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资料 [摘要]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 势头,但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 一旦把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 危机,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加入世贸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明白 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存在“民族经济”,只有无国别姓氏的“地 产经济”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有害的。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只要把市场全部 拱手让给跨国公司,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可以实现,13亿人口共同富裕便指日可待。
这纯粹是痴人梦语,当今世界找不到一个先例能够证实上述观点。
总结去年,规划今年,是即将开幕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最主要的议 题。世界经济强体一片衰退的冲击波荡漾全球,我国经济逆风而上继续在适度快 速增长的平台上前行。经历了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机体的免 疫力、抵抗力进一步增强了。然而,我们不仅面临外患,同时还存在着内忧,忧 患意识不可无。
扩张型财政政策流露长期化倾向 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而实行扩张政策。所谓 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 财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经济 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 的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扩张政策的依赖症, 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政策难以为继。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 难题。
2001年,GDP增长7.3%,比上年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且呈现逐季减 缓趋势,经济整体增幅下降的态势表明扩张政策的效应在递减;国有企业在基本 实现三年脱困目标之后,脱困的成本和代价尚未消化,又出现效益回落,利润增 幅持续下滑,部分企业脱困后又返困,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国有单位的投资靠 国债支持继续上升与非国有单位投资乏力形成反差,表明除了政府国债投资之外, 各类市场主体的自我积累机制依然乏力;物价由低速回升转为全面回落,去年零售物价下降0.8%,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下降1.5%;失 业率居高不下,就业难度加大,去年下岗未能再就业的职工近600万人,城镇实 际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2-3个百分点;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增加农民消费、 启动农村市场乏力,制约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居 高不下,潜伏的财政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深。
回顾2001年,瞻望2002年,对今年经济发展和对策,似应作出以下几 点认识:
连续4年实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经济增幅下滑的态势得到遏 制,并为今后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放松银根的政策只 能治标,不能治本,它好比一剂强心针,不可能带来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增长,为 经济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巨额的财政赤字,沉重的债务负担,货币超经济发行, 最终势必酿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如俄罗斯20世纪 90年代),或者导致经济滞胀(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所以,任何一位明智的 当政者都不会长期推行扩张性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度财政敞开国库花钱,银行开足马力印发钞 票,由此酿成的苦果至今还没有消化完毕。财政长期入不敷出,赤字居高不下, 社保基金缺口巨大,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等,这些因素都 给经济投下了通货膨胀的阴影。现在人们之所以没有看到它的现实威胁,是由于 出台的改革措施强制地遏制了购买力的需求变现,把收入锁进银行的保险柜;是 由于贫困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财政和货币 政策在不能兼顾推动经济增长和化解经济风险时,应当适时地把重点转向后者, 决不能为保暂时增长而牺牲长远发展。
当前,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但 经济增长对它的依赖性并未减弱,经济自身的增长机制依然乏力,因而,扩张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现了长期化的危险倾向。国内外的历史教训表明,一旦把 扩张性政策长期化,后患无穷。防患于未然,一要防止和化解财政和金融危机, 二要预防陷入“滞胀”泥潭的可能。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但生产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 依赖消费。近代工业革命飞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导致消费资料极大丰富。二战 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0;#0;以富裕者无节制的 物欲满足为宗旨,奉行物质消费至上主义;超越生产和消费的能力,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0;#0;“现代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正像传染病一样向发展中 国家蔓延和扩,成为当代世界的一大公害。
中国GDP总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居世界第6位,但仅占世界GDP总 量的3.6%,美国占32.6%;中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不到全球人均GDP的1/5。
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中国 居第39名,美国居第2名。
中国进出口总额达5098亿美元,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但在世界贸易 总额中出口占5.4%,进口占3.2%。
中国靠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6的人口,解决了 13亿人民的温饱。但是,现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果按照 联合国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则要多得多。在城镇, 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人数众多的贫困阶层,包括600多万下岗职工、600 多万失业人口,还有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和工资的退休职工和乡村教师。城 镇中缺房和无房户上百万,大量危房、贫民窟亟待改造。城乡居民缺医少药。
