参与率由现在的 75%提高到90%。此外,政府还鼓励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非学历和非正式学习 途径,各种经验和经历等都会在“个人技能账户”中予以体现。通过上述措施,民 众参与技能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建构全民型学习社会的进程得到大力 推进。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到目前阶段,英国职业教育质量 保障与改进的制度化形式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学院的自我评估机制;二是独立 的督导制度:督导小组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外部评估;三是政府经费拨款与学校 运行状况挂钩的制度;四是通过学习与技能改进服务局(LSIS)等国家改进服务机 构,帮助职业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
(二)资格框架和评估检查框架的标准化完善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资格框架和质量评估制度是保障职业 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资格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提 高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同时满足行业、企业与学生的需求。
1.资格框架的改革 传统的英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继续攻读学士学位的 需要。1986年,英国政府成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1988年,在全国推 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NVQ分为5个等级,涉及11个能力领域。1992年, NCVQ又推出了主要面向16~19岁全日制学生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
GNVQ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与NVQ互为补充,构成了英国国家资格 体系。
2000年,英国政府建立国家职业标准(National Quali- fications Framework,NQF)国家资格框架,以适应当时国内资格种类繁多的局面,便于不 同资格间的比较。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和高等教育资格框架(FHEQ)中的适当层次 有互通关系。前者分为9级,后者共分为5级。NQF中的4、5、6、7、8级分别与 FHEQ中的C、I、H、M、D级处于同一层次,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格与高等教育资 格框架的对接。但是雇主和学习者普遍认为获取一个资格的时间较长、学习内容 较多,这就影响了雇主培训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2011年起,英国政府用资格与学分框架(The Qualifications andCredit Framework,QCF)——彻底取代国家资格框架。政府认为,应该为所有人 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希望所有形式的学习和培训 都能被接受,能够在资格框架中得以体现,新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出。资格 与学分框架相比传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容易理解、易于衡量和比较的简 单而理性的框架体系。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由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都有学分值, 学完这一单元会被授予相应的学分,一个学分通常需要花费10个学时。学分值对 完成某一单元或取得一个资格所需要的时间给出了一个参考。在资格与学分框架 体系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格:奖励、证书和文凭。1~12学分可以获得奖励, 13~36学分可以拿到证书,取得文凭需要至少37学分。职业资格按照内容的难易 程度划分为从入门级到8级。资格的头衔有对资格内容的简明描述,通过查找资 格头衔,就能够了解到它的内容和水平,推算出接受这种培训的难度,以及需要 花费大约多少时间才能获得这一资格。到目前为止,资格与学分框架包含资格证 书的种类超过2500种,同时还拥有强大的全国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兼有电子资格 证书证明和网络查询的功能,是目前英国政府认可的惟一的资格框架。
2.评估标准的建立与调整 2005年,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检查评估体系。2007年,教育 标准办公室(OFSTED)成立。专门负责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
制定了机构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共同标准,将评估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 良好、令人满意和不及格。在每条评价标准中都包含:指导性问题、评价性陈述 和等级特征描述三部分内容。评估框架(2009)结构如图1所示。
2011年底,OFSTED将这一评估标准做以调整,发布了新的通用检查 框架(CIF—Common Inspection Frame),以及相关的评估手册,于2012年9月起生 效。新的评估框架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教、学和评价的质 量;领导和管理效用,最后总结以上三方面的内容,给出整体效益(Overall Effectiveness)评价。评估框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用“需要改进”取代原有的“令人 满意”等级;学习成果不再由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体现,学习成绩仍是评估的 一部分,但是更加注重职业发展和就业技能;取消了能力提高等级,三个框架层 面下不再划分细目,同时也取消了原先等级中的安全保障、平等性和多样化的内 容;督导小组的评估计划将重点锁定在被评为“不及格”和“需要改进”等级的机构;
评估前通知的期限缩短为两个工作日(最少),等等。
“共同评估框架”既是评估人员开展评估工作的指导性标准,也是职业 教育机构改革发展的方向。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市场变化的需求。同时,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使用统一评估标准使评估结果更加透明、 科学,更具说服力;各机构间的评估结果也具有可比性,便于衡量各院校间教育 水平的差距。
(三)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多元化 当前阶段,英国的职业教育学院普遍实行“三明治”式的教学模式,即 学生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交叉进行的一种学期安排形式,学生在校的第二年或 第三年在社会进行实习。“三明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涉及面广,与实际工作联系 紧密。实习不仅给学生提供实战工作的经验,本地雇主举办的活动和竞赛也为学 生提供了竞争和展示的机会。
