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范文一: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从化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入手,详细分析 当前传统文化寓教于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教学实践经验,对进一步推动高中化学教育与 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提出建议。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传统文化元素;渗透 一、高中化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契合 1.重温我国化学辉煌史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相契合 古老文明的中国,华夏祖先与化学有着不解之缘,在充满迷雾和荆棘 的道路上发明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会用火,3000 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商代拥有高超的制陶、青铜冶炼铸造方法,春秋战 国时期掌握了钢铁冶炼工艺,西汉时期能熟练进行“水法炼铜”,东汉时期总结推 广造纸技术,唐朝正式出现黑火药,还有近现代1939年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等。学习这些世界遥遥领先的先进技术和科学家 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有利于激起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情感,提高学生 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同时,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民 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两者的有机契合,有效推 动《纲要》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引 导青年学生继承爱国传统,增强国家认同,不断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努力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2.化学课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相契合 对于化学课程而言,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掌握其本质。如氧 化还原反应、正逆平衡反应、酯化水解反应等都充分体现出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
元素周期表有力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发展规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因素形象说明了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Cl2、O3、SO2、Na2O2及活性炭都能 使得有机色素褪色,其现象相同但本质却不同。此外,演绎推理与归纳总结、普 遍性与特殊性、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辩证统一等哲学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不胜枚举。这些哲学理论在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等中 国哲学史上都可找到相对应的学术观点,如伏羲八卦图彰显出对立统一的矛盾法 则。换言之,高中化学教材中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素材,使学生在正确理解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将有利 于引导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显 然,这对于每位学生的终身成长大有裨益。
3.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相契合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从未中断过,究其根源是蕴 藏着十分强韧的和谐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就是以孔孟荀为代表儒家所追求的 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孟子的“顺 天者存,逆天者亡”,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强调了人与 自然要相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要相协调,道德理性和自然理性要相一致。如今, 受急功近利的追求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至上错误观念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枯 竭、物种灭绝、生态失衡、臭气层空洞、酸雨肆意、雾霾侵袭等世界性的危机层 出不穷,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更加反衬出“天人合一”和谐思想之可 贵。而高中化学课程(特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正是 以这个古老的和谐思想为指导,有力引导学生树立和谐思维理念,把握和谐发展 规律,自觉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正确评价化学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的 作用,以更深刻、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起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二、高中化学教育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实体现 1.教科书 以“苏教版”为例,高中化学课程8本教科书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数量达 到94处,分别为《化学(必修1)》10处、《化学(必修2)》18处、《化学与生活》 20处、《化学与技术》18处、《化学反应原理》9处、《实验化学》9处、《物质 结构与性质》6处和《有机化学基础》4处。从选材角度看,基本选取了我国古代 科技发展的卓越成就;从呈现方式看,有诗词文章、农谚俗语、实物图片等;从教 材栏目看,有引言、正文、插图、尾注、资料卡、你知道吗、练习与实践等;从 传统文化分类看,集中体现在文化遗产与传统生活。由此看出,高中化学教材蕴藏着较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彰显出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植入内容过于碎片化,呈现方式缺乏 整体性,举例说明浅尝辄止,文字表达含蓄隐晦,传统文化自信不足。如煤、石 油的使用在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就有记载,天然气的使用在西汉杨雄《蜀都 赋》也有提及,这些成就都可让每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而《化学(必修2)》专 题3第一单元基本上没有写明,只出现“人类利用煤炭的历史悠久”这样的字眼。
2.高考试题 全国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全国卷I为例,12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 部分)试题中有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仅有2年,分别为2013年在选择题出现“侯氏制 碱法”“黑火药”2处;2009年在填空题出现“陶瓷”1处。以福建为例,2009年起高考 理综试卷开始自主命题,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仅出现2年,分别是2014年在选择 题出现“食醋”、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填空题出现“青藏高原”2处;2010年在 选考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填空题出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1 处。由此可知,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呈现数量很少,形式单一,入选 参考年份较晚,2004~2008年期间处于空档期。从高考化学角度看,《纲要》要 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是有理有据的,形势也 是迫在眉睫。
3.课堂教学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实践教学了解到,受高考应试教育、化学学 科特点和教师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内涵、精髓、价值深入挖掘和宣 讲略显不足。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待提升,每个人学习掌握程度 参差不齐,难以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认为高考是高中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高考考纲要求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况且考纲对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要求;认为传 统文化教育属于文科的教学范畴,理科应更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家国情 怀、社会关爱、人文修养教育方面暂可放缓;认为化学学科虽起源于中国但发展 于西方,化学史更多体现在西方科技先进成果,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些妄自菲薄;
