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 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 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 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 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 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 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 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 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 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 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 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 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 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 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 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 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 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 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 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 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 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 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 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 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 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 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 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 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 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 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 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 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 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 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 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 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 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 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 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 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 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 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 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 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 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 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 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 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 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 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 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 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 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 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
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 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 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 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 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 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 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 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 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 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 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 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 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 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 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 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 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 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 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 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