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结业论文范文一: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因专业熏陶、成长经历、学习模式的特殊性, 在个性心理上也呈现出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特征。作为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辅 导员自然也面临着与其他高校辅导员不同的工作境况和工作压力,因此如何发挥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艺术院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 特殊群体。艺术院校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者,是艺术院校开展各 项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结构, 但艺术院校辅导员自身所面临的如工作压力大、学生个体心理差异较大等问题也 成为制约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 何发挥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值得我们关注和解 决的问题。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范畴如音乐、美术、戏剧等都是人类情感表 达的重要形式,长期在这些艺术情景的熏陶下,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产生的心 理问题也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普遍性基础上又具有丰富性、复杂性、 矛盾性等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过于追求个性,缺乏集体心理体验艺术院校大学生在艺术氛围的 熏陶下,一般热情开朗,情绪体验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看待问题偏于直接 感性;“对于所有表演者来说,得到社会赞赏以及功名有所成就也许是他们心中占 绝对优势的需要”[1]。因此他们对流行时尚敏感度高,喜好标新立异,追求个性 张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品位;他们的学习模式一般是师生一对一单独授课或 小班上课,个人有较多时间独立进行专业练习。以上因素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一 般以个体为中心,往往特立独行,追求与众不同,对个体的内在感受非常重视, “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自己却不能理解和宽容他人”[2]。
(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感性认知占主导艺术类专业学习一般要求他们情感丰富、气质热烈,在舞台表演或创作中有爆发力。这使他们感性认知明显, 看待问题趋于简单直接,想问题做事情富于幻想且思维跳跃性大,在学习和生活 中遇到问题时缺乏理性分析和认知,凭个人直觉和主观感受去判断,容易产生偏 执、敏感、冲动等行为倾向。
(三)个性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突出艺术院校大学生在艺术学习和创作 中有着坚强的意志力,但在文化课学习及生活上则自制力较差。一般社会上对艺 术院校大学生有一种“不爱学习”的误解,事实上基于对艺术的热爱,对未来自身 发展的期待,都使得他们在艺术专业学习上不懈追求,勤学苦练,不畏寒暑,体 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他们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从小投身艺术学习,大 部分精力用在专业练习上,其他事情则由父母包办,这就使得他们文化课程基础 薄弱,理论课程接受能力弱;在处理具体生活事件中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经不起 打击,容易产生冲动、逃避、自制力下降等心理状况。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压力大,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时 间和精力艺术类院校一般招生规模较小,教职工人数也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学校 辅导员身兼多职。他们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一般 意义上的学生工作,还包含了教学管理、艺术实践等其他工作内容,工作压力大, 在努力完成“硬性”工作后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再开展需要细致观察、冷静思考, 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有待提升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 对一、小班教学,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他们之间接 触时间最长,学习成长背景相近;而辅导员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学专业与艺 术相隔甚远,即便是毕业于同类院校且专业背景相同的辅导员其专业造诣、艺术 实践水平也不能与专职教师相比。因此学生往往因对专业教师的艺术造诣敬仰而 延伸至学习生活各个层面,对专业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却可能对辅导员的话“入 耳不入心”。
(三)辅导员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当前艺术 院校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重视度有所提升,一般都参加了相应的短 期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但知识的系统性还不够,尤其是针对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易产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德育化的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对学生易发的冲动、偏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心理疏导、情绪调节方式运用不够熟练。
三、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辅导员及院校相关部门应从主客观方面分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 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性质某种程度 上决定了学院以教育教学为主,向教学倾斜[3]。这使得投身学生工作一线的辅 导员相对处于教师系统的较低层次,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导师对其的教育引导。
因此首先要关注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为他们切实提供良好学习机 会和晋升空间,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大学生的学习、人 际交往、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进 而提升他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与学生专业导师紧密配合,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基于学 生与其专业导师之间的亲密关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 深入了解学生专业学习及个体生活情况;尤其对于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可以请专 业导师参与配合,以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起到较好的疏导和引导作用,往 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逐步增加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合 理规划出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仅有助于辅 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对于缓解和调节他们因经常处理突发事件,面 对各类学生事件心理压力陡增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大有裨益。同时要针对艺术院校 大学生理性分析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要求辅导员参加相关心理调节 方法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 健康,及时发现和鉴别学生中的偏执、焦虑等多发心理问题,积极有效地在大学 生中普及心理调适的简单方法。并能够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今后工作 实际,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职业规划等 方面的服务。
(四)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集体心理 体验艺术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偏于感性,对于偏于理性的理论学习或者讨论有抵 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参与性强、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则能够较好地切合艺术院校大学生情感丰富、善于表演等个性特征,利用 自编自导心理剧、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深化情绪体验, 了解他人所思所想,提高人际沟通,克服演出焦虑、理性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促使他们在自我意识领域不断完善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 动力和支持。(五)在日常工作中贯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大学生 管理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增强其自制力和 抗挫折能力艺术院校大学生虽个性独立、不拘小节,但其实他们同样具备组织策 划、协调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关键是辅导员要采取有效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如以社会实践、参观展览、学术讲座等为载体,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热情参 与,在具体实践中提高他们适应社会、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 使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趋于理性成熟,能够较好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失败,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