认为具有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的网络文化的大力冲击,消减了学生对 传统文化的接受意趣,教学过程难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认为学校、社 会和家庭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足,三者形成合力不够,在孤立无援的政策下难 以开展……因此,即使是教科书有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案例,教育形式也是比较单 一,常出现被动、零碎、应景、填补式、概念化的教育方式。三、高中化学教育提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路径选择 1.课程标准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3.课堂教学要把握传统文化渗透最佳时机 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找到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点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不仅要把握自然形成的教育契机,还要善于创造蓄势待发的教育时机和积极向上 的成长动机,在课堂的导入、展开、讲解、过渡、练习、复习、实验等各个环节, 采用诗词文章、成语故事、谜语俗语、实物图片等多样形式,适时、适地、适度、 适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动学生的 内心世界,让中华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每位学生的骨子里。如化学知识内,在讲解 《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课堂导入环节 便可提出3个问题:①你了解古代炼丹术吗②古代炼丹家葛洪提出“丹砂烧之成水 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揭示了什么化学原理③炼丹术另一大功绩是推动四大发 明之一黑火药的问世,你知道如何配制吗化学知识外,当学生处于钻牛角尖、意 志消沉、投机取巧、被动学习、好高骛远、目光短浅、缺乏信念等状态时,均可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纸笔测验要彰显传统文化独特艺术魅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纸笔测验要注重选择具有生 活情景的实践题和开放题,而不是简单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福建厦 门双十中学肖培林老师正是巧用了网络热词和故事剧情,连创了5套趣味化学试 题,被网友评为“最强寒假作业”。其中一套以《小明去哪啦》为主线,分出《小 明滚出元素界的又一个理由》之《元素洗澡》和《小明改科目了》之《化学情话》 等两个故事剧情。肖老师抓住了网络语言辣条、任性,故事剧情前卫、醉人的特 点,把作业习题形象具体化、生活趣味化,不但获得网友的点赞,还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理,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和改编化学试题 时,在习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要全面掌握学生已知什么、亟需什么、欢迎什 么的学习导向,系统了解学生不懂什么、不要什么、讨厌什么的学习软肋;要注 重学习肖培林老师时尚、灵活、创新的精神,凸显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思想内 涵、艺术魅力;要改变长期以来繁、难、偏、旧的出题方式,查阅大量资料,投 入更多思考,把中华民族劳动和智慧的生动素材融入试题,把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学生骨髓。
作者:陈丹妮 高中化学教育论文范文二:浅谈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策略 摘要:环境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且如今的生态与 环境亟待保护,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引起重视.笔者认为,教师可在教材设置的基 础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环境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学生的环保意 识得到增强,从身边做起,为环境保护增一分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 一、促进环境教育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提问式引导,兴趣教学 化学是一门相当有魅力的学科.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的很多 物质都与化学分不开.比如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调味料,再好的食材缺 少食盐尝起来也不会美味.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含量大概为99%.在日常生 活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或多或少都会将一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学 生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学习时对未知的知识就更感兴趣,不会排斥进 行学习.这就对教师发挥引导者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利 用学生现有的知识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未知的知识.引导 的方式可借助提问展开.案例分析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木炭在空气中 燃烧时的颜色(问题一)学生1:红色学生2:黄色教师:那有谁了解木炭在氧气的条件 下燃烧时的颜色,哪一种呢(问题二)学生们:不知道(大部分摇头),学生3:白色(回 答的学生可能从其他的途径获得了解,如科普知识节目)这两个问题,前者就是 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有机会观察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颜色;至于后者,学生 如果不借助专门的实验是观察不到的.毕竟纯氧气的条件日常生活中不存在.教师 利用问题一作铺垫,再引入问题二,进而讲解有关碳、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的 相关知识.在讲述完学科知识后,插入这几种化学物质以及化学气体对环境作用 的知识,由浅入深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课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易于 接受. 2.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不 仅有助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科学,要求严密性.所以在化学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实验予以 高度的重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了理论知识以及实验如何操作后,让学生动手操 作实验.耳闻不如目见,学生在经过动手操作后,对所学的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入 的了解.案例分析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家庭小实验活 动.利用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为微型的实验仪器.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明 塑料瓶、塑料管加以消毒处理,制作成微型实验仪器,比如微型酒精灯,微型水 槽等. 3.开展实践活动促进教学 开展诸如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这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生活环境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应 该对环境的保护采取何种态度、何种措施.实践活动的开展,辅助化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开阔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并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案例分析开展以“调查学校周边的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以及从学 生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查,眼 见为实,用自己的眼睛记录真实,并搜集资料,仔细整理归类,将第一手的环保 资料握在手中.如此这样,学生就更能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距离并不遥远,也 能将理论知识派上用场,并且课堂教学活动也比较充实、丰满. 二、结语 环境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且如今的生态与环境亟 待保护,教师与学生都应当引起重视.笔者认为,教师可在教材设置的基础上,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环境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 增强,从身边做起,为环境保护增一分力. 本文作者: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