与“三明治”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校内学习期间取得的课业 (Assignment)成绩。校内学习的课程考核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以考试形式作为 学生学习成果及能力水平评价唯一标准的局限,由教师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 时段进行。每门课程都要开展2至3次的连续考核评估,并且在成绩给出后及时有 效地向学生反馈,在反馈中要清楚体现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进展。二是企业实习阶 段获得的实习成绩,实习阶段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给出,即学生的自 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评价依据包括学生实习期间的“个人实习发展 计划”实习日志等,实习结束时,还会进行三方共同参与的定职测试,最终形成 学生的实习成绩。三是指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相对的弹性。学生对于课业成绩不满 意基本上都有一次重新完成的机会,如果对于成绩考核的结果有质疑,学生也有 逐级申诉的权利。
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BETC-HND的校内课业成绩为例,BETC-HND 的课业考评方式包括口头陈述、报告、表演、PPT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 为学生设计课业,学生根据任务内容,采用独立或分组的方式,对课业任务进行 讨论、研究、调研、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师发挥帮助、引导、指导的作用,与本 科导师制中的导师相类似。学生用约3周时间完成课业,课业的考评结果分为优 秀(Distinction)、良好(Merit)和及格(Pass)三个等级。没有不及格,因为只有合格 的成绩才会被计入学习档案。如果对自己的课业不满意,所有的课业都有重做一 次的机会,可以根据教师意见和建议做出修改,重新完成。以重做后成绩作为考 评的最终成绩。
三、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一)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进程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国 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要求必须“加快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5]但是,就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家发展战略和群 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整个教育布局当中,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 现。同时,百姓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烈,尊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文化价 值观还没有树立,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借鉴英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应该 积极争取从制度上保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 着力打造注重资格,但绝非以学历为取向的社会环境。改革资格认证和学位制度, 通过学历与资质之间的转换融通,可以增强职业教育学生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 与培训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教育路径。
(二)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时效性 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 容之一。我国目前起到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作用的是一系列“评选”活动。这些评选 活动通过竞争和优秀院校机构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教水平的 提升。但是相对于英国的质量评估标准框架,可以看出,评选不能将全国所有的 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都纳入到审查范围内,对发展较弱的职教机构作用不明显。
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学校为核心,政府部门为指导,行业 企业及相关部门互相合作;同时,在对行业和企业需求及行业发展的分析基础上, 对评估标准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职业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这样才能不 断提高政府和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满意程度。
(三)倡导职业教育制度化、教育模式多元化 虽然中英两国在教育体制上存在差异,但英国以立法等制度化方式推 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建立国家标准化资格框架,可以实现教育 资源的有效利用,打通国内各层次教育类型间相互转换的壁垒。此外,我国的职 业教育也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评价机制,将对于学习成果评价的实践性、连续 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手段以摆脱试卷考核在技能评价方面的 片面性,相关企业和部门在多方评价的过程中相互协调;考核的内容应立足于社 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力求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
(四)发展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将终身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是英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 重要措施。让不同年龄、教育层次和不同身份的民众在方便的时间和便利的地点 接受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全民化和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之一,也是政府打造 学习型社会的有力切入点。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对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日益重视, 但是终身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在这一方面,英国的做法 和经验都值得借鉴。
英国教育的论文篇二:《英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摘 要】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经沉浮,借鉴其中有益经验,可为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帮助。
