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词搜索:伤损 钢轨 对策 地铁 维护 钢轨伤损分类 钢轨伤损标准
【摘要】地铁的维护关系着地铁运输的安全,地铁只有安全运行才能保障人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地铁维护不好会造成很大的悲剧,所以作为地铁的维修人员应该认识到地铁维护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地铁钢轨;伤损原因;维护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地铁运载量的持续增加,地铁钢轨伤损现象也愈发常见,要想有效降低因地铁钢轨伤损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必须清楚地铁钢轨伤损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铁钢轨发生伤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措施。
1、地铁钢轨伤损原因分析
1.1 钢轨材质存在缺陷或疲劳
1.1.1 裂纹
由于钢轨的制作工艺不够完善,致使钢轨在投运之后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缩孔与偏折,在长时间作用下则会在轨腰与轨头处发生裂纹。
1.1.2 剥离掉块
在制作钢轨时所选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钢轨所能承受的接触应力较低,如此便导致运营线路钢轨极易发生剥离掉块。
此外,若是线路不畅或轨道中含有杂物,均会导致钢轨发生剥离掉块。
1.1.3 核伤
若所选用的钢轨材质内部存在缺陷,当钢轨投运较长时间,在外部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促使钢轨表面磨损严重,核伤四周的钢轨不足以抵抗外力作用时就会发生钢轨断裂。
1.2 焊接工艺不当
在进行地铁钢轨焊接施工中,若焊接工艺不过关则会在钢轨表面产生许多焊点,进而对钢轨造成伤损。特别是在焊接钢轨接头时需要较高的工艺水平,若焊接时温度、设备、操作工序等任一要素控制不当,均会在焊接接头处发生损伤,比如采用移动气压焊工艺时易形成过烧、采用铝热焊接工艺时则易形成气孔与夹渣等。
1.3 接头护理不当或螺纹损伤
通常,地铁钢轨接头部分所承受的应力远远大于其他部位,因此其是轨道中最为薄弱的部位。当对钢轨接头护理不当时,则会导致接头发生裂缝;此外,当钢轨接头处所使用的螺栓孔加工质量不合格,或者螺栓孔周围存在毛刺与缺口时,则会导致接头螺纹处产生相当大的应力,进而导致钢轨接头处发生螺孔裂纹。
1.4 钢轨检验不准确
钢轨在发生伤损伊始,往往损害程度较轻,此时若准确检验出伤损并予以及时修复,则能有效避免钢轨损坏,否则会使钢轨伤损程度不断加剧,最终导致钢轨折断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对钢轨进行检验,即手工检验与利用小型静态检验设备进行检验,利用手工检验法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检验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影响较大,检验结果缺乏可靠性;而实践证明,利用小型静态检验设备检验无法准确反映车辆对钢轨的实际伤损程度,在判定钢轨伤损时会发生误判,不利于后续对钢轨伤损的修复。
2、城市地铁轨道维护管理对策
2.1 利用数据监测软件进行维修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轨道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和自动查询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在实际的列车轨道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保障列车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些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大对系统软件功能的健全和完善,并将轨道信息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数据监测软件在规划设计阶段就符合地铁轨道安全检测以及维修工作的需求。
2.2 构建安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维修养护人员管理
为了让养护人员能够应对地铁线路养护工作,一定要经常给养护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并严格强调地铁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制定相关的严格的管理的体系,去严格规范养护人员的行为和操作,保证他们认真地执行养护工作。地铁公司相关部门要严格强调养护工作的执行标准和界限,一旦发现不按照要求执行的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可能的话还要采取处以罚金的措施。
2.3 完善轨道维修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将员工的值班制度完善到位,轨道维修管理制度主要由交接班制度和巡检制度组成,要严格制定维修人员的交接班制度,让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接班,包括工作内容的交接。而巡检制度则是要指定工作人员对钢轨及其他轨道设备设施进行巡检,并仔细记录轨道各设备设施的受损程度,及时记录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隐患处理,最大程度保障地铁的安全使用。除了完善维修人员的值班制度外,还需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所谓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就是按责分担事故责任,每个人各司其职可以让大家的工作警惕性达到最大,减少犯错的概率,只有将安全责任一一分到家,才能让工作人员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才不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2.4 优化维修人员的组织方式
以前的维修人员组织以班为单位进行工作,工长需要对整个工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而轨道现场则由班组进行维修养护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这样的维修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地铁规模,这种工作模式不能进行大范围高质量的维修养护工作,只能让维修人员在小范围进行维护保养。所以我国地铁维修部门需要优化当前的组织形式,将以前的组织方式化整为零,将维修养护人才集中起来进行大范围的统一维护,形成检修分离,这样可以解决当前维修人才缺乏的现状,也可以减少对现场维修人员的设置以及交通费用的浪费,这种组织优化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维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维修养护水平。
2.5 对薄弱环节进行精细化处理
在地铁轨道的维修养护中,轨道线路的接头、道岔和曲线是维修中的三大薄弱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铁维修中的无缝接头也得到了普及,所以接头这一薄弱环节可以说得到了改善,但是道岔和曲线科技上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成果可以解决维修中的难点,而且这些薄弱环节也是地铁事故的频发地带,所以维修养护部门需要对道岔和曲线这两个薄弱环节进行精细化处理。随着动态检测车和巡检车的引入,维修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捷地获得线别、列车车速、轨型、道岔的数量、曲线的半径以及客车和货车的不同特点,维修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结果反馈,并将这些维修养护记录进行档案归册,通过专业维修养护人员的归纳分析将轨道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真正做到安全的地铁运营。
2.6 实施地铁线路“状态修”
(1)建立健全检测体系。综合轨道检测车的应用以及信息化传输是线路体检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在体系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检测等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做到对任何的检测实时监控,同时深入分析检测的数据,用各种手法检测出现的问题,为地铁线路的维修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2)界定不同设备的“状态修”。在状态修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界定设备实施“状态修”。借鉴日本的管理经验,可以将不同质量的设备做不同的分类,如将地铁线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新线标准,不需要维修;第二个等级为警告值,为准备维修等级;第三个等级为干预值,即实施维修。通过这个标准来对设备进行维修。
(3)建立与地铁线路养护维修相互适应的组织架构。比如在维修现场建立值班工区,将设备维修的责任到人;建立巡视制度,对值班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把设备的状态当场反映给技术人员与技工,让技术人员与技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修复和整理,使之保持正常的运行。
结语
随着地铁交通的不断应用发展,人们势必会对地铁的安全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入探究钢轨损伤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做好地铁钢轨的维护管理,确保地铁客车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灿凤.25Hz 轨道电路故障问题分析与处理建议之研究[J].
信息通信,2016,(02):276-277.
[2] 焦美英. 浅谈防止无缝线路胀轨跑道的措施[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9(22):131-135.