虽曾为文明古国,但中国现在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状况令人发忧:公 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 制度,农村教育却还要靠“希望工程”支撑,政府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仍未达 到《教育法》规定的标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为50%,25岁以上人口中,受 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重仅为2.1%,文盲高达8507万人。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严 重不足,占GDP的比重不到1%(日本为2.88%,美国为2.44%,韩国为2.29%)。
我国是农民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 的被动局面,劳动生产率低下,2/3的劳动力困在人均1.5亩耕地上,由于农业现 代化步履艰难,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千亿元,仅蔬菜水果因缺少保鲜设备一年就 损失800多亿元。
现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50年建设, 我国基本上已经建成了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化已进入到中期阶段。但是, 工业总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落后。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1180种专业生产设备 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机械产品中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5%,我 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8倍。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购置的设备 60-70%依靠进口,许多行业的装备都被外国占领。设备制造业丢掉了国内市场2/3的份额。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部件的研究开发相当落后 离开繁华喧嚣的街区,人们看到的是另一个贫瘠瘦弱的中国。如此强 烈的反差发人深省:我们到了追随发达国家,仿效他们的生活方式,赶超“消费 社会”的时候了吗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休闲时代!”错了!现在依然要高唱《义勇 军进行曲》。皇家林园北京的颐和园现在成了大众的休闲地,但人们不该忘记这 正是“老佛爷”的劣迹:兴建颐和园是以牺牲国防和近代工业为代价的! 加入世贸组织要做“明白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朱要求各地、各部门、各个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领导经济工作明白人”。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我国入世的动因。对此的权威解释是,当今世界 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论点源于美国,但美国学者和政界对“全球 化”并无一致的认识,从“贸易自由化”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美国生活方式全 球化”,甚至“全球美国化”,无所不包。美国统治集团则把“全球化”当作它推行 霸权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如果我们采纳了“全球化”的概念,那么就应当赋予 它科学的内涵和确定的外延,不能盲目照搬。其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过 程,是各种力量较量和斗争的舞台。当今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反全球化、区域 化,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再其次,当今世界,即使认同了“经济全球化”,还必须 正视“政治多极化”这一不可抗拒的潮流和政治格局。我们既然强烈主张“世界政 治多极化”,坚决反对单极化,但“多极化”和“全球化”却是矛盾对立的,而政治 又是为经济服务的。对此,我们在理论上总应自圆其说。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自近代工业革命开始,先进 工业国家用廉价商品和炮舰轰垮了落后国家的壁垒,把各国网罗进世界经济体系 之中。从此,世界划分为工业国与农业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穷国与富国、 强国与弱国。时至今日,这一格局仍未改变。现在,尽管发展中国家说话的声音 大了,与强国打交道多了一些筹码,但是国际经济秩序依然是不公正的。极少数 富国不仅以强凌弱,而且把贸易、投资当作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工具。世 贸组织现行规则对所有成员国一视同仁,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不平 等,更何况许多规则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按照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原则制定的。改 变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发展中国 家富裕强盛。做明白人,应当明白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要定准位。“商 场如战场”,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更是如此,这里奉行实力至上。我国入世 后应当定好位: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世贸成员中的弱者,应当充分利 用世贸组织规则赋予不发达国家的各项权利,只承担与我国地位相适应的义务和 承诺,拒绝世贸组织规则之外的要求,抵制那些损害我国利益、危及我国国家安 全的举措。第二,中国是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上永不称霸,但是,应 当承担我国对第三世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第三世界国 家利益不受侵害,积极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放弃与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做明白人,应当明白挑战与机遇的关系。流行的观点认为,加入世贸 组织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这种看法有很大的盲目性#0;#0;世上 没有免费的午餐。全面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关系和世贸组织现行规则,应当作出以 下判断: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既提供了可供利用的 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是种可能性,要经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挑战却 是无法避免的;机遇能否抓住,能否用好用足,决定于我们能否有效地应对挑战, 战胜挑战。世贸组织现行规则为我们在与经济强国交往中提供了为各方都可接受 的、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的法规,但是,多数规则是发达国家成员主导制定的, 并不完全合理;不少条款的表述含糊或附加了例外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发达国 家拥有充足的实力和必要手段摆脱世贸组织规则的约束,或者绕开世贸组织,把 种种苛刻的条件强加给穷国和弱国。所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还 任重道远。而且,世贸组织规则涉及到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 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各成员国(或地区)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长期 的。说到挑战,对我国冲击最大的首当其冲的并不仅仅限于弱质产业,而是我国 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世贸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成员政府行为必 须要受现行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并受其他成员的严格监督。深化改革低效、臃肿、 政企合一的行政体制已刻不容缓。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