【关键词】英国 职业教育 缘由 一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演变 1.职业技术教育起步阶段:17世纪末―19世纪后期 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英国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
总体上看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中职教育,与其国力和工业化水平很不相适应。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曲折萌芽:17世纪末――18世纪中期。近代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孕育于17世纪末,主要由两类职业教育技术机构,一类脱胎于 教会举办的慈善学校,如女子学校、公立日校和工读学校。另一类是19世纪初出 现了的技工讲习所,它一般由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举办的,面向工人传授简单的 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
1862年,教育署颁布《修正法典》,把是否以基础读写能力为教学核 心作为上述第一类机构获得补助金的条件,其职业技术教育职能逐渐萎缩。作为 英国真正意义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技工讲习所开始发展还比较顺利,至1850 年达600多所,学员50万,但遗憾的是,后来陆续被中产阶级接管,逐渐背离职 业教育宗旨。第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艰难起步:19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是大英 帝国最辉煌的时代。英国最早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 “世界工厂”, 雄居世界霸主地位。然而,1860年以后连续多次世界博览会上法、德等国的出色 表现让“日不落帝国”举国震惊。英国实业界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英国工业产 品逊色的原因。尽管有很多分歧,他们还是达成了以下共识:即英国要保持世界 领先地位,就必须依赖技术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拉塞尔、斯宾塞和塞缪尔森等 有识之士的大声疾呼下,英国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成立科学教育特别委员会 (1868年)和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1869年),提供政策咨询。颁布《技术教育法》 (1889年),允许地方政府从物品税中提取经费支持技术教育。在地方城市当局、 同行协会和富商的大力支持下,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先后建立了近10 所新兴的城市大学和一大批多科技术学院,为英国地方工商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 专门技术人才。
2.职业教育体系初创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19世纪末,英国先后被美、德赶超,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政治、军事、 经济、科技上激烈较量也强烈地刺激了英国朝野,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对职业教育 放任自流的态度,开始直接干预,加快职业教育立法,积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形成:20世纪初。1902年、1904年和 1905年,英国先后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中等学校条例》和《技术学校条 例》,初步奠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在中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巴尔福教育法》要 求政府成立地方教育当局,负责管理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允许用地方 税收资助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资助奠定法律依据。《中等学校条 例》首次允许教育委员会提供资金资助中等学校开设技术课程,为当地商业和贸 易提供技术有效训练,标志着普通中等学校开设技术课程首次获得最高教育当局 认可。1905年《技术学校条例》要求政府开设初级技术学校,为12-13岁离校儿 童提供全日制职业技术课程。
但是,由于英国最高教育当局对是否独立设置技术学校进行职业技术 教育认识上存在分歧,政策上出现反复,技术学校发展十分缓慢,一度出现生存 危机。直到1913年重新颁布《技术学校条例》,技术学校发展才重现转机。但是, 这仍未停止朝野对此问题的争论。第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转机:二战前后。1926年和1938年,英国教育 咨询委员会先后提交了《哈多报告》和《斯宾斯报告》,建议政府建立以文法中 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为主体的中等学校体系,将职业教育纳入中等教育体系。
此时,英国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文法中学一枝独秀、唯我独尊的确局面开始改变, 中等教育应当包含就业目标逐步被社会认可。
第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平稳发展: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在此期间, 英国高职教育也获得一定发展,具体体现:一是一批技术学院合并、升格,成立 理工科大学,进行高等技术教育;二是一些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水平的技术教育的 技术学院逐渐被政府和社会认可,正式获得高等教育机构法律地位。三是积极推 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3.职业教育制度化阶段:二战后至今 第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短暂勃兴: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1944 年,英国颁布《巴特勒法》,从法律上正式认可了斯宾斯报告提出的以文法中学、 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为主体的中等学校体系,标志着技术中学正式纳入公共教育 体系;将中等教育扩大到全体青少年,确立了较为全面的面向所有年轻人的中等 教育目标,实现了“人人享有中等教育”的目标。在该法案的推动下,英国中等职 业教育规模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截止1947年,有实科倾向的现代中学达到 3000多所,技术中学发展到317所。
