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创下1997年来的同期最高纪录。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全国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国发电量990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8%。
关键词:电力投资 换档减速 短期内加息
投资跳水短期内加息已无可能
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但去年下半年出现了某些行业投资过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过快的现象,包括各种经济手段乃至土地政策、行政处罚等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措施纷纷出台,力图使经济尽快降温。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控”是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的“主旋律”。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调控措施已经收到明显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60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14.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2.7%,较年初几个月的增幅已是大幅下降。国家重点调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建材等过热行业的投资增幅更是大幅跳水。
据悉,钢铁和水泥的投资上半年分别增长了54.7%和56.5%,已经远远低于去年全年的96.2%和1.3 倍的增长速度,也低于一季度增长一倍左右的水平。
金融机构信贷增幅指标也表明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已初见成效。6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6.2%,增幅比上月回落1.3和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1和4.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均处于央行年初制定的增长17%的调控目标内。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少增3501亿元,其中6月份少增2396亿元。
据分析,以上几个方面是中央用于观察宏观调控成效的指标。从目前数据看,投资增速慢下来了,银行的信贷规模也收缩了。紧缩银根的目的已基本上达到,其降速甚至还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已没有紧迫性。其实,早在 6月初很多媒体断言加息已成定局的时候,本报《经济周刊》就发表文章认为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加息的可能性正在减小。即使美联储在7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的46年低点调高了0.25个百分点,中美之间的利率差仍然很大,可以认为,短期内央行加息已无可能。
既然不加息,电力建设的资金成本便不会上涨,这个持续困扰着电力行业神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资金紧缺已经在某些地方出现,虽然利率没变化,电力企业融资的难度却是大增。
电力紧缺缓解煤电油运成关键
据悉,在本轮调控中作为风向标的最终还是上游产品价格,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指标。认定本轮调控是不是取得了最终成效,调控的目标是不是达到了,最终要看能源、原材料紧张的局面是否得到好转。
今年上半年,能源供应量强劲增长,全国原煤产量、发电量、原油进口量、铁路煤炭运量均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资源“瓶颈”约束仍很突出,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形势依然紧张,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上半年,电力供需缺口继续扩大,电力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加大。拉闸限电的范围由去年同期16个省份增加到24个,三季度电力缺口预计可能超过3000万千瓦。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还是目前经济增长中重化工业比重较高。虽然,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已经回落,但今年上半年重化工业对电力的需求持续上涨。来自中电联信息统计部的数据表明,上半年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4.2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
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品业的用电量分别增长了31%、26 %、19.8%,远远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
要使能源、原材料紧张的局面得到好转,固然要努力增加供给,让煤电油运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坚持高负荷运转。但是,不少专家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扬汤止沸,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缺电,还得釜底抽薪,即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增值、资源高效利用、低能耗、区域合理布局的新型产业结构。
据预测,下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放在优化结构、加快体制改革和转变增长方式上。
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对电力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日益显现。粗放的用电负荷结构得到改变,高耗能工业拉动的电力消费高速增长将不复存在。
其实,此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本着眼点,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平稳向前发展。根据上半年的指标分析,国家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已出台的调控措施,近期内出台新的力度更大的调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煤电油紧张状况将缓解,经济增速也会略微下降,但仍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内。
世异时移电力发展要“换档减速”
电力工业的独立性不如汽车、家电这样的工业部门,电力的发展需要其他经济部门的拉动,因此,电力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也比其他产业要强得多。面对中央调控下的宏观经济发展新趋势,电力发展也要作相应调整。
首先,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减缓是必然趋势,今年的用电需求增速也将是前高后低。但电力装机的增长却是与之相反的前低后高。今年1至6月份已投产装机容量1639万千瓦,下半年按计划还将投产2000多万千瓦。更远地看,目前全口径在建规模为1.3亿千瓦。大规模的电力建设,将有利于保证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为正在试运行中的区域电力市场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但新华社的文章也指出:国家经济将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电力市场增长的势头必然放慢,需求增长回落与火电项目集中投产同步发生,投资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电力的需求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工业用电仍然占总用电量的大头,重工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还将增加,重工业用电量的比例还会上升。然而,随着宏观调控的继续,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将越来越享有竞争优势,小型的重工业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量却未必同比例增加。
宏观经济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不急不缓,电力发展也要坚持适当超前的原则。宏观经济正在走上速度合理平稳的发展轨道,电力适当超前的发展是否也要“换档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