1959年,英国中央教育委员会发表《克劳瑟报告》,建议以两条渠道 扩大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一是技术中学增加第六学级;二是将学生离校时间 延长至16岁,或对16-17岁的学生实施强制性的继续教育。然后,该报告却没有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仍然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衰弱:20世纪60年代后。20世纪60年代,伴 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作为中等学校三分法依据的“11岁考试”的合理性受到广 泛质疑,英国开始师从美国,提出了“人人有受综合教育的机会”的口号,推动了 声势浩大的“综合中学运动”,着手改组中等学校,广泛建立兼顾升学和就业目标 的综合中学以取代原来的“三轨制”,代之以在综合中学中增加技术业课程来实施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级技术人才。该运动给的直接结束是给英国学校中等 职业教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中学、技术中学迅 速衰弱。到70年代末,英国而现代中学的学生数不到7%,技术中学的学生数不 到0.5%;相反,综合中学增至3387所,学生数点中等学校学生总数的82%。然而,在文化传统等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综合中学中所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形 同虚设,成了为升学服务的文法中学的翻版,综合中学改革运动完全背离了改革 的初衷。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壮大:20世纪50-60年代。1956年,英国政 府发布了《技术教育》白皮书,强调要重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该报告的重要 成果是促成了技术学院结构的调整,形成了地方学院、区域学院、地区学院和高 级技术学院四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明确了各类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服务 面向、办学形式和课程设置,建立了合理的技术学院结构,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办 学混乱的局面。但是,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并没有引起重视。
60年代,在《罗宾斯报告》和教育科学大臣安东尼克罗斯斯兰的推动 下,英国建立了高等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运行的高等教育体制。高职教 育获得较快发展,伯明翰技术学院等10余所技术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使多科技 术达到30多所;1965年,多数高等技术学院都获得大学特许关,纷纷向技术大学 过渡。
第四,学徒制完善与改造:20世纪60-90年代。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 长期落后,英国中级技能型人才主要靠传统上的学徒制培养,由雇主和学徒自愿 签订培训合同,政府不太干预。为克服传统学徒制的局限,1964年,英国颁布《工 业训练法》,规定工业部门必须承担起培训的法律义务;强调所有就业者(不仅是 高技术行业)都必须接受训练;承认工作准备是一种教育活动,因而教育工作者必 须承担一部分组织管理工作;成立工业训练委员会,建立合理的培训成本分担机 制,确保所有受益企业分担培训费用。该法案的颁布具有两大意义,一是将工业 训练的部分职责从雇主转移到政府,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职业教育责任;二是要 求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共同技术训练责任,使产学合作成为可能。90年代,英国 在欧盟委员会会的统一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结 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 英国职业技术教育演变特点及其缘由 1.职业技术教育总体落后,高职教育发展平缓,中职教育举步维艰 以历史演变过程中可明显看出,英国职业技术教育总体比较落后,与 其综合国力极不相称。具体表现在: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较晚。二是中等职业 技术教育规模小。三是中职教育争议不断,屡次危机。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业化的产物,与新技术革命直接相关。一般来说, 中等职业教育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高职教育往往与精密 制造业、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英国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 革命中逐渐衰弱,先后被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新兴工业强国超越, 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直接相关。英国第二产业的衰退在20世纪 50年代后更为明显。英国一直是世界贸易大国,第三产业长期比较发达,这是统 治阶级一直比较重视高职教育的原因之一。
2.政府重视不够,职业教育政策滞后,措施不力 一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干预一直不得力。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 教育委员会长期不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直群龙无首,直至1853年,才成立科 学与工艺署负责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议而不决,政策滞后。英国历史上,职 业教育不泛有识之士和真知卓见,但很多政策建议往往在议会漫长的程序中遗误 时机。比如,《哈多报告》和《斯宾斯报告》的政策建议,直到18年、8年后的 《巴特勒法》才转化成政府政策;1959年的《克劳瑟报告》则更加不幸,在议会 的无休止讨论中如泥牛入海。
职业教育之所以不被重视、职教政策之所以滞后,与英国社会结构、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从社会结构上看,英国统治阶级由 构成:一是以土地贵族、金融贵族为代表的贵族阶层,二是产业资产阶级。由于 利益的不同,两个阶层持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伴随两大阶层因产业革命的推 进所造成的力量消涨,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犹如大海中的小舟,在教育发展大潮中 此起彼伏。总体上看,贵族阶层力量始终比较强大,职业教育不够重视。(2)从 政治制度上看,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国家。由君主、上院、下 院、政党及其复杂的议事规则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造成要达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 台都要经过激烈争议和漫长的程序,造成英国发展“总是被社会既得利益者所遏 制,使英国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再显露出滞后性”。(3)英国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 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的影响。
3.重视学徒制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价值 英国产业资产阶段特别青睐用传统学徒制来培养技术人才。这主要原 因有三:一是英国有至中世纪以来一直保存良好的学街制传统;二是英国学校职 业技术教育长期不发达;三是学徒制契合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从知识论上说,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基础是程序性知识。而程 序性知识必须在工厂中以现场操作的形式,在“做”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